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届时间以什么为准 > 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

凌晨两点,杨鹏一个人在客厅悄悄打开了电视并将声音调到最低。

四频道是央视国际频道,凌晨两点重播新闻联播。杨鹏平时很少看这个频道,除非有特别重要的新闻才会打开这个频道。

杨鹏家不算大,一百多平方米。副省级的住房杨鹏还没有分到,即使分到估计也暂时住不进去。因为没有时间装修,也不想让别人给自己装修。如今给领导装修房子是个黑窟窿。领导一旦分下房子,立刻就有无数亲朋好友找来要给你装修。他们知道你没有时间装修,也不知道该怎么装修,都会大包大揽,什么也不用你操心。装完了,如果坚持要给钱,顶多让你象征性地给一笔。第一你根本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第二会给你装得豪华如五星级宾馆。第三你欠了这份情,将来会索要十倍、百倍,甚至数百倍、上千倍的回报。第四你根本不知道给你装修的这些材料环保不环保,给你挂上去的字画,究竟是真是假。

什么是低级错误,这就是。

杨鹏已经多次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干这样的事。

除了中央领导的外事活动,今天的新闻联播并没有什么重大新闻和重要消息。一直等到二十三分钟左右的时候,才看到了有关临锦市雨润公司的报道。

前面是对公司的简单介绍,紧接着是对这个公司项目的前景评析,

最后出现的是对公司负责人的直接采访。

当看到女董事长的画面时,杨鹏忍不住叫出声来:

“……呃!夏雨菲!”

怎么会是她?!

夏雨菲!

杨鹏像被人抽了一鞭子似的僵在了那里。

居然会是她!她怎么会在临锦?

快十年了,杨鹏一直挂念着她,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她。

没错,就是夏雨菲。

就是她,夏雨菲!

终于知道她在哪里了!

杨鹏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高考的分数并不高,比最低录取线只高了两分。省理工大学尽管是所一本院校,但同国家重点院校相比,毕竟还差得很远,所以他从入校的那一天起,就发誓要刻苦努力,一要有好成绩,二要考研考博。

杨鹏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他上大学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弟弟妹妹因为他上大学而只能放弃上高中考大学。

其实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始终很好。妹妹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也是老师非常看好的学生。让妹妹上完初中辍学回家务农,几乎是活生生地斩断了她的大好前程。

父亲的决定严厉无情而又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即使老师来家里苦口婆心地劝了两个多小时也没能让父亲回心转意。

杨鹏至今也忘不了妹妹那一整夜的哭泣声,让他压抑、窒息、无奈而又揪心。而妹妹的哭泣声,也就成了他这么多年发奋拼搏的原动力。

从杨鹏上高中开始,一直到上大学,一家人节衣缩食,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杨鹏一个不尴尬、不落魄、不太拮据困窘的大学生活。

弟弟到了农闲时节,就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妹妹和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种地养猪养羊,服侍苍老多病的爷爷奶奶。

就在杨鹏上学考研读博的这些年间,爷爷奶奶相继过世,老迈的父

亲不能继续外出打工。弟弟独自留在城里,成了一家南方民营企业的合同工,而妹妹则长成了一个朴实硕壮的农村大姑娘。

杨鹏虽然没有考到国家一流大学读研读博,但作为省里为数不多的“文革”后前几批全日制在校博士生,没出校门就被各行各业、各级政府部门所争抢。那时候还没有真正实施公务员制度,学校毕业就可以直接分配到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那时候杨鹏的父母希望杨鹏能到央企国企工作,没有别的,就是因为央企国企待遇好,工资高。当时行政部门普遍的工资水平就是千把元,而省城的一家央企的年薪居然达到了三万左右。那时候的“万元户”,即是富豪的标志。三万元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最终的结果,杨鹏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报名选择了省委组织部。老师的一句话打动了他:“眼光放远点,大丈夫胸怀天下,心雄万夫,只盯着钱如何成就大业?”

在婚姻问题上,杨鹏也确实像党校同学任月芬说的那样,有心无胆,坐失良机。

大学期间,杨鹏为了省钱,从来没给自己置过一身像样的服装。二十多块钱一双的皮鞋,对他来说就是天价。从一年级开始,整整四年,一直穿着妹妹千针万线纳鞋底做成的粗布鞋。食堂的饭菜,五角钱以上的他极少吃。那年暑假打工,杨鹏用在小煤窑拉煤打工的钱买了一件的确良衬衣,一直穿到博士毕业都没舍得扔。

杨鹏后来回忆这段时光,自己在婚姻观念上的自卑感,完全来自家庭的困窘和生活上的拮据。

谈恋爱对杨鹏来说,简直是一件奢侈无度、自不量力的事情。家境是绕不过去的坎,妹妹的啜泣声也无法让他有此奢想。

他不知道是缺乏自信,还是过于自卑,直到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才暗恋了一个女生,一直等到读完了研究生,直到第三年又考上外校的博士生时,他才鼓足勇气给对方写了一封信。

杨鹏在农村上学晚,这个女生比他低四届。女生因为上学早,转学时又跳了一级,所以年龄比杨鹏小了七岁。女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个

子不高不低,衣服整洁而又舒服,脸庞清纯而又俊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