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开局杀光了内阁 > 第287章 散会民议传京畿勋贵震恐束子弟(第1页)

第287章 散会民议传京畿勋贵震恐束子弟(第1页)

韩邦拿起案上的惊堂木,最后一拍。“本案审理完毕,散会!”话音刚落,台下的百姓便有序地往外退,没有丝毫混乱。京营士兵和锦衣卫校尉还在维持秩序。偶尔有人停下和身边人议论,也会被轻轻提醒“莫挡路”。人群像潮水般漫过街道,议论声却始终没停,像煮滚的水似的,在京师的街巷里蔓延。“今天这审案,真是大快人心!永康侯那厮,终于要伏法了!”一个挑着菜筐的老农,一边走一边跟身边的人说,脸上满是笑意。“我活了六十岁,还是头一次见勋贵当着百姓的面被定罪,陛下真是明君啊!”旁边一个卖布的小贩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以前勋贵犯了法,哪有百姓说话的份?今天陛下让咱们去观审,还让咱们申冤,这才是把咱们当人看!我听说,徐溥的家产要用来赔偿受害百姓,张嫂子他们终于能拿到补偿了!”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走在后面,手里拿着《大明报社》刚印的号外,上面印着“永康侯被判秋后问斩,公审台将永久保留”的标题。一个书生感慨道:“公审之制,开大明先例啊!司法透亮,百姓信服,这才是治国之道。陛下此举,比太祖爷时期的‘剥皮实草’更能安民心。”另一个书生却有些担忧。“只是勋贵们怕是会有不满,毕竟永康侯是太宗爷时期的功臣之后,陛下这么处置,会不会被人说‘薄待功臣’?”“薄待功臣?”旁边一个穿粗布衣裳的汉子插了话。“功臣之后就该欺压百姓吗?徐溥的先祖有功,陛下没忘,给了他家世袭爵位;可徐溥作恶,陛下也没饶,这叫功罪分明,怎么能叫薄待?”书生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点点头。“兄台说得是,是我想偏了。”街头巷尾,这样的议论随处可见。茶馆里,掌柜的把公审的事当成故事讲给客人听,连茶钱都忘了收。酒肆里,酒客们为“陛下是不是千古明君”争论,最后却都归结到“跟着这样的陛下,日子会越来越好”。就连深宅大院里的妇人,也在跟丫鬟说“以后出门不用担心被勋贵家丁欺负了”。而玄武门楼内,韩邦、吴一贯、屠滽三人正沿着台阶往上走,去见城楼上的朱厚照。刚到城楼,就见朱厚照正靠在栏杆上,看着下方散去的人群,嘴角带着浅笑。“臣等参见陛下!”三人躬身行礼。朱厚照抬手。“免礼。今天审案,辛苦你们了。”韩邦连忙道。“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做主,是臣等的本分,不辛苦。”“审案的感觉如何?”朱厚照转头看向三人,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百姓的反应,你们也看到了。”吴一贯率先开口。“陛下,臣觉得此番公审,成效远超预期!百姓亲眼见律法公正,亲耳听案情细节,对朝廷的信任又多了几分。臣刚才在台下,听见有百姓说‘以后遇事敢申冤了’,这便是最好的成效——大明司法,终于深入人心了!”屠滽也附和。“臣赞同吴卿所言!以前百姓怕勋贵、怕官员,有冤不敢说;如今有了公审之制,百姓知道陛下会为他们做主,知道律法不会偏袒权贵,这便是最大的收获。”韩邦最后道。“臣以为,公审之制可推广。以后再有重大案情,尤其是涉及勋贵、官员欺压百姓的,都可照此办理,让百姓参与其中,让司法透亮如镜。”朱厚照点点头,指着下方的公审台。“朕也是这个意思。这台子不用拆了,留着。以后再有类似的案子,就在这里审,让京师的百姓都知道,大明的律法,对谁都一样。”“陛下英明!”三人齐声应道。屠滽补充道。“臣会让人给台子加个顶棚,再修几道围栏,免得日晒雨淋,也方便以后维持秩序。”“好。”朱厚照笑道。“你们也累了一天了,回去歇着吧。后续赔偿百姓的事,要抓紧办,别让百姓等急了。”“臣等遵旨!臣等告退!”三人躬身行礼,缓缓退下。看着三人的背影,朱厚照又转头看向下方的街道——百姓的议论声还能隐约听见,那声音里没有不满,只有欢喜和期待。他知道,这场公审,不仅惩治了一个徐溥,更在百姓心里种下了“信朝廷、信律法”的种子,这比任何严刑峻法都管用。不出所料,当天下午,“永康侯被判秋后问斩”的消息就风靡了整个京师。《大明报社》的报童们跑遍了大街小巷,号外卖得脱销,最后只能临时加印。甚至有百姓跑到报社门口,求报童“再念一遍”,生怕漏了一个字。文武百官的反应却分成了两派。内阁里,李东阳、谢迁等人私下议论时,都觉得“公审之制利大于弊”,能安民心、肃吏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可一些守旧的官员,却在私下抱怨。“勋贵乃国之柱石,岂能当着百姓的面受审?此举失了勋贵颜面,恐寒了功臣之心。”可抱怨归抱怨,没人敢去暖阁跟朱厚照理论——张管事的下场还在眼前,谁也不想拿自己的性命赌。最震动的,还是京师的勋贵们。英国公府里,张懋正坐在书房里,看着儿子张仑送来的京营巡查记录。张仑刚从玄武门外回来,把公审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张懋放下记录,叹了口气。“陛下此举,看似严苛,实则是在保勋贵啊。徐溥要是早点约束家丁,何至于落到这般下场?”张仑点点头。“父亲说得是。儿子已经跟京营的兄弟们说了,以后谁也不许仗着英国公府的名头胡来,要是犯了错,自家先按家法处置,绝不给陛下添麻烦。”“你明白就好。”张懋欣慰地点头。“咱们张家,从太宗爷时期就跟着朝廷,靠的不是‘勋贵’的名头,是‘守规矩’。陛下是个明事理的,你守规矩,他自然不会亏待你;你要是像徐溥那样胡来,谁也保不住你。”而定国公府里,徐光祚也在跟远在保定府的儿子徐延德写信,信里只有一句话。“约束下属,谨言慎行,勿惹民怨,勿违国法。”他知道,徐溥的下场是给所有勋贵敲的警钟,自家虽也是太宗爷时期的功臣之后,可要是子弟犯错,陛下也绝不会姑息。相比英国公、定国公的从容,其他勋贵府里却是一片恐慌。还有几个靖难时期留下的侯府,府里的长辈都把子弟叫到跟前,厉声训斥——“从今天起,不许再出去惹事!以前抢的田、占的铺子,都给我还回去!赔礼道歉!”“家里的家丁都给我管好,再敢出去欺压百姓,先打断他的腿!”“陛下登基才半年,已经处置了周寿、刘宇、徐溥,连外戚都没放过,咱们要是再不知收敛,下一个就是咱们!”有个侯府的世子,之前抢了百姓的粮行,当天就带着银子去赔罪,还把粮行还给了原主,吓得连头都不敢抬。还有个外戚侯爷,把家里的家丁遣散了一半,只留下几个老实本分的,生怕家丁犯错连累自己。京师的勋贵圈里,私下都给朱厚照起了个名号——“勋贵杀手”,谁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嚣张。夕阳西下时,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正看着夏儒送来的织染作坊进度表,外面突然传来小太监的通报。“陛下,张公公回来了!”朱厚照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张永去跟商户对接合作的事,这两天应该有结果了。他放下进度表,道。“让他进来。”:()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