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陈军总是大咧咧的样子,他似乎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大满意,张嘴就是“他妈的如何如何”,从不会有好听的话。
若不是于文革平日中待人还算热情,也深得连里领导青睐,他真会被陈军那几个人从集体宿舍里给赶出去!
于文革的眼中有一条无形的线,线虽无形,但运用起来却很准确,这就是“阶级斗争”。在于文革的眼中,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在这条线上区分区分,革命的、反革命的或是中间分子他都能准确地区分开来。而像陈军这种不问政治不问阶级斗争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只会发牢骚骂娘的落后分子,在他的眼中根本就不值得一划,更犯不上在某些小事情上与之纠缠。“不要搞无原则的纠纷嘛!”于文革常常用这句话来搪塞这种无聊的纠缠——这种落后分子对他的不满,而宿舍里的多数人似乎对他的这种搪塞也能接受。的确,于文革平日中待人的特有的微笑真是太宽厚了,太充满大哥哥般的谦让了。
于文革的确不能让这类生活中的小事分心,他的确有很神圣的理想,有艰巨的责任,他来兵团就是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是要狠抓阶级斗争,就是要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同帝修反斗争到底……总之,他就是革命来了!
于文革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时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时时以革命的兵团战士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为此,在来连队的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表现得十分积极。天天读上他带头大声读毛选,批斗会上他上挂下联积极发言,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抢苦活重活干。晚上,更是能见到他手捧毛选马列书籍在认真翻阅。他还公开在青年们中间表示,要早日“纳新”(纳新:当时入党的提法。)。
于文革的积极表现,很快便赢得了连队领导的青睐,不仅让他参加了专案组,还让他参与了一些连里的领导工作。
对于于文革的这种表现,青年们当中也有不少人羡慕,刘利金便是其中的一个。
刘利金人很粗壮,干起活来浑身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论表现,他可以说和于文革同样出色,不过,他的话可比于文革多。
刘利金大眼大嘴大舌头,如果不是那个肥大的下巴,小伙子长得还算英俊。别看他舌头大,说起话来可挺利落,有时候,就让人觉得他总像是在和于文革赛着讲似的。尤其是在天天读和晚间大小学习会上,往往是于文革的话音刚落,他的话就跟上了。没说的,在造反团时他准是块辩论的好料。
刘利金像团火,尽管他处处表现积极,可就是让人觉得不像,起码不像于文革那样踏实。他那双眼中总是充满了一种神秘。有时候,尤其是晚上,你总会看到他和于文革几个人在炕头那边神秘地讲着什么;有时候,就边说着神秘的话儿边用轻蔑的目光瞟着大炕上的其他人。
的确,刘利金的眼睛是有颜色的,有等级的,能不能被他瞧得起,看看他那双眼睛就会知道。直让你觉得仿佛只有他才是真正革命来的,别人不配。
实际上,刘利金心中对于文革也是不佩服,他真是在暗中和于文革比高低呢!他要在十连大干一场,他不能让于文革的名望在连里高于自己!
程大威中等个头,长相很老,一双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样子,像个老太婆。小伙子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见人就是不笑也让你觉得挺亲近。
程大威也像团火,不过,他这团火可让人感到温暖。
程大威刚到连队时就被分到了炊事班,现下虽说什么“官儿”也不是,只跟老职工学做饭,学算账,但连里可也有了传言,说以后他就是炊事班长,更可能还会当上司务长呢!
程大威话不多,没事就喜欢抽个闷烟。他对这些传言也不发表什么意见,但内心里却也感到挺光荣的,他从此类传言中体会到了一种大家对他的信任。心情畅快了,工作也就积极。青年中若是谁有个头疼脑热躺在炕上的,他总是亲手做一碗鸡蛋面给人家端到枕边,面条上再浇点香油,那味儿就甭提了!直让你口香心热病也好了许多。
不过,程大威如此举动也就引来一些小话儿,什么“拉拢关系”“给自己树立威信”等等,不一而足。
程大威听后,虽不计较,但也感气闷,啊,你们的举动就叫密切联系群众,我的行为就是拉拢关系,给自己树立威信,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大家都是一起来的,闹这些个有啥意思呢?
