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斯大林促成第二战场问题的解决
一定程度上,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的立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11月28日的三国首脑会谈中,斯大林直言:“他们并不认为,意大利是一个适合从那进攻德国本土的地方……在苏方看来,最佳的方法是通过法国北部或西北部,甚至通过法国南部,直插德国的心脏”;“土耳其参战是有帮助的,但法国北部仍然是最佳选择”。斯大林甚至几次强调,土耳其不可能参战,给丘吉尔的巴尔干战略泼了冷水。斯大林主张:“最好将‘霸王’作战计划作为1944年行动的基础”;“在‘霸王’行动前2个月对法国南部发起进攻,将有助于‘霸王’行动的成功”;“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方向的进攻难以有效的……在法国,这样两个方向的进攻会十分成功”。另外,斯大林表示:“一旦最终打败德国,苏联可能向西伯利亚派出足够的增援,我们将能够一同打败日本。”[137]
在第二天举行的三国军事会议上,苏联代表克利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KlimentY。Voroshilov)强调指出:“斯大林元帅和苏联总参谋部赋予‘霸王’行动相当的重要性,认为地中海的其他行动只能被看作是辅助性的行动”;“昨天斯大林元帅提议在法国北部和南部同时展开行动,是建立在地中海行动从属于‘霸王’行动的想法之上的”。[138]
尽管丘吉尔和阿兰布鲁克在不同场合竭力捍卫英方的战略观点,但斯大林不为所动。苏方坚持“霸王”行动的立场正中美方下怀,同时让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感到有点吃惊。从开罗启程前往德黑兰之前,英美双方都认为斯大林会赞成地中海行动,因为这离苏德战场最近,似乎也最能够给苏联以最大的援助,但结果让英方很失望,美方则喜出望外。莱顿是这样解释苏方的动机的:“可能是因为,当时苏联军队正停滞在乌克兰,东南欧大会师不再有带来迅速胜利的希望。”[139]另一位美国军史学者克莱因指出:“苏方这一强有力的立场,消除了任何更富雄心的东地中海作战行动存在的可能,为集中力量于‘霸王’和‘铁砧’行动扫清了道路。”[140]
由于斯大林的坚持,英方不得不接受了美方的欧洲战略。马特洛夫认为:“斯大林的立场为英美欧洲战略盖上了拱顶,因而实际上敲定了西方国家的战略。”[141]
俄罗斯学者勒热舍夫斯基在其书中指出:“关于实施‘霸王战役’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几个月以来为‘巴尔干式的第二战场’进行周旋的丘吉尔在外交上遭到重大失败。美国总统归根结底还是支持了苏联的观点。”[142]显然,这一看法是基于苏方的观点。在美国一方看来,是斯大林支持了美国的观点。这2种理解都有其道理。更实际的情况应当是,美苏在欧洲战略上存在一致的立场,相互支持了对方。而英方对会议结果是非常失望的,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道:
我本来能够说服斯大林,但是罗斯福总统由于受到他的军事顾问的偏见的严重影响,在这场争论中摇摆不定,结果把这些次要的但颇有希望的机会,全部束之高阁了。……我认为,我们没有利用那些在其他方面无法使用的部队,把土耳其拉入战争,并控制爱琴海,是在军事方针上犯了一个错误。对于这个错误,不是用没有采取上述方案也同样获得了胜利所辩解得了的。[143]
对于丘吉尔“本来能够说服斯大林”的观点,英国历史学家伍德沃德表示怀疑。他指出:“因为斯大林了解美国的军事立场,该立场与俄国要求一个在确切时间发起跨海进攻行动的有约束力的承诺是一致的。”[144]
如果斯大林支持英方的地中海战争方案,美方还会不会坚持“霸王”作战?结论是肯定的,但结局可能大不相同。因为在马歇尔等美国军方人士看来,“霸王”作战行动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可能让“霸王”行动轻易地遭到否决,在他们的坚持下,“霸王”行动一定会得以实施。然而,没有斯大林的支持,美方一定会屈从于来自英国和苏联两方的压力,从而导致地中海行动被置于“霸王”行动之上。结果,“霸王”行动也许只会以小规模的方式进行,不可能有后来在法国诺曼底那样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或者是被进一步推迟。
在德黑兰会议之前,由于不确定斯大林的战略立场,这成为罗斯福和美国军方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在开罗会议第一阶段,美方没有与英方在欧洲战略上过多纠缠,就是企图在明了斯大林立场后,再作出决断。美国陆军作战局局长托马斯·汉迪指出:“在我们离开开罗前往德黑兰之时,普遍认为我们不得不被俄国人的喜好所左右,尤其是在地中海作战行动上。”[145]如果斯大林支持丘吉尔的观点,即使马歇尔等军方人士顽固坚持“霸王”行动居于地中海行动之上,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及罗斯福以往一贯的行事风格,他非常可能会接受英苏两国的战略立场。马特洛夫指出:“几乎和丘吉尔一样,地中海也令罗斯福着迷,美国参谋人员战时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去赢得他对按期实施跨海作战行动战略的支持。”[146]
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的立场最终帮助英美结束了长期以来关于欧洲第二战场的战略争论,在汉迪看来,苏方与美方立场的一致,“使这个问题成为定论,为我们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47]。
