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鹦鹉螺号开始离开水面,沉入海中。从潜艇的玻璃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水被电光照得通明透亮。大海的宽广深邃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周围一海里的范围内,海中的每一条鱼儿都清晰可见。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我禁不住感叹道。书本上的知识毕竟不是立体的,要想了解真正的世界,就要主动走入世界之中。对我来说,此时看到的大海,远比书本上的大海要更加美丽,更加摄人心魄。
光线透过潜艇中的玻璃摄入客厅中,海水被照亮了,海水中悬浮着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增加了海水的透明度,也使阳光将海水照得更加晶莹剔透。此时,水中的光是流动的,从鹦鹉螺号的玻璃看出去,外面像一个巨大的鱼缸。[16]
不知不觉间,康赛尔、尼德也一同倚在了窗玻璃前。
康赛尔转过脸问尼德:“尼德老兄,您感觉怎么样?”
“太奇妙了!太美了!”尼德说。在这美丽的风景面前,他好像已经完全忘了他的愤怒,也忘了去策划自己的逃跑计划,整个人都被美景折服了:“这样的美景,真是罕见,就是再远我也要来看一看!”我也跟着感叹道:“确实太美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怪人要给自己开辟另一个世界。没错,尼莫船长,他才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17]
在之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鱼儿伴随着鹦鹉螺号游动,它们在鹦鹉螺号的外面嬉戏、欢跳,好像在比着各自的速度。它们完全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了它们的生活之中。
不知不觉,到吃饭的时间了,可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尼莫船长。回到各自的房间,晚餐已经准备好,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我低下头闻了闻碗中的美食,那是用海龟做成的汤,味道鲜美,尝起来非常可口。
阅读赏析
可以说,本章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是“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常用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景色或画面。尼莫船长带领教授参观鹦鹉螺号,他们先去图书馆,再到博物馆,顺路参观众人和船长的房间,而后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鹦鹉螺号的中部,再经过平台和客厅;接下来,教授沿着船中央楼梯走到鹦鹉螺号顶部,抬眼便望到了平静的海面,微风吹拂,让人心生美好。这中间穿插着尼莫船长对鹦鹉螺号动力和建造过程的讲解,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鹦鹉螺号秘密的同时,又埋藏了更多关于尼莫船长本人的秘密。可以说,本章是一个完全可以“复制”的单篇精彩游记。
参观结束不久,潜水艇也开始下沉,教授等人隔着玻璃观看海洋生物,真是美不胜收,不仅让一贯脾气暴躁的尼德安静下来,连读者也忍不住被这样的深海景色所吸引。可以说,作者凡尔纳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阅读延伸
1。你觉得尼德会放弃逃走吗?
2。请你猜测一下林肯号的去向。
3。你有没有观察过鱼缸里的鱼?不妨尝试着写一篇观察日记。
[1]心理描写、悬念教授对尼莫船长有什么私人看法需要通过参观鹦鹉螺号来验证?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2]叙述鹦鹉螺号上竟然有这样一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真是让人惊叹,同时也说明了尼莫船长一定非常喜爱阅读、学识渊博。
[3]景物描写作者使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这间博物馆。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参观某处地方或者写游记,特别适合用移步换景法。随着船长带领教授不停走动,我们也参观了这间价值连城的博物馆。
[4]前后照应前文中仆人康赛尔曾提及教授精心收集了许多标本。教授为了寻找“独角鲸”放弃了那些标本,却在鹦鹉螺号见到更多珍贵的标本,这不失为一种意外的收获。
[5]景物描写、对比船长房间的朴实无华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价值连城的博物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图书馆、博物馆和船长房间的描写都属于景物描写中的风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通过以上景物描写,不难发现尼莫船长非常富有,但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6]对话关于鹦鹉螺号航行动力的悬念终于在此处揭晓。前文中强大的驱逐舰林肯号是依靠煤来发电的,而鹦鹉螺号则依靠电能来产生动力,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作者凡尔纳依靠超前的想象力,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潜艇,甚至影响了后人对潜艇的建造及命名。
[7]对话、想象这段对话解释了鹦鹉螺号的发电原理,这当然是作者想象的结果。科幻,由科学和幻想组成。科幻小说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依靠科学基础来展开想象,想象的内容可以是仪器、飞船、潜艇,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形态,甚至是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则。科幻小说中,一切皆有可能。
[8]移步换景作者继续使用移步换景手法带领我们“参观”鹦鹉螺号。
[9]比喻、前后对照通过尼莫船长的介绍,我们不难想象鹦鹉螺号的样子,这也解释了为何鹦鹉螺号屡屡被认为是海怪了。
[10]铺垫作者在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11]语言描写尼莫船长的迟疑和回答问题的谨慎度再一次说明他不想让聪明的教授猜到他的过去。
[12]对话、悬念教授与船长的对话再次勾起作者的探究欲——尼莫船长的财富来自哪里?
[13]景物描写教授踩着一层一层钢板制成的梯子拾级而上,走到鹦鹉螺号顶部,抬眼望去,海天一色,没有礁石,没有小岛,安静而辽阔。作者由人写到景,利用空间顺序,由鹦鹉螺号内部写到海面之上(内外结合),再描述微风和平静的海面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教授欣赏海景的同时,烘托了人物从震撼到舒缓的心情,非常值得借鉴。
[14]比喻句用比喻句突出尼莫船长观测技术的娴熟和做事时的心无旁骛。
[15]心理描写跟随尼莫船长参观了鹦鹉螺号,但是对尼摩船长本人,教授依然一无所知,甚至,尼莫船长身上的谜题比这艘潜艇还多。
[16]景物描写、比喻句一百多年前,凡尔纳想象了一个超强潜水艇,让主人公能借助潜水艇的玻璃和光照对海底世界一览无余,这种景物描写不同于描写真实的海洋,作者注入想象力,让眼前的景色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此外,在景物描写中可以灵活地加入比喻等修辞手法,便于烘托你所要表达的某种特定气氛。
[17]叙述、侧面描写美妙的景色让一贯暴躁的尼德也安静下来。以教授的视角来阐述尼德忘记了逃跑计划属于侧面描写,这比正面描写更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