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明朕 > 第361章 圣心暗绘削藩策首辅临危担救灾(第1页)

第361章 圣心暗绘削藩策首辅临危担救灾(第1页)

暖阁的阳光斜斜洒在御案上。映着那份写满宗室名册的奏折。朱厚照指尖摩挲着奏折上“宗室俸禄”四个字。眉头微蹙。思绪顺着之前的脉络继续延伸。朱寘鐇和朱宸濠这两个跳梁小丑,固然不足为惧。可他们背后的宗室问题,才是大明最棘手的沉疴。开国之初,太祖爷分封宗室,不过数十人。俸禄微薄,对朝廷财政毫无压力。可如今一百多年过去,宗室人口暴增到数万之众。亲王每年俸禄万石,郡王两千石,就连最低等的奉国中尉,每年也有两百石。更别提宗室还占有大量良田,免税免役。各地藩王府邸修缮、婚丧嫁娶,全由地方官府承担。去年户部奏报,全国财政收入不过三千万石。光是宗室俸禄就占了近千万石。再加上军费、官俸、工程开支,朝廷早已入不敷出。长此以往,不用等外敌入侵。大明自己就会被庞大的宗室拖垮。“必须动手了。”朱厚照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御案。安化王和宁王的谋反野心,恰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借口。汉武帝当年推行“酬金夺侯”。以祭祀黄金成色不足为由,削去一百零六位列侯的爵位。一举解决了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他何不效仿此法?朱宸濠私造兵器、散布谣言,朱寘鐇克扣军饷、勾结蒙古。这两人的谋逆证据确凿。一旦查实,不仅可以将他们废黜藩位,还能借机牵连一批与他们交好的宗室。就说他们“结党营私,意图谋逆”。顺势削减这些大宗室的俸禄,收回他们所占的良田,取消部分免税特权。至于那些安分守己的小宗室,不仅不削减俸禄,反而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让他们感念皇恩,与大宗室划清界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财政危机,又瓦解了宗室的凝聚力,还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反弹。一举三得。朱厚照拿起笔,在纸上写下“酬金夺侯”四个字。又在旁边批注“借逆削藩,分化瓦解”。眼神越来越亮。等解决了宁夏和江西的事,就着手推行此事。先从宁王和安化王的党羽开刀,再逐步推广到全国。他正想得入神,暖阁外传来陆炳的声音。“皇爷,内阁派人送来南直隶查案的行程奏报,说李首辅一行已抵达应天府。”朱厚照收起思绪,接过奏报看了一眼。淡淡道:“知道了,让他们安心查案,有什么情况及时禀报。”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应天府,早已乱成一团。一场突如其来的灾情,正考验着李东阳的能力。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的漕船上。李东阳正凭栏远眺。船队刚刚驶入应天府水域,岸边的景象就让他皱紧了眉头。往年这个时候,运河两岸本该是稻谷飘香,百姓忙着秋收。可如今却一片狼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沿着河岸逃难。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甚至还带着伤病,嘴里不停喊着“救命”。“首辅,前面好像出事了。”随行的内阁学士吴宽指着岸边,语气凝重。李东阳点点头。立刻让人靠岸,叫过一名逃难的老者。“老丈,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有这么多人逃难?”老者抬起布满皱纹的脸,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绝望。“大人,是天灾啊!南赣、建昌那边闹瘟疫,死了好多人;凤阳府更惨,连下了半个月的暴雨,淮河决堤,淹了十几个县,庄稼全毁了,房子也被冲垮了,咱们都是从凤阳逃过来的啊!”“瘟疫?水灾?”李东阳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追问。“灾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官府没有赈灾吗?”“瘟疫是上个月开始的,水灾也快十天了。”老者叹了口气。“官府说是已经上报朝廷了,可赈灾粮还没下来,南赣那边已经开始封城了,好多人想逃都逃不出去!”李东阳脸色骤变。他没想到南直隶的灾情如此严重。瘟疫和水灾同时爆发,要是处理不及时。不仅会造成大量百姓死亡,还可能引发民变。到时候别说查案,整个南直隶都会陷入混乱。“吴学士,立刻召集所有南下的阁臣,还有南直隶六部的官员,半个时辰后到应天府衙议事!”李东阳当机立断,语气不容置疑。“是,首辅!”吴宽不敢耽搁,立刻让人去传召。