[1]J。R。M。Butler,GrandStrategy,Vol。3,Part2,p。565。
[2][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5卷·紧缩包围圈》,张自谋等译,张自谋等校译,南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8页。
[3]一支加拿大部队在英国别动队和少数美国军队的配合下(大约6100人),袭击了法国港口迪埃普(Dieppe),结果加拿大部队5000人中有18%阵亡,近2000人被俘。
[4]PREM3470,FormeroPresident,8thJuly,1942;FormeroPresident,14thJuly,1942;PREM343920A,oteHahePrimeMihePresideh,1942;GeneralIsmayforittee,23rdJuly,1942;PREM343911,PrimeMioGeneralIsmay,2ndAugust,1942;PREM43912,PartofC。O。S。(42)225thMeeting(Minute2),2ndAugust,1942。
[5]参见MarkA。Stoler,ThePoliticsoftheSeeriMilitaryPlanningandDiplomaWarfare,1941-1943,尤其是第67—68页。
[6][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下册,第189页。
[7]MauriceMatloffandEdwiegigforWarfare,1941-1942,p。177。
[8]PREM34584,ReportoftheWashingtonWarce(militarysubjects),20thJanuary,1941,AnnexI:AmeridBritishStrategy:MemobytheUesandBritishChiefsofStaff;Hans-AdolfJadArthurL。Smith,Jr。,olidStrategy,Seleentswithentary,pp。193-195。
[9]J。M。A。Gwyer,GrandStrategy,Vol。3,Part1,p。360。
[10]PREM343920A,Memorandumbythebiaff:Operationsin194243,24thJuly,1942;CAB6531,W。M。95(42)3,24thJuly,1942,Appendix:A。
[11]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192。
[12]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192;[美]福雷斯特·C·波格:《马歇尔传(1939—1942)》,第380页。
[13]MauriceMatloffandEdwiegigforWarfare,1941-1942,pp。296-297;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193。
[14]PREM34923,J。S。M。,Washington,totheChiefsofStaff,13thAugust。
[15]AlexDaablishingtheAnglo-Americe:TheSedWorldWarDiariesadierVivianDykes,London:Brassey's,1990,p。192。
[16]PREM34923,TheAirMinistrytoBritman,Washington,21stAugust,1942;FromChiefsofStafftoJ。S。M。,8thSeptember;FromChiefsofStafftoJ。S。M。,9thOctober。
[17]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197-198。
[18]1942年10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在阿拉曼的作战计划。
[19]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203-206。
[20]PREM3470,FormeroPredideember,1942。迈斯基为苏联驻英国大使。
[21][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命运的关键》,第1848—1849页。
[22]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209-210。
[23]AlexDandDaodman,eds。,WarDiaries,1939-1945:FieldMarshalLordAlanbrooke,pp。344-345。
[24]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210-211;[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命运的关键》,第1854—1855页。
[25]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211-212;AlexDandDaodman,eds。,WarDiaries,1939-1945:FieldMarshalLordAlanbrooke,p。346。
[26]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p。212-213。
[27]MichaelHrandStrategy,Vol。4,p。213。
[28][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命运的关键》,第18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