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艺术导论网课答案 > 第一节 实用艺术(第2页)

第一节 实用艺术(第2页)

设计艺术,我们通常称之为“艺术设计”(Design),是一门古老同时又处于发展中的艺术类别,也是同人类日常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艺术门类之一。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就说:“凡是以将现存情形改变成向往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12]概括来看,设计艺术前后经历了从传统工艺美术到现代工业美术的流变。

工艺美术,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之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尝试着用树叶、兽皮、兽骨、羽毛之类装点自己,这应该是工艺美术实践的开始。新石器时代,大量的彩陶出现,其品种多样、造型美观、色彩各异、装饰独特,如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彩陶多以鱼纹装饰,马家窑文化彩陶多用螺旋纹样装饰。这一时期,尤其在材料选择和艺术加工等方面,已经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准。随后,青铜器的出现,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解放和人类审美观念新的发展。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坟墓出土的随葬铜灯就有20多件,其形状有卧羊型、半跪型、侍女型等等。随着人类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家族成员逐渐增多,像瓷器、织绣、漆器、金属工艺、玉器、家具等,都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勾画出了人类追求生活与审美结合、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文明轨迹。

工业美术,又称“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准确地讲是“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它从工艺美术发展而来,是现代设计艺术的主体。在西方,工业美术最早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莱尔于1919年提出,当时是用它来称呼广告上的工业产品图像,还不完全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含义。据辞典的解释,工业美术“是工业革命后,从包豪斯到现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既区别于手工业品制作也不同于纯艺术品创作,它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产品创新的社会实践形态”[13]。

提到现代设计艺术,不能不提包豪斯(图3-4)。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包豪斯的首任校长、著名建筑师和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明确指出包豪斯的教育宗旨是“设计为大众”,教学体系以“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为立足点。其中,“设计为大众”即突出艺术为人、以人为本。例如由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其材料选择的是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符合社会需求同时又实用、低廉的现代建筑材料,这同当时流行的洛可可式以岩石、贝壳、花草等的“自然”曲线为矫饰的贵族化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在格罗皮乌斯的视野里,包豪斯并不单指建筑。“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作同源,艺术设计应该和建筑一样将各种艺术空间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不应生硬地割裂艺术与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实践的联系;广义地讲,这更是一种理想和象征,喻指人们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人本主义之目标呢?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学方案。“只有把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与艺术、工艺与艺术的分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筑起工业化时代的新设计思想。”[14]为此,包豪斯采取“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负责绘画、色彩、图案的“形式导师”与负责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手工导师”相结合,切实保证学生在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提高。[15]包豪斯自1919年成立到1934年受保守势力攻击而关闭,前后历时虽短短14年,其所倡导的简洁实用的人本设计理念却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

图3-4包豪斯校舍

迄今为止,设计艺术的应用范围几乎无所不包,其大体可以包括产品(如家具、服装、汽车、电脑)设计、环境(如室内、园林、建筑、城市)设计和视觉(如印刷、包装、装帧、广告)设计等三大类。

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结合一个案例“PH灯具”(图3-5)来谈。

图3-5PH灯具

作为实用艺术的典型实物,工艺灯具首先要满足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构思一个灯具,就需在肯定其使用价值(照明)的基础上,在保证其基本使用前提下再进行美的构思,比如别致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美的装饰等等,从而给人以享受。实用、经济是出发点,美观、大方同样不可或缺。

北欧国家丹麦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其在艺术设计领域至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文化品质和艺术精神。这种北欧风格是直接继承和综合了古典的唯理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功能主义、民族民间的文化传统,并大量借鉴了东方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人文主义设计精神相统一,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关注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将功能主义设计中过于严谨、刻板的几何形式融合为一种富有人性、个性和人情味的现代美学风尚。

“PH灯具”由丹麦设计师汉宁森设计。这一设计早在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便作为与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世纪性建筑“新精神馆”齐名的杰出设计而获得金牌,并且至今仍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成为诠释丹麦设计“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的最佳注脚。

一般来讲,房间里的灯具设计,必须考虑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是核心,充分满足居住者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二是以室内环境整体设计为根本依据,灯具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程度必须考虑;三是以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为基准,灯具的样式、质料与光照度都要与室内设计风格相统一。汉宁森的“PH灯具”设计,可以说完全符合上述基本要求。不仅如此,该设计还自有其特点。“PH灯具”可以是一件雕塑般的艺术品,但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它能提供一种无眩晕、舒适的光线,并能创造一种恰当的室内氛围。所有的光线都是经过反射到达工作面,室内的人在任何角度都不能直接看到光源,但能通过多方面的反射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避免产生由阴影导致的明显的明暗对比。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等,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同时,该灯具的造型设计适合于用经济的材料来满足必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此外,“PH灯具”既可作为独立的灯具单个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大型的枝型吊灯结合起来使用。

总之,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其不仅实现了实用功能和人文因素的融合,也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可谓既现代而又经典。正因如此,自“PH灯具”设计出来之后,便在欧美乃至世界风靡至今,甚至有许多公司(如法国路易斯·保罗森公司)一直将其作为标准灯具来生产和销售。

[1]转引自李庆焰:《建筑设计原则中的经济性考虑》,载《科技资讯》,2002(2)。

[2][美]托伯特·哈姆:《建筑形式美的原则》,邹德侬译,6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同上。

[4][清]郭六芳:《舟还长沙》,转引自宗白华:《美从何处寻》,63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71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6][美]托伯特·哈姆:《建筑形式美的原则》,邹德侬译,35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7]转引自李泽厚:《李泽厚美学论集》,398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8]Aylesburg,sEnglishDiary,HarpersPublishers,2000,P。359。

[9][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2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587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1]王蔚、史箴:《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载《新建筑》,1997(2)。

[12][美]司马贺:《人工科学》,武夷山译,103页,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13]李泽厚、汝信主编:《美学百科全书》,15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4]ius,包豪斯宣言,。douban。grouptopic1659189,2007-06-04。

[15]关于“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参见王杰泓、吴震东:《包豪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国化”问题》,载《戏剧之家》,2011(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