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站在元始一方,其实也不足为奇。
所以,儘管通天对其决定不满,却也能理解其立场。
尤其自从许凌渊出现后,截教重兴的希望显现。
他自然更能看清,自己与这位大师兄之间並无根本衝突。
因此,许凌渊才会前来此处。
正如他所说,他是来化解封神旧怨的!
手中渔鼓,正是他代表截教、代表通天教主的凭证。
其中含义,太上老君自然明白。
他並未因许凌渊年纪与修为而轻视此人。
只是静静看著他,显然在等他继续开口。
“大师伯想要效仿当年李聃所为,此事阐教那位圣人恐怕並不知情?”
许凌渊直言道。
话语之中,已然改了称呼。
从先前疏离的“太清圣人”,变成了如今的“大师伯”。
他心中明白,那李聃日后將成人间至圣。
其所开创之道家学说,更是奠定人族根基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是什么?
这分明就与阐教传播“礼法”之道同出一理。
老子,是要在人间广传人教之道统。
更要知晓,老子所立之教,本就是以教化人族为核心的人教。
他在凡间布道,亦是在践行自身所行圣人之道。
倘若此计得逞。
太清圣人的大道境界,恐怕立刻便会更上一层楼。
而天下气运,也將迅速向人教倾斜。
对阐教来说,这样的局面绝难容忍。
这也是许凌渊敢於与老子谈合作的另一重考量。
他断定,元始天尊与老子之间,远非外人所见那般亲密无间。
“元始师弟的確不知。”
太上老君淡淡开口,並未否认。
事实在那里摆著。
他对元始天尊和阐教,自然心存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