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决定前往。
她知道,那里埋藏着旧天道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一群被强制“静音”的实验体,那些在早期共感实验中失去语言能力、却被系统继续采集情绪数据的无辜者。他们的痛苦从未被释放,反而成了维持旧秩序的燃料。
船行二十日,抵达禁区。潜水舱下潜至三千米,穿过漆黑海沟,终于见到那座建筑:半融化的金属骨架中,生长着扭曲的铁木根系,缠绕着数百具透明容器,里面漂浮着成人与儿童的躯体,面部平静,眼角却不断溢出泪水。
林婉摘下氧气面罩,贴近玻璃。
她没有说话。
只是把手贴在容器表面,闭上眼,将自己的记忆投射出去??小宇第一次笑的画面,母亲摇扇讲故事的夏夜,小言化作萤火虫的瞬间,还有她自己在广播站流泪的样子。
一秒,两秒……
忽然,一名小女孩睁开了眼睛。
她的嘴唇动了动,无声地说出三个字:
**谢谢您。**
紧接着,所有容器同时震颤,泪水化作光点升腾,汇成一道螺旋光流,冲破海面,直抵云霄。
那一刻,全球铁木齐鸣。
旧天道的最后一道防线,瓦解于一场无声的共情。
返航途中,林婉收到一条特殊讯息:来自联合国共感事务署,邀请她参与制定《脆弱权利宪章》,第一条写道:
>“任何人皆有权表达矛盾、犹豫、后悔与不确定,此权利不可剥夺,亦不因技术进步而失效。”
她笑了笑,回复只有一句:
>“不用写进法律。
>只要还有人肯听,它就一直存在。”
春天再次降临小镇。孩子们在铁木下嬉戏,有个小男孩指着天空问:“阿姨,那颗最亮的星是谁变的?”
林婉仰头,轻声说:“是一个孩子写的信。”
“那我能也写一封信吗?”
“当然可以。”
男孩跑回家,拿来蜡笔和纸,认真画了一幅画:太阳笑着,月亮眨着眼,地上有房子、小狗,还有三个人手拉着手。
他把画折成飞机,学着林婉的样子扔向铁木。
风托起它,飞入云端。
三天后,天文台观测到南天新增一颗恒星,光谱分析显示其能量来源异常??既非核聚变,也非引力坍缩,而是某种未知的情感共振。
与此同时,全球新生儿第三次同步睁眼。
这次,他们发出的不再是单音节,而是一串清晰的旋律??正是男孩画中三人手拉手时心中哼唱的小调。
林婉坐在院中,抱着毛毯,望着星空。
铁木沙沙作响,一片叶子飘落。
上面写着:
>**我们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