程大威仍就抽着他的闷烟,仍然积极干自己的活儿,但他心里可就有了戒备。他猜得出哪几个人说他,不就是那几个怕自己的威信高于他们的家伙吗?
这就开始有了矛盾。
宿舍里又吵又闹,那几个革命的家伙的目光又实在令人恼怒,似乎连里的其他人都不能高于他们似的。程大威为此觉得不舒服,加上在炊事班工作每天要早起晚睡,休息不好,他就给连里打了报告,搬出宿舍,住到老职工家去了。
和程大威一起搬走的也是一个炊事班的青年,他高高的个子,长着一头淡黄色的头发,小脸长得很甜,他叫李力。而宿舍里的人却都喜欢叫他“小黄毛”。不知怎的,他倒是和程大威对了脾气,话不多,甜甜的脸上每天也总是愁巴巴的,就像是肚子里有多少苦水倒不出来似的!
周天光就像是北大荒的冰雪,他似乎又像是一尊雕像,沉重,严峻,冷漠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任于文革、刘利金他们火一般的热情,任毕国文的情调浪漫,任陈军的大咧咧的粗俗,任王志成几个人的狂曲高歌,任……他都无动于衷。
周天光有严格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当那个又矮又丑的老职工刘树田敲响起床钟声的时候——别的连队都是吹响军号,唯独十连每天作息都是敲那根破铁轨——他就起床,接着,上班干活。一天之中,工作休息吃饭睡觉,他几乎无一不是在踏着钟声走,决不拖沓半步。
周天光长相极帅,国字脸,冷眉星眸,鼻梁高挺,嘴角时时充满刚毅。小伙子整洁干净,行动利落,让人一见便有一种清爽的感觉,有时候,你简直就觉得他很高贵。
周天光话不多,每天除了要说的与生活有关的一些话外,多余的话绝对没有一句。当然,有时候他也和身边的刘志波几个人开些小玩笑,但也有限。小伙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吃上一个苹果,他说这样可以保持青春。这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说他“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太重”。周天光不理不睬,每天晚上照样大嚼大咽,似乎这就是一种抗议。
周天光偶尔也会看上几本马列的书,可你就觉得他是心不在焉,的确,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对集体的事情似乎一点也不关心,每天除了干完分给他的工作外,就是冷冷地望着那些情绪激昂的家伙,似乎是在看着一场绝妙的表演。
听说他很有文采,还听说他在造反团时搞过宣传队,还听说……总之一切一切,都显示出他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些人由此而尊重他,一些人由此而模仿他,只有王志成有时候狠狠地瞪上他一眼。那目光真吓人,够得上仇恨了!
冰雕玉琢,这就高贵,可落在了这知青大炕上,他就得融化。
大炕滚热烫人,大炕上的哥们儿们也渐渐地有了生气。在初聚时的一段沉默之后,你忽然发觉他们简直就是一群活虎,一群生龙!他们正开始发挥出青春的能量,来迎接生活的挑战。
男宿舍有了生气,女宿舍那边也不甘寂寞,声音一天比一天响亮。只要那边那铺大炕上的姐妹儿们的声音一起,便直叫你想起她们那动人的脸庞。
王小飞和果树云爱唱爱跳,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她们的歌声。张新玲的声音又尖又响,时不时地她还要来上几句样板戏中李奶奶的唱段。当然喽,听她的声音还真要有点勇气,炸耳!柳晴的嘴巴像八哥儿鸟,若她要和那两个政治色彩极浓的李桂琴和齐小宣为某个问题争论起来的话,那简直就像在锅里炒豆。林玉芝甜甜的,颜新和王涛涛文文静静,可她们要是开心起来,嘻嘻哈哈的笑声也会飞出窗外,笑闹声也能让你陶醉。不过,施彦和贾玉平就有些沉稳,俩人的行动还会让人感到有些神秘。而徐晨就像是她的名字,充满朝气……那真是一群让人神往且又充满神秘的人儿啊!
难怪毕国文动心了!
青年们凑到一块儿,三天就熟。可时间一长,也就有事儿,同睡一条大炕上,却做起各自的春秋大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