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遥远的山村工作室靴子 > 英志 明多屯记六(第2页)

英志 明多屯记六(第2页)

“我是干部,我要为连队的工作着想,我要以连队的大局为重。我不谈论人性,你们也不要拿资产阶级的人性来压革命工作!”

齐小宣以略带威胁的口气道:“你的话说得太玄乎了吧?干部?哼!别忘了,你现在还只是代理,还没有正式任命。实话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喽,我们在上边也有人。至于今后谁是连里真正的主人,还要拭目以待呢!”

“那也要看你们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我也警告你们,我个人当不当干部无所谓,但我希望你们放弃这种封资修的活动,更不要再拉拢不明真相的群众,达到个人目的!”

眼见争执越来越烈,李桂琴意识到话是谈不成了。她拉拉身边的两个人,“走吧,跟这号人谈不通。”

柳晴冷冷道:“别把事情做得太绝喽,咋的也该给自己留条后路。”

齐小宣怒气冲冲甩下一句话:“哼,你要是敢开我们的批判会,那我们也就对不起了,咱们会上见!”

于文革挺起了胸膛:“见就见,我不怕!”

几个人就这样不欢而散。

于文革回到宿舍,气哼哼地,半晌没睡着。于文革不怕几个人对他的威胁,适才的一番交锋,倒更激起了他要与其相斗争的决心。

第二天,于文革便将昨晚与几个人的对话向冯登科做了汇报,他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冯登科很严肃地听完了他的汇报,立即对他的做法大加赞扬。同时指示他,要抓紧大批判会的准备工作,要密切注视李桂琴几个人的动向;并且告诉他,支部也在重视这个问题,必要的时候,还要作为典型解决。

从冯登科那里出来后,于文革浑身增添了不少力量,他立即找来了连队大批判组写文章的几个人,开会。团支部方面他找了洪朗,行政方面他找来了文书颜新和杨长江,布置了大批判会所要针对的方向和具体的内容。而他自己也要写批判稿,他要代表党支部发言。

几天来,李桂琴、齐小宣、柳晴几个人也没闲着。几个人暗中商议,嘀嘀咕咕,她们在商议着如何在批判会上来个反批判,如何在批判会上给于文革来个好看;她们要当众揭穿于文革虚伪的革命面目,揭穿他利用革命的理论来整人的卑劣手段。几天来,她们的嘴也没闲着,连队里飞飞扬扬地又有了流言:

“于文革要整人了!”

“什么封建迷信活动?说穿了就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真是的,结婚凑份子也大惊小怪!”

“以后还让不让人结婚了?”

“啊,我们是资产阶级思想,我们是反动封建,就他革命!”

“人家是革命的,不结婚,嘻嘻……”

列车飞快地奔驰在东北大平原上。

一个扎着短鞭子的大眼睛的姑娘坐在车窗边,默默地望着这片广阔的土地。

从天津出来,已经有一天多的时光了,车厢里那些激动的青年们仍在闹啊、唱啊,唯独她默默地坐在这里,默默地望着窗外。

她不能不走了。

整个津门都红透了,市区里没有一个喇叭不在高唱着上山下乡的歌曲,没有一条街道上不在狂呼着上山下乡的口号,到处都是敲锣打鼓欢送青年的人群。车站上,每天都有满载着知青的列车开出,南下北上向西去。

家中被那些来动员上山下乡的人挤破了门,学习班就办到你的床头上。

家里就两个孩子,妹妹还小,还是个小学生,没说的,当姐姐的只有走,家中只能留一个。

她不想走,她还想继续读书,可是高中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去军队?无门无路更是别想!

她只有选择新的生活了。

她从过去看过的电影和书籍里,知道了北大荒那片广袤的黑土地,知道了大批为黑土地奋斗的转业官兵们,她决心要去那里呼吸清新的空气。

于是,她托人找路子,搭上了这列开往北大荒的知青列车。

她叫程鸿。

汽车在一个破旧的村庄外边停住了,青年们下了车,十几个人惶惶不安地站在了路边。四外山绿野绿,一派春意,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无边无际。可不知怎么,土地再黑,山野再绿,仍叫人感到一派荒凉。

这就是兵团?这就是电影书里所描绘的富有诗意的那广袤的北大荒么?不,这里更像一座荒凉的山村!

村子里稀稀拉拉地走出十几个人来,年青年老的,衣服黄黑相间。人群中有人敲锣,有人打鼓,像是欢迎他们来到。可随即,在这欢迎的人群后边,又涌出更多的人来。他们乱哄哄的,一些人手中还拿着镰刀,斧子,树枝条。他们边跑边喊着:“跑火啦,跑火啦,大家快去打火啊!”

人们这一跑,来欢迎的人群也乱了,他们扔掉手中的锣鼓,也随着慌乱的人群跑动起来。人们乱哄哄地在天津青年们的面前跑过,顺着公路,向村庄的北面跑去。

十几个天津青年愣在了那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