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理论应用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来自他的治疗实践。1942年,罗杰斯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非指导式疗法,1951年,改成来访者中心疗法,到了1974年,又改成为个人中心疗法或来访者中心疗法(teredtherapy)。名称虽然改变,但基本理论和实施过程大致没变。
(一)治疗目标
罗杰斯的治疗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减少人格的内部冲突,整合自我与人格,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
(二)治疗技术
罗杰斯从现象学出发,认为心理治疗的中心是当事人,强调要相信当事人的人格力量,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个性。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者的任务是促进来访者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地了解,以找到解决办法。强调引导当事人的方法,而不是指示或者灌输。治疗者的任务不是改变来访者,而是要努力启发来访者的自我指导能力。
在整个面谈的过程中,治疗者不给劝告、不做评价、不给资料,也不给予指导或劝说,只是倾听。治疗者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避免做解释、做批评。治疗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澄清(clarify)、反映(refle)自己的认知特点和感情,使他们能发现被扭曲、被束缚的自我。
罗杰斯相信将模糊的感觉变成精确的文字,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加了解自己。这种技巧就是重述来访者的叙述,但并不是逐字地重复。下面这个例子,面对的是个人认同感挣扎的女性来访者。
来访者:我想,我只希望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可能没有人能给我那个东西。
治疗师:你了解你大概在寻找别人无法给你的立即答案。
来访者: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只是有时候我在怀疑我是否神志不清,我想我是个疯子。
治疗师:这只是提醒你,你并不是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正常。
来访者:对!叫我不要担心是愚蠢的,因为我真的担心。这是我的生活啊!噢!我不知道如何能够改变我对自己的概念,因为那正是我所感觉到的。
治疗师:你觉得与别人大不相同,而且你不知道如何修正。
来访者:当然,我了解这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因为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开端。我不只是某些地方或有些事有点做不好。况且,我猜我们多少都必须要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再教育。但是,我不觉得我自己能够单独做到。
治疗师:你了解这根源必须回到很久以前,在许多方面,你将必须重新开始做,但是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到。
来访者:对!这只是一个想法,这是我看见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方式,到了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岁时,仍然思考这些恐怖的想法。只是这似乎不太值得。我是说,多可笑啊!当每个人在过他们的生活时,我在旁边观看,这好像不太对。
治疗师:当你用这种方式看的时候,这种未来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光明。
来访者:对!我知道我缺乏勇气,那是我最缺乏的东西了。这就是了!因为其他人不是那么容易动摇……要解释这些事是件困难的事。只是这好像是真的,但是我有点嘲笑它……这是非常混淆的感觉。
治疗师:逻辑上来说,你明白勇气是你的一个缺陷,但是在你的内心,你发现自己在嘲笑这种说法,而且觉得这真的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吗?
来访者:对极了!我总是使我自己与众不同。这就对了!
(三)治疗条件
罗杰斯非常强调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心理气氛,良好的心理气氛对来访者的意义比治疗技巧更为重要,因为在这种气氛下,来访者没有防御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潜在的自我。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给来访者提供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治疗者要真诚、坦白、开放地对待来访者,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没有虚伪的面具,不去扮演学到的治疗者的角色。罗杰斯曾这样论及真诚:在咨询关系中,真诚的主要功能就是能使来访者对治疗者产生信任,这种信任再进一步导致改变。在这种真诚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治疗者能坦白地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包括负面的感受。罗杰斯相信来访者能够分辨出治疗者对他是否真诚。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指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的尊重和认可。要积极地看待来访者,将他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能够成长的人,给予完全的、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能够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来访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并且接受自己的感受,不担心会被拒绝。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不表示治疗者必须赞同来访者所说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可能对来访者本人或其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但是要能够接受、承认这些层面的东西。
3。设身处地的理解
指治疗者在心理治疗中,能够感知来访者的经验、感受以及对他的意义。这不是对他的经验做诊断式的陈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与来访者有同样的感受。罗杰斯曾这样描述: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这就是共情。它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感受来访者的愤怒、害怕和迷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迷乱一样,然而并未将你自己的愤怒、害怕和迷乱卷入其中,这就是我们想要描述的情形。
用两句中国成语来表达这种意思就是:“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它的治疗功能表现在,共情理解能够极有力地帮助当事人理清他的思想、感受,也就是一种澄清作用。按照罗杰斯的说法,首先就是来访者开始学会倾听自己,逐渐接受来自他内部的消息,包括那些他以前总是否认和压制的感受,同时他也变得更能接受自己,采取像治疗者一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走向更协调统一的状态。
(四)治疗结果
如果有效的治疗发生了,在来访者身上会观察到下列变化:
1。来访者会更加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来访者将更准确地描述他们自身以及周围的各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