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ADB协定》的达成
12月2日,英国东方舰队总司令、海军中将菲利普斯乘“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抵达新加坡,5日便到马尼拉与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哈特会晤,并召开了美英海军会议。当天,美国驻新加坡的海军武官兼海军观察员约翰·M·克莱顿(JohnM。)发给在马尼拉的哈特将军一封信,通知他英国远东总司令罗伯特·布鲁克-波帕姆将军已经收到了伦敦的通知,内容是英国现在已经得到了美国在下列情况下给予军事援助的保证:
(a)英国不得不实行英国的计划以事先制止日本在克拉地峡登陆或采取行动以回应日本入侵暹罗(泰国)的任何其他部分;
(b)如果荷属东印度遭到进攻而英国展开对他们的保卫;
(c)如果日本进攻英国人。[71]
经过2天的讨论,双方于12月7日达成了一个新的初步的《ADB协定》。它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明确说明在与日本进行战争的初期,美英等国从事的战争是防御性的。
该协定指出:“在当前发生的与日本的战争的早期阶段,主动权不可避免地在日本人一边”;并同意:“当前最重要的是阻止日本的行动穿过马来屏障”。
第二,对英美的军事行动作出了安排。
英国的战斗舰队以新加坡为基地,并作为一支打击力量抵抗日本在中国海、荷属东印度和穿过马来屏障的任何行动;
美国同意把4艘驱逐舰派往新加坡加入英国的远东舰队;
英、美、荷的巡洋舰队将以东婆罗洲—泗水—达尔文为基地,在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水域之间提供巡逻护航;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应当保持最低限度的巡洋舰部队去对付中等规模的袭击者的进攻,或为重要行动提供巡逻保护;
在印度洋应当保持最低限度的巡洋舰力量为重要的贸易提供护航。
第三,强调在远东地区的行动要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的行动相一致。
第四,决定了战略控制与战术指挥的原则。
在战略控制方面:当前在英国和美国武装部队之间的战略控制仍然处于各自的总司令的掌控之下,而且他们的军事行动在相互合作的原则下协调一致。
在战术指挥方面:将遵循在北大西洋的有效政策。
第五,预测了未来对日本的进攻性的军事行动。
该协定指出:“随着远东兵力的增长,重要的是将能够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军事行动。”但是认为,如果在新加坡采取这种军事行动行不通,需要一个更靠近北方的基地,那么这个基地就是马尼拉。该协定还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使马尼拉到1942年4月1日能够成为一个可以使用的基地。[72]
至此,一个新的美英远东军事合作计划初步形成了。
然而,12月6日下午,一份来自新加坡的关于3支日本的运输船队已经离开印度支那南岸向暹罗湾驶去的情报,使菲利普斯于当晚紧急飞回新加坡,马尼拉会议也匆匆结束,致使参谋人员们尚未来得及制定有关这个新计划的细节。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上述计划还仅仅是纸上谈兵。
对美英来说,日本在12月7日对珍珠港的袭击是出其不意的。战争初期日本军队所取得的惊人成功,不仅打乱了两国对远东的增援行动,而且使他们的战前计划以及他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立即在协调行动方面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很快失去了时效性。除此之外,两国在制订远东军事合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仍未完全消除,从而导致了美英两国在远东的协作始终未能达到它们在欧洲战场上的那种团结的程度。
[1]PREM34859,JoiionbythePresidentandthePrimeMi14,1941。《大西洋宪章》签署的日期是8月12日,两天后正式公布;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337—338页。
[2]Lleard,BritishFnPolitheSed。203。
[3][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3卷·伟大的同盟》,第1189页。
[4][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3卷·伟大的同盟》,第1185页。
[5][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上册,第479页。
[6][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3卷·伟大的同盟》,第1331页。
[7]MarkS。Watsoaff:Prereparations,pp。402-403。
[8]PREM34855,DisFutureStrategybetweeedStatesandBritishChiefsofStaff,11thAugust,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