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再谈远东及太平洋问题
2月7日,贝莱尔斯在与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会谈之后,[31]在午饭时向美国代表柯克再次提出了远东问题,希望这个问题至少能够得到进一步讨论。第二天,柯克表示同意。
2月10日召开第6次全体会议。会议一开始,美国代表便首先提出了一个陆军作战计划的基础。鉴于美国陆军参谋长希望美国陆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在“接近大西洋的区域内”采取行动,美国陆军将承担在大西洋区域的“除了不列颠群岛以外”的一切英国的陆军义务。他们设想在格陵兰岛和冰岛的基地将最终由美国的陆军部队驻守,而使英国军队能够在更活跃的前线作战。美国陆军的这个作战计划,实际上提出了英美陆军在大西洋从事联合作战时的区域划分和兵力分配的基础。在英国回避谈及陆军地面行动问题时,美国的这个建议理应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但是,英国现在最担心的是远东问题,因此在英国的一再要求下,远东的形势又成了讨论的主要问题。
英国人再次强调,他们关心新加坡的未来,催促美国无论是在保持日本不介入战争方面,还是在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免遭日本的进攻方面,都应该更早地采取行动。英国建议美国派出4艘重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一部分飞机和潜水艇去新加坡。[32]
但是美国的态度并没有多大变化。他们既不愿意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也不愿意增援亚洲舰队。特纳将军具体说明了这2个方面:
首先,他表示美国反对对日本施加经济制裁的压力。因为美国人能够作出的最好的估计表明,对日本本土岛屿实行煤气和石油禁运只能促使“日本对荷属东印度采取突然行动”,换句话说,这将引起一场英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都没有准备的战争。尽管他马上声明这种估计多少有点与这个会议不相干,因为经济上的决定是“政治家们的事,而不是军人的事”,在参谋会议上讨论它并不合适,但是他的话仍然表明了美国军方的态度。
接着他补充说明了美国之所以不愿意增援亚洲舰队的另外2个原因:其一是大量的舰只驻扎在珍珠港,使得一旦需要就去增援大西洋变得相对容易;其二是亚洲舰队不具备对补充的重型军舰进行维修的能力。从这2点表面的理由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不愿意把更多的军舰派到远东的真正原因,既是由于担心英国在大西洋的兵力虚弱而不足以抵抗德国,也是由于怀疑英国在新加坡现有的设施能力。因此特纳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军舰运动到大西洋而不是远东;而且当美国人这样做的时候,英国人就能为新加坡提供他们自己的防御力量。特纳认为远东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并要求英国代表团根据他们的看法和理论提出对远东战略的评价。贝莱尔斯表示同意,但是保留了英国自己的意见。[33]
在2月10日的会谈备忘录上,清楚写明了两国的分歧,双方“一致认为,对于大不列颠来说,保住新加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合众国来说,使太平洋舰队保持完整是十分重要的”[34]。
第二天,即2月11日,贝莱尔斯向三军参谋长报告了这几天的谈判情况,他认为美国人在下面几个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很清楚:
1。希望把他们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大西洋和地中海;
2。全然反对增援他们的亚洲舰队;
3。不希望“绥靖”日本人,而是更希望通过在日本的侧翼珍珠港保持强大的舰队力量来威胁日本人;
4。美国人“极不愿意”承认远东的重要性,相反他们打算一旦需要就在战争的早期阶段放弃整个远东,并相信能够重新控制它。[35]
为了使美国人重新认识到他们的方针是极其愚蠢的,贝莱尔斯于当天写了一份题为《远东——联合王国代表团的评价》的备忘录,既把它作为对特纳要求的回答,也把它作为英国力图说服美国改变态度的最后一次努力。
这份备忘录详细叙述了英国对远东战略重要性的看法,主要阐述了3方面内容。
第一,远东及作为远东之关键的新加坡对于英国的重要性。该文件指出,自英日同盟结束以来,在新加坡发展一个重要的舰队基地是英国政策的基本结构:
这不仅是基于纯粹的战略根据,也是基于政治、经济和感情方面的考虑……就像美国在关于保持他们西海岸完整的战略中必定要考虑政治因素和公众舆论因素一样,英国的战略也必然总是受到我们对之负有义务的自治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同样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是由于我们有亲戚关系和共同的公民权,而且由于我们有保护他们的安全的明确保证。但是在远东保持一个舰队基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我们是一个海上的联邦,它的不同的自治领和殖民地被贯穿世界各大洋的交通线和贸易路线连接在一起。我们联合王国的居民为了他们的生存而依靠进口货物,并依靠同海外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印度和外国,包括巨大的中国地区的贸易收入生活。最后,我们是印度次大陆的安全和财产的托管人。
