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 > 第四章 戏 剧(第2页)

第四章 戏 剧(第2页)

4。李健吾对于中国喜剧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风俗喜剧的发展,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中国现代喜剧文学史上的卓越作用是无可否认的。……李健吾曾经这样评价过莫里哀的喜剧成就,认为它们无不扎根于世态和性格的深处。实际上,他本人的喜剧作品的美学意义也正在这里。正是靠着这两个坚实的基点,作家将浓郁的生活情趣、丰富的幽默感、才气盎然的机智、温和的讽刺、淡淡的忧郁和深刻的哲理融为一体,形成了李健吾风俗喜剧独特的美学风格,给人以蕴藉丰厚耐人品味的审美感受。

张健:《试论李健吾在中国现代风俗喜剧中的地位》,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4)。

5。《以身作则》里的徐守清用那套“礼义廉耻”的三纲五常来解决所有问题,但显然是不堪一击。以身作则的徐举人到头来是以身不作则,整出剧里最不懂做人道理的不是金娃,而是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徐守清。女儿徐玉贞在大门口站了站,就用《女诫》中“阴阳殊性,男女异行”反复盘问教导,结果女儿被训哭跑走了,他倒慌乱起来,忙不迭地喊着佣人去照顾;儿子徐玉节跑着进厅房,就被训斥走路没有做到孔夫子的“足蹑如也”,还要听父亲滔滔不绝地教诲“君子慎独”,结果自己倒去调戏张妈,被儿子撞见了,心虚地红着脸狡辩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和“非礼勿视”来……徐守清防备着一切违反伦理纲常的言行,却防备不了他自己那一丁点无法抗衡现实的“后天生命”,一面让人看见他丢掉现实,把礼教伦理的世界作为他拥有的完美,一面他又不得不成为现实的奴仆,任现实把他的“完美”,击得落花流水。一度对他“别有用心”的张妈对他的评价很是中肯:“别瞧老头子在外面装模作样,其实一肚子的鬼”,有时却“有情有义”“爽快的像个人”了。……是绝对永恒的生命悖论开尽了他的玩笑,人生无限却只能表现为有限,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无法平衡,这属于现代生命的双重性,它随时揭掉人的“老底”让他们出丑。李健吾说:“有一种人把虚伪的存在当做力量,忘记他尚有一个真我,不知不觉渐渐出卖自己。”

王雪芹:《生命悖论——李健吾及其三十年代戏剧创作》,载《戏剧文学》,2007(4)。

泛读作品

李健吾:《梁允达》

袁牧之:《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评论文献索引

孙庆升。为中国话剧的黎明而呼喊——二三十年代的话剧研究概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2)。

钱理群。30年代话剧运动的若干理论起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

张健。30年代的三种戏剧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4)。

马俊山。1937:话剧突围。戏剧艺术,2002(1)。

朱卫兵。“转向”与左翼“剧联”——中国左翼戏剧的发生学研究。戏剧艺术,2006(1)。

宋建林。左翼戏剧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4)。

宁殿弼。李健吾的悲剧创作初论。社会科学辑刊,1985(5)。

彭彩云。白薇戏剧创作与西方现代派戏剧。求索,2004(11)。

周特生。熊佛西的戏剧教育思想与实践。艺术百家,2007(4)。

拓展练习

1。简述本时期戏剧创作与前一个十年相比有什么特点。

2。列举李健吾的话剧创作,你最喜欢读其中的哪一部?为什么?

3。试分析女作家白薇剧作《打出幽灵塔》中郑少梅形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的女作家对于女性的命运和道路有不同的见解,冰心是去找一个“母爱”怀抱;庐隐和冯沅君笔下的女性品尝到了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和不幸,却无能为力。而白薇则清醒地看了女性的命运只能由女性自己来掌握,“解放”唯一正确的含义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在《打出幽灵塔》中,三个女性虽然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都是通过女性自身的斗争来达到自我的救赎和解放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