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秦境內。
石猴正於学堂中听孔丘讲道,神情专注,心神俱醉。
孔丘讲授的內容,清晰透彻。
乃是儒门之法。
只是与当年邦周之时相较。
如今孔丘所讲之儒法,早已隨著大秦建立而不断演变。
时至今日,已成完整之体系。
不仅在义理之上深邃精微。
更关键的是,在许凌渊的指引下,修行之路亦已明了。
所谓儒法,首在立念。
此念非虚妄空想,而是发自本心。
继而以此念为引,研习学问,践行道理。
於求学问道之中,养浩然正气於胸中。
待学问大成,心念化虹。
一日之间便可养成浩然之气,得证儒道正果。
大秦如今对儒道修行的层次已有明確划分。
首为儒生——此境可涵养浩然正气,强健体魄,气血旺盛,如龙奔腾。
这相当於仙道链气之境。
其次为儒士——此境可言出如剑,舌绽莲。一言一语皆有威势,可驱退邪祟。
相当於仙道“返虚”,已具真神通。
再上为大儒——此境言辞成章,语出而法隨,略具昔年孔丘言出法隨之威。此等人物皆为世间贤达,人人可接引人道气运为己所用。
即便是真仙神祇,见之亦当以礼相待。
此等境界,对应仙道从地仙至金仙之间。
再往上便是“亚圣”——此境已能在儒道之中开宗立派,自成一说,走出独属自身之道。此类人物,等同仙道太乙乃至大罗金仙!
更因儒道之特异,
其战力往往在同阶之中鲜有敌手。
至於儒道顶点,自是孔丘本人。
其修为无需赘述,“三界圣人之下最强者”这一称號,他亦为三界所共认之候选。
而今孔丘开坛讲学,意义亦在於此。
与仙道不同——仙道圣人讲法,天地感应,
纵是愚钝之辈,
但凡得闻真法,亦可开启灵智,踏上修行之途。
孔丘讲学却不尽然。
儒道之重,在於“心”。
虽使成就之后神通难测——每位大儒施展之术皆各不相同,
然也正因如此,儒道入门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