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辗转传递,其中意味便不再单纯。
“大师兄,玄都师兄是在何时將此物交给你的?当时四周可有他人?”
许凌渊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
“就在不久之前,我於北俱芦洲显化真身时遇见了他。”
赵公明如实答道。
“他身旁还有一位黑衣道人,身份不明。”
“我不便多问,但那人……我似乎曾有过感应。”
这话听来矛盾,实则不然。
许凌渊微微頷首:“师兄可是心有所动?”
修为之高如赵公明者,纵对方遮蔽气息、隱去形踪,也能凭直觉捕捉一二。
既说出此言,便是已有察觉。
“正是。”
赵公明点头。
“那人面目陌生,但我能清楚感知——我与他之间,存有一段因果。”
“而且这段因果,並非劫难,反而是利於我的大因缘。”
说到此处,他眉宇微蹙,显出一丝不解。
这疑惑,也正是他前来此地的缘由之一。
他心中有数:三界之中,若有人能解此迷局,眼前这位小师弟必在其列。
赵公明到访渊泉山,表面是为传太清圣人之令。
更深的动机,则是为了確认那位隨同玄都出现的神秘之人究竟是谁。
因果二字,在三界中既寻常又非凡。
凡生灵行走天地,无不牵连因果。
但到了赵公明这般境界,自身因果早已瞭然於心。
尤其自封神一役之后,截教门人对因果之流变更为警觉。
昔日惨痛教训犹在眼前,谁也不敢再轻忽半分。
一旦再度牵连祸端,致使截教好不容易恢復的气象毁於一旦,纵万死亦难辞其责。
而这一次的感觉尤为奇特。
首先,那黑衣人与他的因果,並非仇怨纠缠。
因果之间,应以“恩”为根,而非“仇”结蒂。
赵公明身为局中之人,对此体会尤为深切。
就像妖师鯤鹏与许凌渊那般,若真有生死难解之怨,一旦照面,必是杀机立现,无需言语。可赵公明对那神秘人並无杀意,反生感应,说明对方带给他的並非恶意,而是深厚的情义。
这份情义之重,足以撼动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