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 > 四美国对苏联中国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第3页)

四美国对苏联中国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第3页)

[59]毛铸伦:《新冷战的警号响了》,载《海峡评论》,1995(55)。

[60]沃尔特·拉菲伯:《美国、苏联和冷战(1945—1992)》,9页。

[61]《美国改变对外方针》,载《纽约时报》,1993-09-22。

[62]迈克尔·曼德尔鲍姆:《结束冷战》,载《外交》,1989(4)。

[63]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334~33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13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65]路透社华盛顿电,1992-02-05。

[66]《纽约时报》,1991-09-10。

[67]斯特罗坎:《当睡狮醒来时》,载《莫斯科新闻周刊》,1994-02-06。

[68]《贸易对人权》,载《纽约时报》,1994-02-06。

[69]《克林顿对华政策深陷死胡同》,载《新德意志报》,1994-04-26。

[70]李正信:《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时起时伏》,载《世界知识》,1997(8)。

[71]《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1997-05-12。

[72]林军:《中苏关系(1689—1989)》,3~4、7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73]孙成木:《俄罗斯文化一千年》,312~313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74]俄通社—塔斯社图拉电,1997-04-25。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76]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17—1923)》,716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77]转引自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1948—1953)》,99页。

[78]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1948—1953)》,98页。

[79]师哲回忆,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41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80]达斯科·多德尔、路易斯·布兰森:《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的异教徒》,隋丽君、施鲁佳译,23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81]达斯科·多德尔、路易斯·布兰森:《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的异教徒》,隋丽君、施鲁佳译,23页。

[82]席宣、金春明:《“**”简史》,52~56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83]《叶利钦访问北京使华盛顿惊恐不安》,载《香港虎报》,1996-04-24。

[84]吴学文等著:《中日关系(1945—1994)》,前言1页,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

[85]藤田省三:《日本思想大系54》,193页,东京,岩波书店,1978,转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日本侵华七十年史》,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6]《马关条约》还规定将中国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因此举与列强在华利益发生冲突,特别是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强烈反对和武力威胁,日本被迫还辽,但从中国索取还辽巨款3000万两白银。

[87]《周恩来外交文选》,170、228页。

[88]《周恩来外交文选》,170、228页。

[89]林代昭:《战后中日关系史》,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0]吴学文等著:《中日关系(1945—1994)》,序言。

[91]《日本报纸就桥本首相访华发表社论》,载《人民日报》,1997-09-04。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