奇书网

奇书网>圣乐的传承 > 第五讲 弥撒Ⅲ 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第1页)

第五讲 弥撒Ⅲ 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第1页)

第五讲弥撒Ⅲ: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

贝多芬和他的《庄严弥撒》

鲁道夫大公

1819年6月,奥地利的鲁道夫大公被选为奥姆茨大主教(今属摩拉维亚),1820年3月20日大公将举行赴任登基大典。鲁道夫大公从15岁起就成了贝多芬的学生,两人的师生情谊非常深,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亦师亦友来概括,以致1808年拿破仑的弟弟聘请贝多芬担任卡塞尔宫廷乐长时,鲁道夫大公联合维也纳几位贵族保证支付老师的年金极力挽留,使贝多芬保持了自由作曲家的身份,没有成为某宫廷的附庸。

作为对大公情谊的回报,贝多芬也题献了许多作品给鲁道夫,超过任何一位朋友,这些作品包括:《第4、5钢琴协奏曲》、《告别奏鸣曲》(即降E大调第26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第29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32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大赋格”》(作品133),这些伟大的礼物之中最令人激动的当然要算是《庄严弥撒》。

至于贝多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创作《庄严弥撒》如今已经没有文献可以考证了,也许是在鲁道夫任命前不久。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正是因为鲁道夫的任命激发了贝多芬创作一部弥撒曲的念头,这一想法大约在1814年前后便已经形成,1807年他创作了《C大调弥撒》,但不太成功,所以贝多芬准备再写一部更加伟大的弥撒曲。

现在发现了一封贝多芬1819年6月给大公的信,里面有这样的词句:“在殿下庄严的登基大典之日,如能演奏我创作的弥撒曲,当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神一定会激励我为这庄严的一天完成这件谦卑的礼物。”

贝多芬当然是基督徒,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大主教宫廷的乐师,但他家的宗教气氛却并不太浓厚,我们无法想象一位终日酗酒的父亲会以怎样的宗教道德观念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因此,虽然贝多芬信教,却不是一个教条的狂热分子,接受过法国大革命思想洗礼的贝多芬对宗教更多的是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听贝多芬的弥撒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同巴赫、布鲁克纳、弗兰克等人的同类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在后面诸位的作品中平静、安宁是占主导地位的,如果也有激烈、热情的表现的话,那也是为了称颂神的无上荣光,但贝多芬却不同,他的弥撒中充满了斗争,如果有平静的话,那也是斗争之后换得的和平。

于是,在矛盾的心态中贝多芬不得不中断《庄严弥撒》的创作也就不奇怪了,他需要更加伟大的作品来表达他狂热的、东方式的近乎泛神论的思想,1822年他热情地投入到《第九交响曲》的作曲工作之中,《庄严弥撒》的完成日期被一拖再拖,直到1823年才告结束。

贝多芬并非合唱,尤其是宗教合唱方面的专家,为了创作弥撒他借阅了许多帕莱斯特里那与格利高里圣咏的古代文献,这些美轮美奂的作品给贝多芬以重大启示。

乐曲赏析:贝多芬的《庄严弥撒》(MissaSolemnis)

1803年时的贝多芬

《庄严弥撒》大约在1823年年初完成,一位俄罗斯贵族尼古拉·格里津公爵找到了贝多芬,提出有意出资赞助《庄严弥撒》的首演,但地点必须是在俄国。最后贝多芬同意了,于是《庄严弥撒》1824年4月6日在圣彼得堡首演,不久总谱出版,题献给鲁道夫大公,献辞很短,只有一句“带着深深的尊敬”(summaeratione)。同年5月7日《庄严弥撒》首次在维也纳上演,但只是演出了其中的3个部分:《慈悲经》、《信经》和《羔羊经》,在同一场合首演了贝多芬另一部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而且《庄严弥撒》的名字还不能出现,因为当时在世俗场合上演宗教音乐是不符合传统的,于是音乐会组织者称这3段音乐为《三部伟大的颂歌》。

《庄严弥撒》的规模的确十分惊人,当时一般弥撒很少有超过一个小时的,而这部《庄严弥撒》起码要演出一个半小时,而且乐队编制也是交响化的(包括4支圆号、3支大号以及双管编制的管乐组以及管风琴),同普通弥撒强调朴素、淡雅的标准相去甚远。

在创作上贝多芬也更多地借鉴了交响乐的手法,比如开头的《慈悲经》,一般分成3个部分,先呈示第一句“天主慈悲”,接着第二句“基督慈悲”与之形成对比,最后的一句“天主慈悲”重新回到第一句的主题上重复。但贝多芬的手法却不同,他把《慈悲经》分成五个短小的、非常有特色的动机,然后对这些素材加以呈示、发展、变化、再现,这是相当有意思的做法。

《庄严弥撒》从乐队简短、庄重的引子开始,平静的前奏大约持续了20小节。在主和弦中止之后,合唱以宏亮的音色庄严地唱出“主啊!”(Kyrie),在三次呼唤“主啊”之后,独唱男高音、女高音与女低音顺序加入进来呼应,但直到独唱女低音才完整地唱出首句“主啊,请垂怜”(Kyrieeleison),合唱立刻接上继续发展这一主题。音乐不间断地进入到独唱女高音演唱的“基督,请垂怜”(Christeeleison),4位独唱者以双重赋格形式组织起来,不久音乐回到D大调的主和弦上,后面的音乐结构同开始的段落大致相同。

