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 >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第2页)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第2页)

钱理群:《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见《走进当代的鲁迅》,114、12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就在鲁迅死前一个月,他写了生前最后的文字之一的《女吊》,说的是“报仇雪耻之乡”的孤魂厉鬼的复仇故事……我知道这些描写多少是有些自况的,因为那时的鲁迅已经病入膏肓。……鲁迅相信“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不过是凶手及其帮闲的策略,所以他也说过“一个都不原谅”的话。我们于是知道,鲁迅把宽恕当作权力者及其帮闲的工具,因此他绝不宽恕。

汪晖:《“死火”重温——以此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见《恩怨录: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12、14页,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

6。但鲁迅却没有沉浸在对人间鬼蜮的不幸者的同情与对民间反抗精神的赞扬中,他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峻起来:谈到了“中国的鬼”的“坏脾气”,而且“虽女吊不免,她有时也单是‘讨替代’,忘记了复仇。鲁迅早就说过,中国人受到了屈辱,不是向强者反抗”,而往往到更弱者那里去“转移”自己的不幸,这其实就是“讨替代”,“中国鬼”本属于中国,大概也就沾染上这样的“国民性”了吧。——鲁迅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是清醒的:即使对于他如此倾心的故乡民间反抗传统,他也毫无美化之意,他一点也不回避这种反抗的有限性。《女吊》最终传达给我们读者的,正是一种历史的悲凉感。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2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泛读作品

鲁迅:《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二丑艺术》

评论文献索引

姜振昌。中国现代杂文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巴人。论鲁迅的杂文。上海:上海远东书店,1940。

郭预衡。鲁迅杂文——一代史诗。鲁迅研究。第2辑。1981-02。

吴中杰。鲁迅杂文的社会批评。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

吴小美。一部旧中国的特别的“人史”——再论鲁迅杂文对奴才传统的批判。鲁迅研究。第5辑。1983-10。

袁良骏。鲁迅杂文幽默讽刺新论。鲁迅研究月刊,1993(11)。

张梦阳。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研究——兼论鲁迅杂文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鲁迅研究月刊,1997(3)。

姜振昌。鲁迅与中国二十世纪杂文。鲁迅研究月刊,1999(8)。

皇甫积庆。鲁迅“杂感”文体论。鲁迅研究月刊,2006(9)。

房向东。关于鲁迅的辩护词。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拓展练习

1。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士”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的评析,给出自己的见解。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杂文中“曲笔”的运用。

3。试评鲁迅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