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国的刑事政策和刑法的区别 >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完善研究02(第3页)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完善研究02(第3页)

[12][荷]亨利·范·马尔赛文、格尔·范·德·唐:《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141~142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3]CherifBassiouni,HumanRightsiofalJustitifyiionalProceduralProtedEquivaleionsinNationalstitutions,inDukeJournalofparativeaionalLaw,vol。3,no2,1993,p。235。

[14]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57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5]卢建平:《刑法宪法化简论》,2005年1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当代刑法与人权保障”——全国杰出青年刑法学家论坛上的发言。

[16]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理论·立法·司法》(总则部分),4~5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7]刘志远、喻海松:《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表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

[18]何秉松:《刑法教科书》,63~69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9]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理论·立法·司法》(总则部分),18~21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付立庆:《善待罪刑法定——以〈刑法〉第3条之检讨为切入点》,载《法学评论》,2005(3)。

[21]何秉松:《刑法教科书》,67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22][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1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3]陈明华:《刑法学》,50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4][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10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25]同上书,220页。

[26]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载《法学研究》,2000(1)。

[27]《应然的论说与实然的评说——对新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中国特色”透析与质疑》,。folunwenxingfalw11341,2006-01-05。

[28][意]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125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29][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220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1]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理论·立法·司法》(总则部分),74~80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2]陈文彬:《中国新刑法总论》,55~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3]丁友勤:《论〈刑法〉第12条第2款的立法完善》,载《法制与社会》,2006(9)。

[34]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5]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82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36]《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英文版,277页;孙光俊:《罪刑法定原则论》,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37]《〈新刑法典〉总则条文释义》,由罗结珍根据法国刑法学家让·帕拉德尔、贝尔纳·布洛克等的文稿编写而成,收录于《法国新刑法典》,罗结珍译,262~265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38][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39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9]李国如:《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78页,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40]周少华:《罪刑法定在刑事司法中的命运——由一则案例引出的法律思考》,载《法学研究》,2003(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