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我说:“一般人会相信有外星人存在,相信有古老的怪物生活在地球上,可是那些天文学家、生物学家都不相信这些说法。捕鲸的人也是如此。我追捕过数量众多的鲸鱼,也杀死过很多鲸鱼,所以,我更不相信有这么大的独角鲸存在了。”
他的观点让我对他刮目相看。[21]
阅读赏析
海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何况是19世纪的人们。本书作者凡尔纳生于1828年,逝世于1905年。《海里两万里》一书于1870年面世,迄今已逾一百五十年。故事设定在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只酷似鲸鱼,却比鲸鱼游动速度更快、体形更大的海怪,它的出现引发全世界人们的猜测,美国人更是派出驱逐舰林肯号誓要征服这只海怪。本章故事以悬念起笔,又以悬念收尾,我们至今还未见到那只强大的海怪,甚至不知道这只怪兽是否真的存在。
小说悬念,是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小说家在叙述情节和描写人物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巧妙安排悬念可以使小说情节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阅读延伸
1。你认为独角鲸存在吗?
2。对于海上出现的神秘怪物,人们都有哪些猜测?
3。你怎样看待林肯号出海捕杀独角鲸的行为?
[1]总起句一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件,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2]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又不能马上知道真相或底细的情景设置。作者在开篇即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对比、悬念将怪物与鲸鱼作对比,凸显怪物身形庞大,进一步增加悬念,让人好奇怪物到底是什么?
[4]叙事视角本书的主人公阿洛纳克斯教授出场,他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故事中的人物,所叙述的内容都像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感情,对读者来说,容易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
[5]叙事这不仅是阿洛纳克斯的科学观,也是本书的科学观。一般来说,科幻小说要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我们在阅读中可以着重观察一下作者对这三要素的把握。
[6]语言描写从美国政府准备捕杀海怪,到海怪突然消失,再到海怪现身,最终美国决定派出驱逐舰出征,捕杀海怪。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最终在出征这一刻,作者用充满斗志的语言点燃了读者的情绪。
[7]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作者用几句心理描写揭示阿洛纳克斯教授的性格特征:好奇心重、热爱冒险,具有英雄主义情结。
[8]对比阿洛纳克斯教授性格中含有冒险因子,能跟随驱逐舰去征服怪兽令他兴奋不已,但康赛尔则不然,他是个细心周到、性格沉稳的随从。
[9]对话通过这段有关标本的对话,再次强调阿洛纳克斯教授对冒险活动的激动之情,他已然什么都顾不上了。
[10]叙述作者用这段话解释了上文中康赛尔为何会对标本如此在意。
[11]前后照应照应前文中阿洛纳克斯教授所说,康赛尔是个细心忠实的随从。
[12]场面描写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这里对人们聚集在码头欢送英雄的描写,再次表达了民众对于打败怪兽的期待。
[13]语言、动作描写初次见面那带着观察和小心确认的语言动作描写,透露出法拉古特船长是一个严谨的人。
[14]比喻句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句来强调法拉古特船长对大海的热爱和强烈的好奇心。
[15]比喻句船长带领林肯号出发的目的就是征服怪兽,将船长比喻成出征的将军,十分恰当。
[16]比喻句、场面描写用比喻句突出林肯号强大的力量,再次用场面描写渲染林肯号出征的火热气氛,无论船上船下,人们仿佛都抱着必胜的信念。
[17]叙述追捕海怪之行,始于大西洋。
[18]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景物描写的对象,大体分为风景描写、风物描写和风俗描写。画线处属于风景描写,月亮躲在云朵后面暗示了海怪行踪飘忽不定。
[19]铺垫铺垫的功能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从林肯号出发开始,作者一直在为遇到怪兽做铺垫。
[20]铺垫先铺垫林肯号上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再引出尼德这个“捕鲸之王”,这比单纯讲述尼德捕鲸技术高超更有表现力。
[21]悬念林肯号最厉害的“武器”——尼德,他居然不相信独角鲸的存在!本章以漂亮的悬念收尾,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