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A。伊瑞依:《亚洲的冷战》,139页。
[126]见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1948—1953)》,13页。
[127]约翰·史各脱:《欧洲在突变中》,见史诺:《美苏关系检讨》,傅雷译,100~102页,北京,知识出版社,1947。
[128]史诺:《美苏关系检讨》,108页。
[129]史诺:《美苏关系检讨》,37~41页。编者按:因译法不同,斯诺也被译为史诺。本书同种情况,不另注。
[130]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40页。
[131]见霍普金斯与斯大林的谈话。引自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U。S。DepartmentofState,FioedStates),1945年第1卷,41~42页。
[132]《太平洋关系学会意见听取会记录》,1558页,转引自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96页。
[133]《哈里曼的陈述》,转引自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议录(HearingsofMilitarySituatio),3332页。
[134]这是艾奇逊说的,引自赫尔利在第82届国会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上的证词,转引自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议录,2838页。
[135]M。威廉:《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1941—1946)》(M。William,AmeriandRussia,TheirCooperationandflict,1941—1946),546页。
[136]转引自弗拉迪米尔·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1948—1953)》,99页。
[137]林三郎编著:《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问题研究室译,200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
[138]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622页。
[139]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46年第10卷,1100页。
[140]张潜华:《政学系在东北接收问题上的如意算盘》,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184页,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
[141]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王宁、周先进译,33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2]辽宁省档案馆馆藏: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长期卷47。
[143]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45年第7卷,843页。
[144]杜聿明:《蒋介石破坏和平进攻东北始末》,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25页。
[145]傅雷:《我们对美苏关系的态度》,见史诺:《美苏关系检讨》,9页。
[146]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397页。
[147]《兰辛文件》,第2件,344页,转引自瓦里科夫:《苏联和美国——它们的政治经济关系》,24页。
[148]罗伯特·布劳德:《苏美外交的起源》,13页。
[149]威廉·富布赖特:《跛足巨人》,伍协力译,21~2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50]约翰·刘易斯·加迪斯:《遏制战略》,4页,纽约,1982。
[151]参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
[152]谢·卡拉-穆尔扎:《论意识操纵》上,徐昌翰等译,4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53]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郑志国等译,143~144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54]江泽民:《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1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