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猴子只觉脊背微凉,仿佛有风穿骨。
许多长久以来縈绕心头的谜团,竟在此刻悄然解开。
他曾反覆思量孔夫子的来歷,从蛛丝马跡中隱约察觉,那圣人背后必有一脉深远传承。
如今终於明了——那人出自“渊泉山”。
而那一脉,並非仅有一人独步天下。
除孔夫子外,尚有三位通天彻地之能者。
更令他惊异的是,按儒生所述,孔夫子在这门中,竟是最小的师弟。
这番真相,远超他过往所能设想。
但很快,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投向更高处——
先贤台第三层。
第一层,供奉七十二贤。
第二层,立著渊泉山四位弟子。
那么最顶端,那隱於云雾、难窥真容之处……
答案已在心中浮现。
果然,儒生低声说道:
“第三层所供,唯有一尊塑像——渊泉山之主,不生不灭、混元一体的『渊泉山主。”
语毕,他眼中泛起深深敬意。
“山主开闢凌渊界,此界即为大秦立国之基。”
“稷下学宫本身,亦为其亲手所铸之圣物。”
猴子默然佇立,双目微闪。
一个名字在他心底牢牢扎根,如烙印般清晰——
渊泉山主,孔圣之师!
“孔夫子与他的师兄弟都已这般神通广大,那么他的师尊……又是何等高人?”
此念一动,他的心中也不禁升起几分仰慕之意。
暂且不提猴子对那位渊泉山主有多好奇。
这一方天地,他恐怕没有机会亲眼见上那位一面。
他也明白其中轻重缓急。
因此,他的初衷並未因听来的传闻而动摇。
他依旧志在入儒门,拜入孔夫子门下修道。
猴子心中转得明白——既然孔夫子亦出自渊泉山一脉,
若能成为孔夫子的弟子,岂不是能顺理成章地见到渊泉山主与山上其他门人?届时,还怕学不到真本事?
此时,眼见猴子不再追问,
那儒生便带著他与几个孩童,径直来到一处名为“先贤台”的地方。
直到此时,猴子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