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方会谈前的准备
由于美国战略重点的变化,斯塔克认为在向英方作出任何承诺之前,有必要先清楚了解英国的战略计划,他主张美方应主动提出两国正式参谋会谈之事,他的立场得到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支持。11月29日,洛西恩向国内报告,总统已经同意在华盛顿举行参谋会谈,但是强调不能透露给媒体,英方代表可以以“英国采购委员会”(BritishPurission)专家的名义前往华盛顿,在伦敦的海军少将戈姆利可同行回国。[14]
12月2日,戈姆利和驻英国武官雷蒙德·李(RaymondE。Lee)接到命令,回国参与华盛顿参谋会谈,但在此之前先与英方就一些设想的形势进行初步讨论。讨论中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新加坡问题,英方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新加坡,并要求美国派包括至少9艘主力舰在内的舰队前往新加坡,而美方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斯塔克和马歇尔都认为,如果英方坚持上述立场,那么“会谈将毫无意义”。[15]
鉴于美方的强烈反应,丘吉尔不再坚持原有的立场,但这无疑增加了美国对为英国火中取栗的疑虑,认为英国要美国协防新加坡,是要美国政府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服务。
美国联合计划委员会在为会谈准备的备忘录中指出:
我们负担不起,也没有必要执行将我们国家的未来托付给英国人的方针,因为美国能够保卫北美大陆以及可能整个的西半球,无论与英国结盟与否。美国的陆海军人员非常普遍地认为,英国难以打败德国,除非美国向这个国家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加上比目前更大规模的物资援助,即使如此,战胜轴心国也是难以保证的……英国人的头脑中从没有缺少他们战后商业和军事利益的念头,我们应同样维护我们自己的最终利益……为避免总统作出承诺,他和内阁的任何人都不应正式接见英方代表。
联合计划委员会接着建议,要向总统说明上述观点,并将首次会谈的开幕词作为美方代表的原则立场。[16]
为了会谈,英方也作了充足的准备,也意识到了美方的顾虑。12月15日,三军参谋长接见了英方参与会谈的代表,讨论了已由国防委员会(Defeee)[17]通过的会谈指示。该指示要求代表团以完全坦率的精神赴会,但在将来作战行动的细节上应有所保留。英国政府的政策是:(1)欧洲战场应被接受为主要战场,作出的决定必须首先针对欧洲战场;(2)战争的目标首先是打败德国和意大利,然后才是日本;(3)远东的安全,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需要把守住新加坡作为这些利益的关键。
关于美方的特别援助,该指示认为,在确保本国的安全后,美国海军通过向欧洲战场提供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侦察机和几艘老式战列舰以及在远东留有一支足以保障盟国利益的强大舰队,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贡献于共同的目标。从英国的角度看,远东舰队最理想的战略基地是新加坡,反之,美方明显热衷于夏威夷,从而扮演一个有限进攻的角色,英方认为这样一支舰队是不可能阻止日本南下的。
关于空中的援助,该指示认为应考虑以下4个原则:(1)英国提出的任何需求都必须不妨碍自身的扩大计划以及在美国的采购;(2)英方应当要求美国承担西非防御和支援中东的义务;(3)出于后勤上的原因,在任何特别的合作领域,美方应尽可能延期装备和英方相同机型的飞机;(4)英国应首先获得所有的援助,以建立自己的资源,以后再赞同美方把重点集中于它们自己。
另外,国防委员会强调,在讨论海军战略时,英方应在所有涉及太平洋战场的问题上表明不同于美方观点之处。英国不应要求美国人前往防御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印度,只是同意,如果他们需要,就提供新加坡为他们所用。如果被问及未来两年英国战略计划的主要特点,应该回答英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日益增长的轰炸机力量,在德国造成难以容忍的形势,致使德国陆军被迫退回国内,纳粹政权被推翻。[18]
英方的上述立场,出于会谈时赢得主动的考虑,都暂时对美方保密。从美英双方的以上会谈立场看,主要的分歧仍在于对太平洋战略的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