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答案 > 第三节 乡土小说(第2页)

第三节 乡土小说(第2页)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418、42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鲁迅将“乡土小说流派”的作家作品称为“侨寓文学”,其用意并不仅仅像人们所阐释的那样,只是“隐现着乡愁”。我以为,鲁迅之所以将这个流派与勃兰兑斯的“侨民文学”(亦作“流亡文学”)相比较,除去“乡愁”和“异域情调”的意义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鲁迅和这一批“乡土小说”作家有着相同相近的观察社会与生活的共同视角,即:童年少年时期的乡村或乡镇生活(这成为一个作家永不磨灭的稳态心理结构)作为一种固定的、隐形的心理视角完整地保留在作家的记忆之中,“乡村”作为一个悲凉的或是浪漫的生活原型象征,它是作者心灵中未被熏染的一片净土。当这些乡村知识分子被生活驱逐到大都市后,新知识和新文明给作家带来了新的世界观和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城市”作为“乡村”的背反物,使作家更清楚地看到了“乡村”的本质。于是,一方面是对那一片“净土”的深刻眷恋;另一方面是对“乡村”的深刻批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愁”便包含了批判的锋芒,而“异域情调”又蕴涵着对“乡土”生活的浪漫回忆。这种背反情绪的交织,几乎成为每一个乡土小说家共同的创作情感。从鲁迅开始,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互换的表现视角,即:乡村蒙昧视角与城市文明视角互换、互斥、互融的情感内容。也就是作者们采用的观念往往呈“二律背反”现象:有时是用经过文明熏陶的“城市人”眼光去看“乡下人”和“乡下事”;有时又站在“乡下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城市文明”。所以,就整个“乡土小说流派”作品来看,由于每个作家在处理题材时的世界观和艺术心境的差异,在表现悲凉乡土上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所呈现出的对乡土社会的文化批判力度也就因人而异。

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载《江苏社会科学》,1992(4)。

6。这一作家群具有大致相近的创作追求。一是续写鲁迅的国民类型。……继续着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塑造了许多鲁迅小说中写过的乡间国民类型。……作者在他们身上无不寄寓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饱含了从国民心灵深处探寻民族悲剧根源的深层思索。二是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文学”作家群的作品大都写出了自己故乡的地域特征。他们在地域里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创作题材,找到了艺术个性之源,找到了文化之根。……三是“真气”中的乡愁。这些作品注重对乡土生活原汁原味的真实录写。那充盈于作品中的乡土情韵和泥土气息,使人无法怀疑其真实性。“乡土文学”作家不仅追求“真”,而且追求“深”。他们试图在对乡情乡音的精细描绘中展示真诚的乡思乡愁,进而在对乡思乡愁的展示中透露出自己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患。因此,“乡土文学”作家虽然所写地域不同、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悲剧品格。

朱德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377页,济南,齐鲁书社,2004。

泛读作品

王鲁彦:《柚子》

许钦文:《鼻涕阿二》《石宕》

台静农:《红灯》

蹇先艾:《水葬》《在贵州道上》

许杰:《惨雾》

黎锦明:《唐寡妇》

评论文献索引

赵学勇。20年代乡土小说与现代意识。兰州大学学报,1990(3)。

杨剑龙。沿着天才的脚迹前行——论鲁迅对二十年代乡土作家的影响。鲁迅研究月刊,1991(10)。

杨淑媛。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接受与借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3)。

肖成。20年代乡土小说风俗描写一瞥。福建论坛,1996(6)。

于文秀。漫谈20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学术交流,1997(6)。

钟俊昆。文化批判: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一个视点。社会科学,1997(11)。

凌宇。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意识。文学评论,2000(4)。

丁帆,等。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嘉良。启蒙语境中的乡土言说——“五四”浙东乡土作家群论。文学评论,2004(3)。

刘丽华。论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民俗文化批判。东岳论丛,2009(3)。

拓展练习

1。鲁迅的乡土小说因其冷峻的批判意识和深刻的思想启蒙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示范性和开创意义,这使中国乡土文学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审美价值。乡土作家在小说中所构建的地域文化,如“陈四桥道德”(王鲁彦《黄金》)、“枫溪村文化”(许杰《赌徒吉顺》)、“桐村文化”(蹇先艾《水葬》)、“松村文化”(许钦文《鼻涕阿二》)等,是继“鲁镇——未庄文化”之后,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乡土文化世界。和鲁迅一样,他们在表现农村生活情状的同时,不忘记冷峻的文化反思。因而理性批判与对乡土的留恋构成了乡土小说最为突出的矛盾。阅读文本,对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予以阐释。

2。地方色彩浓郁的作品,往往具有民俗学的价值,可作民俗学者的参考。试结合具体作品,就20年代乡土小说民俗方面的叙写做一个总结。

3。自从鲁迅先生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乡土文学一直保持着强盛的创作势头。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又有了身在华北的大量汲取民间民俗话语的赵树理、马烽和抒情型的孙犁等人,以及更接受西洋写法的柳青、周立波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乡土文学更是蔚为大观,直到80年代,始终是中国文学的主题形象。高晓声、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作家,均以乡土创作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可以说,中国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农民文学。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文学这样,与农民形象、农民问题有如此深刻的不解之缘。对此现象应有一定的认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