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陶东风:《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文艺研究》2004第1期。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编:《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罗钢:《历史汇流中的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罗钢:《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罗钢:《眼睛的符号学取向》,《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
罗钢:《学说的神话——“中国古代意境说”》,《文史哲》2012年第1期。
罗钢:《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探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2期。
李春青:《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从古今〈诗经〉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说开去》,《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刘庆彰:《文化诗学的诗学新意》,《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
陆梅林、盛同主编:《新时期文艺论争辑要》,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涂光群:《五十年版文坛亲历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蒋孔阳:《美和美的创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本刊评论员:《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说》,《上海文学》1974年第4期。
钱中文:《论人性共同美及其评价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6期。
林兴宅:《论文学艺术的魅力》,《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刘再复:《文艺思维空间的拓展》,《读书》1985年第2、3期。
刘再复:《论文学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孙绍振:《论实践主体性、精神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陈涌:《文艺学方法论问题》,《红旗》1986年第8期。
姚雪垠:《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红旗》1986年2期。
周小仪:《文学性》,《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赵勇:《透视大众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
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