第二,明确表示目前英国无力保卫全部的远东领土,但希望保卫新加坡。贝莱尔斯表示,直到最近以前,英国的政策仍然是基于一旦战争爆发就能够派出一支舰队去新加坡,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将是不可能的。一旦新加坡陷落,将导致丧失马来亚的极有价值的原料,同时使日本自给自足,并使英联邦在道义和尊严方面遭受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是在日本进攻的情况下,由于英荷之间没有牢固的相互援助协定,以及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义务,英国不可能保持对所有远东领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保持不能再减少的最低限度……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新加坡作为主力舰队在远东重占优势的一张大牌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能力阻止日本人获得在海上以及在围绕新加坡的领土上发动持续军事行动的不受干扰的行动自由。
第三,提出防御新加坡的措施——从美国获得增援力量。该备忘录指出,最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是在新加坡驻扎一支包括主力舰的海军,它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增援力量包括1艘航空母舰,1个重巡洋舰队和适量的辅助水上飞机。但是在英国缺乏主力舰的情况下,在对亚洲海军力量的增援不能以牺牲大西洋和地中海为代价的前提下,意味着对新加坡的增援力量将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获得。贝莱尔斯还明确表示,美国提出的如果把美国的军队派到欧洲水域,英国军队就能派到远东的建议是不经济的,因为它涉及对现有安排的广泛的重新部署。[36]
在向伦敦作了有关这份备忘录的详细汇报之后,英国代表团于2月11日当天把它交给了美国军方。
丘吉尔密切注视着会谈的进展。在收到贝莱尔斯的电报后,丘吉尔认为英国代表团并未完全按照他在代表团临行前的指示办事。他在2月12日的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尽管把英国的舰只转调到远东的建议是“十分愚蠢的”,但是在目前美国海军正在计划运输比所需要的更多的部队到大西洋担任护航工作来帮助英国人的时候,美国人可以按照任何他们希望的方式照看大西洋。英国应该同意美国把他们的太平洋舰队驻扎在珍珠港而不是调去新加坡,因为“一旦宣战,情况将使美国自动制定进一步的政策,对此我们现在不应当过分地逼他们”。[37]
为了对贝莱尔斯的备忘录作出回答,特纳准备了另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特纳从英美两国力量对比的角度,再一次阐述了美国的远东政策。
他认为,英国希望美国在远东采取行动的起源是1938年的英格索尔会谈。从那以后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便“或多或少地答应了”美国的舰队与英国的力量在远东合作。他没有评论这个最初的义务是否明智,但是明确指出,时至今日,英国人已经不能保持他们作为当初协定一方的地位,却要求美国人遵守作为协定另一方的成交条件,而且在他们初到华盛顿的时候,在会谈中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美国派出“整个舰队,加上一支大规模的美国陆军”去远东。特纳和其他人一样反对这种举动。接着他进一步指出,现在美国人处于与英格索尔会谈时更加不同的地位,力量的均势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现在有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潜在机会。因此他认为美国的力量不能被延伸过长。英国人已经形成的任何错误的印象都必须让位于新的现实。[38]
2月13日,在美国的陆海军联合代表团召开的讨论贝莱尔斯11日的备忘录的会议上,特纳提出了他的上述备忘录。恩比克团长表示同意,其理由是:美国代表团的成员们负责向总统建议最可靠的军事战略,当前的战略要求集中于大西洋,太平洋的要求应当放在第二位。迈尔斯将军进一步指出,参谋会谈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种保卫不列颠群岛的战略,注意力应当集中于这个问题,在确保这个“城堡”的安全之后,才能转向太平洋问题。这个意见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
于是,会议作出了2个决定:第一,特纳的备忘录加上补充的建议,将作为一份概述美国远东政策的文件,英国人应当合作;第二,接受迈尔斯的建议,指导以后的参谋会谈讨论大西洋这个中心问题,并迫使英国人集中精力于此。[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