《荣耀经》是一曲辉煌的颂歌,开始是活泼的快板,直到“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etinterrapaxhominibusbois)一句狂欢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合唱以p的音量演唱,但力量在渐渐积蓄,等到“我们赞美你”(laudamuste)时合唱重新爆发出无比的力量,接着开始了壮丽、充满喜悦情绪的赋格。与之形成对比的段落是由独唱男高音演唱的抒情乐句“因你无上的荣光赞美你”(glorificamuste),随后女低音、女高音与男低音相继加入,合唱轻声吟唱着参与进来,直到人们齐声高唱起“主啊”(Domine),**才猛烈地爆发出来。

“免除世罪者请垂怜我们”(Quitollispedi,misererenobis)一段从木管乐器柔和的背景开始,4位独唱者接着唱起了宣叙性的朗诵调,合唱柔声低诉轻轻伴衬,等到“坐在圣父右边者”(QuisedesaddexteramPatris)一句,音乐激动起来,但旋即复归平静,最后是合唱深情地轻声吟诵“请垂怜我等”(misererenobis),如同叹息一般。

在定音鼓滚奏的背景与乐队全奏的伴衬下,合唱男高音声部唱出了“因你是唯一的圣”(QuoniamtusolusSanctus),贝多芬在手稿上标注“maestoso”(庄严的),等进行到“在神圣父的荣光中”(ingloriadeipatris)时音乐发展成壮丽无比的卡农式赋格曲,先是独唱者相隔4小节追逐,然后合唱各声部相隔一小节相互追逐。音乐变成了22拍之后,男高音领出一句“阿门”(Amen),合唱加入掀起**,最后《荣耀经》在“光荣”与“阿门”的雄壮呼唤中结束。

《信经》从合唱男低音果敢地演唱《信经》主题开始,在经历了上升的发展之后,合唱突然改变了音量,多次的旋律变化发展将音乐渐渐推向了**,最终音乐停留在D小调上。接着,转入柔板,先是几位男高音唱出“因圣灵自童贞玛丽亚取得肉体”(EtinatusestdeSpirituSanariaVirgine),然后变成了独唱者的四重唱,贝多芬突出了独奏长笛、单簧管与大管的作用,男高音引出“et”(于是),调性变成了D大调,重唱接着唱出了“成为人”(homofactusest)结尾。下面的篇章“被钉十字架”(Crucifixus)再次使用了D小调,相当戏剧化,贝多芬反复使用五度、六度的下行跳跃,酝酿了浓郁的悲剧气氛。当音乐进行到“复活”的时候,情绪重新激昂起来,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在接近《信经》尾声处调性转为降B大调,四位独唱者反复吟唱最后一句“等待来世的生命,阿门”(etvitamventurisae),音乐渐渐消散在天际,在合唱的几次强和弦之后,《信经》在独唱者缥缈的上行乐句“阿门”声中静静地收束。

《圣哉经》开头是4位独唱者平静地吟唱“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神的王”(Sanih),然后转入急板,等到“你的荣光充满天地”(Plenisuntcoeli)一句发展成激越的小赋格曲。在进入《降福经》之前,贝多芬谱写了一段动人的前奏曲,独奏小提琴使《降福经》保持了一种崇高天国的神秘氛围。不久,合唱男低音加入唱起“奉主名而来的当受赞美”(BeusquivenitinnomineDomini),此后,女低音与男低音、女高音、男高音分别重复了这句经文,中间唱到“和撒纳在至高天上”(Hosannainexcelsis)掀起了**,但不久音乐重新归复先前的平静之中。

最后的《羔羊经》先是男低音充满深情的咏叹“免除世罪的神的羔羊,请垂怜我们”(Agoollispedimisererenobis),合唱中的男声声部加以应答,不久独唱女低音与男高音相继加入,最后女高音参与进来,所有的独唱者都显得非常压抑,充满了负罪的悲痛。接着,合唱女低音与男低音共同唱起“请赐我等平安”(Donanobispacem),贝多芬在手稿上注明“祈求心灵内在与外在的安宁”。此后,音乐在定音鼓滚奏与小号的进行曲般召唤下转入**,独唱女低音与男高音重新唱起“请赐我等平安”,并由此进入终曲,铜管乐器与定音鼓加入到乐队合奏之中,情绪渐渐激动起来,合唱唱起“免除世罪的神的羔羊,请垂怜我们”,独唱者以“请赐我等平安”应答,终曲音乐令我们不禁想到《合唱交响曲》,最后,《庄严弥撒》在合唱高诵“平安”中结束。

舒伯特和他的弥撒

舒伯特

舒伯特写过6部拉丁弥撒和一部名叫《德意志》的弥撒。开头的4部拉丁弥撒创作于舒伯特的青年时代,时间跨度从1814年到1816年。

在舒伯特浩瀚的作品表中,宗教合唱占相当大的比例,除了上面讲到过的弥撒以外,舒伯特还写过不少为混声合唱团创作的《圣体歌》(Tantumergo),还有一些无伴奏的或者用键盘乐器伴奏的合唱,其中不乏名作,如:《暴风雨之神》(GottimUer,D985)、为席勒诗歌谱曲的《永恒的圣歌》(HymneandenUnendi,D232)、《造物主上帝》(gottderWeltschopfer,D986)等。当然还有那首不知被唱过几百万遍的《圣母颂》(AveMaria),更是令无数人感动不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