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农场开展劳动竞赛,知青和社员们比着谁插秧插得快、插得齐。潘瑕握着锄头锄草,突然“咔嚓”一声,锄头柄断了。她蹲在地上,看着断成两截的木柄,急得直跺脚——这要是耽误了竞赛,可就拖后腿了。王卫东正好路过,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锄头递过去:“你用我的,我去换个新柄。”说着,他扛起断了柄的锄头,大步流星地往仓库走,留下潘瑕愣在原地,心里暖烘烘的。收工路上,两人故意落在队伍最后。潘瑕从兜里掏出个烤红薯,外皮焦黑,还冒着热气:“给你的……别让其他人看见,我偷偷在灶膛里烤的。”王卫东接过来,掰开一看,里面的瓤金灿灿的,甜香扑鼻。他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却觉得这是他吃过最甜的红薯。月光下,他看见潘瑕的手心磨出了水泡,有的还破了皮,心里一紧——第二天一早就托去镇上的社员,捎回一副蓝布手套,偷偷放在了潘瑕的书桌抽屉里。最难忘的是那年中秋。知青们凑钱买了个月饼,用油纸包着,像捧着宝贝。月饼不大,却要分给十二个人,王卫东小心地把月饼切成十二份,每人一小块。潘瑕接过自己的那份,看了看忙着给大家倒开水的王卫东,悄悄把月饼掰成两半,趁人不注意,塞到他手里:“我不爱吃甜的,你帮我吃了吧。”王卫东看着她眼里的笑意,把月饼揣进兜里,心里比月饼还甜。老支书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特意送来两包桃酥,塞到王卫东手里,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遇到好姑娘要懂得珍惜啊,别错过了。”这话让王卫东的脸一下子红了,连耳朵尖都透着红——老支书这是看出啥了?这一年,王卫东因为工作突出,又被评为县里的模范知青。不久后,农场收到了一个宝贵的工农兵学员名额,能去城里上大学。老支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卫东,可他又舍不得——王卫东是农场的好帮手,要是走了,好多事都没人牵头。但他还是找王卫东谈了,语气诚恳:“卫东,这名额难得,你要是想去,我全力支持。”王卫东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犹豫了半天,才摇摇头:“书记,我不去。农场的拦水坝还得完善,孩子们的课也得有人盯着,我还想为乡亲们多做点事情,不想就这么离开。”老支书听了,心里又高兴又感动,可他不想浪费这个名额:“那你推荐一个人选吧,别的大队为了名额都抢破头了,咱们可不能浪费。”王卫东几乎没犹豫:“让潘老师去吧!她教书教得好,孩子们都:()1977年高考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