李东阳又对身边的锦衣卫千户李彪道。“李千户,麻烦你立刻带着几名校尉,去南赣、建昌、凤阳府实地勘察灾情,了解瘟疫的传播情况、水灾的淹没范围、百姓的受灾人数,半个时辰后到府衙回话!”李彪躬身道:“卑职遵令!”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转身挑选了几名精干的校尉,策马离去。半个时辰后,应天府衙内,气氛凝重。南下的八位阁臣全部到齐,南直隶的六部尚书、侍郎也都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焦虑。李东阳坐在主位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李彪刚刚送来的勘察报告。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南赣、建昌两府,瘟疫已造成两千余人死亡,近万人感染。凤阳府,淮河决堤,淹没二十三个县,受灾百姓超过五十万,倒塌房屋十万余间,粮食绝收。“诸位,灾情的严重性,想必大家都清楚了。”李东阳的声音沉稳有力。“查案固然重要,但百姓的性命更重要!从今日起,暂停查案,所有人员全部投入救灾,先把这场天灾扛过去!”南直隶户部尚书王强躬身道。“首辅,救灾需要大量的粮草和药材,可南直隶的府库早已空虚,去年的赋税还没上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物资啊!”“粮草的事,我来解决。”李东阳道。“立刻传我的命令,打开应天府的常平仓,先发放十万石粮食,救济凤阳府的受灾百姓;再让南直隶的药商紧急调集药材,运往南赣、建昌,用于防治瘟疫,药材的费用由朝廷承担,事后凭票据报销。”“另外,命凤阳府的官员组织百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南赣、建昌的官员,立刻封锁疫区,严禁人员随意流动,同时组织大夫救治病人,掩埋尸体,防止瘟疫扩散。”他顿了顿,看向南直隶兵部尚书刘毅。“刘尚书,调派五千卫所士兵,协助地方官府维持秩序,护送粮草和药材,要是有歹人趁机哄抢赈灾物资,格杀勿论!”“臣遵令!”刘毅躬身应道。“还有,”李东阳补充道。“所有参与救灾的官员,必须坚守岗位,要是有人敢贪墨赈灾粮款、玩忽职守,一旦查实,立刻革职查办,从重处置!”“臣等遵令!”众人齐声应道。脸上的焦虑少了几分,多了几分坚定。有李东阳这样临危不乱的首辅坐镇,他们心里也有了底。安排完救灾事宜,李东阳却没有放松,反而皱起了眉头。他刚才安排的措施,只能解燃眉之急。常平仓的十万石粮食,根本不够五十万受灾百姓食用。南直隶的药材,也不足以应对大规模的瘟疫。要想彻底解决灾情,必须从京师调运大量的粮草和药材。可官员的奏疏走驿站,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抵达京师。等朝廷批复下来,再调运物资,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百姓死于灾荒和瘟疫。“必须尽快把灾情禀报给陛下,让朝廷提前调运物资。”李东阳心里盘算着。他突然想到了锦衣卫的加急通道。锦衣卫有专属的驿传系统,直接对接京师的锦衣卫衙门,比官员的驿站快了不止一倍。要是让锦衣卫帮忙送信,最多五天就能抵达京师。李东阳立刻让人找来李彪。“李千户,如今南直隶灾情严重,急需朝廷调运粮草和药材,可官员奏疏走驿站太慢,我想请你帮忙,用锦衣卫的加急通道,把灾情禀报给陛下,不知可否?”李彪愣了一下。他的职责是协助阁臣查案,保护阁臣安全,用锦衣卫的通道帮官员送信,不合规矩。可他也知道灾情的严重性,要是耽误了救灾,后果不堪设想。李彪沉吟片刻,躬身道。“首辅,此事事关重大,卑职不敢擅自做主,但灾情紧急,卑职愿意冒死一试!”“只要能尽快把消息送到陛下手中,救百姓于水火,就算违反规矩,我李东阳也一力承担!”李东阳郑重道。“好!”李彪点点头。“首辅放心,卑职立刻挑选最精锐的驿卒,用锦衣卫的最高加急通道,保证五天内把消息送到京师!”他立刻让人找来一名亲信驿卒,吩咐道。“把这份灾情奏报立刻送往京师,亲手交给陆炳大人,让他转呈陛下,路上不许停留,就算累死马匹,也要在五天内送到!”驿卒接过奏报,塞进贴身的衣袋里,郑重道。“卑职遵令!”他快步走出府衙,翻身上马,朝着北方疾驰而去。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溅起阵阵尘土。李东阳站在府衙门口,看着驿卒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消息能尽快送到京师。希望陛下能尽快调运物资。希望这场天灾能早日过去。他并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灾情,不仅打乱了查案的计划,还将牵动京师的神经,让朱厚照的削藩计划,出现了新的变数。:()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