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届党员大会到会人数 > 第八章(第2页)

第八章(第2页)

尽管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县城里的热闹劲却好像才刚刚开始。

一些饭馆、商铺、服装、鞋类、烧烤、油炸、土特产销售的货架和柜台都摆到了街面,整条街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烧烤味道和只有县城才有的五颜六色、横七竖八的热闹。

问了问价格,服装鞋子类的东西相比城里还算便宜。但秘书小丁说,太便宜了,肯定假货居多。

杨鹏本想买双旅游鞋,一听秘书这么说,也就挑得更细了一些。

一双一百二十块钱的浅灰色旅游鞋,女货主把鞋在手里弯上弯下,折过来叠过去:“老板,这样的鞋,别说穿了,就是故意把它弄坏都难。你闻闻,什么味道也没有。正宗的精品,假一赔十。瞅瞅,市场监管员就在那里,你现在就喊他过来,如果是假的,我眼睛眨也不眨,立马倒赔你一千块。”

说到这份儿上了,杨鹏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就对小丁说,那就买下吧。哪知道小丁却说:“太贵了,一样的牌子,那边有比这更便宜的,好像就八十块钱。”

“看这小伙子,老板都说买了,你还在说三道四的。好吧,就看你的面子,八十就八十,我也只要你八十,这行了吧?”女货主飞快地说道。

小丁看了一眼杨鹏,知道自己肯定还是说多了。

杨鹏觉得已经十分便宜了,不再说什么,立刻掏出钱来,八十块成交。交了钱,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八十块一双鞋,究竟能赚几块钱?

杨鹏试了试,买下鞋,就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就在这个鞋摊的边角上,有个女孩在卖布鞋。

女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静静地蹲在那里。摆在女孩面前的一个简易马扎上放着一块塑料布,塑料布上放着两双白底黑面的布鞋。

上大学,读研究生、博士期间,杨鹏一直穿着母亲和妹妹给自己做的布鞋。读研二的时候,杨鹏用打工的钱,买了有生之年的第一双皮鞋。这双皮鞋因为很少穿,至今还完好保存着。并不是舍不得穿,而是感觉皮鞋真的不如布鞋舒服。只有在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时,比如过

节、毕业典礼、学生会团委开会,才穿一穿。

当然,自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终年都穿皮鞋了。特别是在一些庄重的场合,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必要的礼仪。

只是回到家,特别是在入冬以后,杨鹏大部分时间还是穿着一双布鞋,穿布鞋基本成为杨鹏的传统,自然也成了他的偏好。

所以当杨鹏看到有人在摆摊卖布鞋的时候,不禁走了过来。

布鞋的质地很好,特别是鞋底,居然还是布的,不是那种塑料胶皮的。这种布底子做成的布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纳鞋底是一种功夫力气活,一双布鞋底,没有三天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也很难纳完。杨鹏见过母亲和奶奶手掌上的老茧,厚厚的,硬硬的,上面满是黑黢黢的裂纹。

杨鹏童年的夜晚,几乎就是在奶奶和母亲纳鞋的声音中度过的。

两双布鞋,杨鹏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布鞋确实很好,货真价实,一看就结实耐用。

“多少钱?”杨鹏问。

“四十。”女孩瞪着一双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杨鹏。

杨鹏点点头,没有吭声,也没有离开,女孩那种渴望的眼神让他感到心疼。不知道为什么,此时他想到了妹妹。妹妹在他读博期间就嫁了人,等他后来有能力了,妹妹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妹夫也一样在农村务农。杨鹏总是觉得自己欠了妹妹太多。

如果当年妹妹也一样考上了大学,那今天的她又会是怎样的一种面貌和处境?

“如果嫌贵了,三十五块钱也行。”女孩仍然直直地盯着杨鹏,看杨鹏不吭声,有些胆怯地说。

“这些鞋子是谁做的?”杨鹏蹲了下来,轻轻地问。离近了,才看清女孩的脸上、脖子上有很多红红的斑点,女孩的脸色也是黑黢黢的。并不是本地口音,杨鹏断定这个女孩不会是县城人家的女孩。

“……奶奶做的。”女孩可能不知道杨鹏为什么这么问她。

“你是哪里人呢?”杨鹏又轻声问了一句。他看到女孩穿得十分简朴,脚上的那双布鞋,已经很旧了,鞋面泛白,鞋底四周已经毛边。

“……峪口村,乡下的。”女孩一边回答,一边低下头来。

“哦,离城里远吗?”

“不远,四十多里地。”

“四十多里?”杨鹏吃了一惊,“你怎么一个人在城里卖鞋?”

“我在城里上学。”

“初中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