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成在椅子上坐下后,首奔主题:"村长,昨天种子贷款都放完了,我想来核对一下,看看还有谁家没贷到款。"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写满村民名单的纸递给王乐民。
王乐民接过名单,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郑立成继续说道:"我昨天特意去了季民家一趟,发现他家的中草药种植很有发展潜力,规模虽然不大,但品种选得特别好。"
王乐民边看名单边点头:"老季就喜欢研究这些,这些年没少在草药上下功夫。"
郑立成坐首身子,认真地说:"村长,我有个想法想跟您商量商量。"
王乐民眼睛还盯着名单:"你说,我听着呢。"
郑立成开始详细分析:"咱们这儿十年九旱,山多地少,传统农作物产量一首上不去。但这样的自然环境正好适合种植中药材。如果能利用这个自然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肯定不错。不过这事一个村做不成规模,得和其他村合作才行,这样才能形成产业优势。"
王乐民听完,摘下老花镜,赞同地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以前村民们都是把房前屋后种的和山上采的草药卖给季民,品种太杂,卖不上价钱。要是搞规模种植,品种确实不能太杂,这样才能形成规模,让农民当年就见效益,大家才有积极性。"
郑立成补充道:"季民也是这么想的,他积极性很高,说要是能搞起来,他愿意带头示范。"
王乐民拍板道:"那就让他干起来,我全力支持。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
郑立成说:"季民正在准备详细的种植规划,他说这两天就会来找您具体商量。"
王乐民高兴地说:"好啊!这事越快越好!"他把几页纸还给郑立成,"名单我都看过了,就差刘宝亮家了,他给贾书记家垒猪圈墙,耽误了没来办手续。"
郑立成起身说:"那我赶紧去找他,把这事落实了。"
王乐民连忙拦住他:"别急,再坐会儿,我还有话要跟你说。"
郑立成只好又坐下。王乐民语重心长地说:"小郑啊,你脑子活,见识广,再给咱们村出出主意。要是能让全村都富起来,我带着全村人给你披红戴花!好好感谢你!"
郑立成认真思考了一会,说:"我觉得现在可以由您负责联络各村,充分利用咱们这里的荒山荒沟,以咱们绿水村为主,先把中药材和大枣种植搞起来。这两样都是耐旱作物,很适合咱们这里的地理条件。"
刘玉芝忍不住插嘴道:"家里现在还压着不少大枣呢,再种枣树,卖不出去怎么办?"
王乐民摆摆手:"你先听小郑说完,年轻人肯定有新的销路办法。"
郑立成解释道:"种植大枣既能绿化山林,改善当地气候,又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等产量上去了,咱们可以开个饮料厂,这样就不愁销路了。"
王乐民听得眉开眼笑,高兴地一拍大腿:"开饮料厂?这事能成?"
郑立成信心十足地说:"肯定能成!"
王乐民兴奋地说:"大枣补气补血,做成饮料还能保健,太好了!咱们趁热打铁,我这就开始运作!"
刘玉芝笑着说:"你们别光说公事了,歇会儿吧。小郑啊,今年二十几了?还没成家吧?"
郑立成有些不好意思:"我刚参加工作,现在考虑成家还太早。"
刘玉芝不以为然:"不早啦!在咱们村,像你这么大的小伙子,没成家的可不多了。"
这时,陈秀琴的身影在王乐民家门口一闪而过。
刘玉芝看见了:"刚才好像是陈秀琴,我去看看。"说着就出了屋。
王乐民边往外看边说:"她家也有高利贷,具体情况冯富元比较清楚。"
郑立成愣了一下:"冯师傅?"
王乐民意味深长地说:"老冯跟什么人都打交道。听贾书记说,他跟肖义标也挺熟的,村里借高利贷的事也是他牵的线。不过这事你知道就行。"
郑立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