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答案 >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2页)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2页)

祁志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价值转向》,载《云南大学学报》,2009(2)。

泛读作品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文艺与革命》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

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

朱光潜:《谈美·开场话》

评论文献索引

郑择魁。要充分肯定“左联”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2)。

李俊国。“京派”“海派”文学比较研究论纲。学术月刊,1988(9)。

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郭志刚。略论我国三十年代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5)。

许道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复旦学报,1997(3)。

旷新年。1928年革命文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0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间。北京大学学报,2000(6)。

朱寿桐。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南京大学学报,2001(2)。

萨支山。“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文学史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1)。

易崇辉。中国左翼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6(3)。

崔显艳。析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对文学发展的探索。语文学刊,2006(9)。

王晓初。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内在差异性和张力。文学评论,2007(1)。

颜敏。精神危机:革命文学的征兆。文学评论,2007(2)。

黄德志。左翼对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误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4)。

拓展练习

1。第一个十年出现的关键词:现代、传统,个人、国家,民主、专制,科学、迷信,贵族、平民,国民性、人性和个性构成了理解世界的维度与方式。那么,第二个十年,中国革命的里程已由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转向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社会革命。如果说“五四”是个性解放的时代,那么,第二个十年就进入社会解放的时代——从对人的个人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转向对社会性质、出路、发展趋向的探求。取而代之的另外一组完全不同的概念: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阶级性、大众语和现实主义。参阅相关文章,认真梳理与分析。

2。参阅评论摘要3、4、5、6,梳理第二个十年出现的文艺论争。

3。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三种文学作一合论,会有助于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认识它们的对峙和互相穿透性。左翼文学是现代政治社会的产物,可由此寻觅百年来一切斗争的人们的精神解放、精神困境及其拯救的历程。京派的背景是“北平”文化社会,反映乡村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保持自重并不断发生反观现代人性缺失的深长忧虑。海派自然来自于现代商业社会,表达新市民遭受物质文明正反两方面压迫的情景。而在表达民族国家理想、人民意识、社会批判精神方面,三种文学形态是贯通的。可参阅吴福辉:《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一文,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分组讨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