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利”计划的意义
“胜利”计划可以说是“ABC—1”计划和“彩虹”计划5的配套计划,是从经济生产的角度去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它标志着参战前美国从西半球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完成。美国军史学者柯克帕特里克指出:“‘胜利’计划是使美国准备好进行一场远离其国土的战争所采取的最初的基本步骤之一。魏德迈的评估显示了,在当今时代,动员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其间计划必须找到许多微妙的和环环相扣的平衡。”[111]另一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劳克林评价:“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完整的文献,最后证明是美国欧洲作战行动理念的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12]
很大程度上,该计划并非仅仅是军方的后勤或动员方案,而是美国战时的综合性国家战略。曾担任罗斯福总统写作班子成员的罗伯特·舍伍德指出:“据我看来,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文件之一,因为它在这个国家卷入战争之前就制定了全球战争的基本战略。”[113]另一方面,在“胜利”计划被泄露之后,孤立主义者的报纸将其描述成“罗斯福的战争计划”,是一份冲突的详细时间表,诋毁性地称:“1943年7月1日被定为美国陆军开始战败强大的德国驻欧洲军队的最后决战日。”[114]
此外,该计划中的一些数字同现实中的数字十分接近,例如到1945年5月31日时美国陆军总的人数为8291336人,接近所估计的8795658人。[115]事实上,最初计划中的一些数据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发生相应调整,就如魏德迈所言的:“胜利计划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过去,将作出调整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生产能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广阔战场的需求。”[116]
然而,计划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所估计的地面部队215个师,其中装甲师61个,实际为91个师,其中装甲师16个。[117]在美国军史学者莱顿和科克利看来,该计划“既含糊又不完整……没能弥合军种间在战略上的基本分歧,实际的对外援助计划存在各种不完整性,并且大多是缺乏关联性的”,但他们也承认:“‘胜利’计划的战略估计是第一次真正调查全面参与战争的意义。”[118]另外,约翰·麦克劳克林认为,“胜利”计划的大部分内容完全符合英国人的战略目标,“只有一项特别的内容,尽管较为含糊,但以后当它成为原定于1943年发起的横渡英吉利海峡作战行动的基础时,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119]。
总的来说,“胜利”计划不失为一项伟大的战略计划,是实现罗斯福总统有关美国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构想的重要举措,不但为美国自身的战争努力,而且为整个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赢得战争,提供了基础性的战略设计。
[1]StevenT。Ross,Amerilans,1890-1939,pp。97-98。
[2]StevenRoss,“Amerilans”,inB。J。C。MckerdRochLegault,eds。,MilitaryPlanningandtheinsoftheSedWorldWari,ecticut:PraegerPublisher,2001,p。147。
[3][美]福雷斯特·C·波格:《马歇尔传(1939—1942)》,黄友义、丛国玲、郝伟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4][美]福雷斯特·C·波格:《马歇尔传(1939—1942)》,第147页。这里的“组”(group),应译为“飞行大队”。
[5]CharlesE。KirkpatriownFutureandaDoubtfulPresent:WritioryPlanof1941,WashingtoerofMilitaryHistoryofUesArmy,1992,p。45。
[6]Armyaer,Washington,D。C。,July25,1903,p。13。
[7]美国历史上只有乔治·杜威在1903年3月被授予海军特级上将(AdmiraloftheNavy),1944年设立海军五星上将(AdmiraloftheFleet)。
[8]StevenT。Ross,ed。,Amerilans,1919-1941,Neublishing,INC。,1992,Vol。1,p。ix。
[9]LouisMorton,“laiony”,WorldPolitics,Vol。11,No。2,January1959,p。223。
[10]StevenT。Ross,ed。,Amerilans,1919-1941,Vol。1,p。x。
[11]美国海军作战部成立于1915年3月,在此之前,海军总委员会(GeneralBoard,成立于1900年3月,1951年5月解散)承担海军参谋部的角色。
[12]FredGreearyViewofAmerialPolicy,1904-1940”,TheAmeriHistoricalReview,Vol。66,No。2,January1961,p。357。
[13]EdwardS。Miller,laheU。S。StrategytoDefeatJapan,1897-1945,pp。10,12。
[14]FredGreearyViewofAmerialPolicy,1904-1940”,TheAmeriHistoricalReview,p。354。
[15]萧石忠主编:《美国著名军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16]JulienJ。Lebeois,TheUesNavalWarewYork:yinNorthAmercia,1975,p。12。
[17][美]E·B·波特:《尼米兹》,蒋恺、施家鼐、伍文雄译,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18]HeheRoadtoRainbolanningflobalWar,1934-1940,p。19。
[19][美]埃德·克雷:《陆军五星上将乔治·C·马歇尔:军人和国务活动家》,王启明译,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20][美]卡罗·德斯特:《我时刻准备着——艾森豪威尔传》,张贺译,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86页。
[21]JudithH。Stiehm,TheU。S。ArmyWarilitaryEduaDemocracy,Philadelphia:TempleUyPress,2002,p。28;JulienJ。Lebeois,TheUesNavalWarCollege,p。13。
[22]StevenT。Ross,Amerilans,1890-1939,p。38。在后来的不断修订中,颜色所指有所变化,如法国(金色)、加拿大(赤红)、苏联(紫色)、中国(黄色)、墨西哥(绿色)、菲律宾(棕色)等,详见StevenT。Ross,ed。,Amerilans,1919-1941,Vol。1,p。xxi。
[23]MarkA。Stoler,AlliesaheJoiaff,theGrandAlliandU。S。Strategyin。4。
[24]LermanFirst:TheBasiceptofAlliedStrategyinWorldWarⅡ”,iR。Greenfield,ed。,andDes,p。13。
[25]StevenT。Ross,ed。,Amerilans,1919-1941,Vol。2,pp。34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