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换届年份 > 第四章(第1页)

第四章(第1页)

第四章

一大早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副市长刘绍敏就接到了秘书的报告,副省长杨鹏和教育厅厅长张傅耀要专程下来了解临锦市的中小学教育,并要听取他和临锦市教育局局长的小范围汇报。也就是说,这次汇报,除了他和市教育局局长,其他人不参加。

“什么时候?”

“今天中午就到。”秘书急切地说,“已经出发,估计十二点以前就到。”

“什么情况?为什么不早点通知?”刘绍敏觉得十分意外,副省长带厅长下来,他这个分管副市长事先居然一点儿也不知情。

秘书愣了一愣,赶忙说:“杨副省长秘书小丁说,杨副省长到了就知道了,具体什么情况他没说。”

这两天刘绍敏正在下面规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这是硬任务,必须一个县一个县地落实,一个县一个县地考核。

他看了看时间,赶回市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还来得及。但让他感到蹊跷的是,什么事这么突然这么紧急,不打招呼就直接来了?

临锦教育系统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刘绍敏副市长有些紧张地思考着。

刘绍敏五十多岁,干了一辈子教育。先是当教师,后来当校长,再后来当局长,快五十岁的时候,当选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

这次刘绍敏主抓全市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才发现全市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太多太多了。

特别是山区的一些中小学,不论是教学楼、办公楼,还是宿舍、餐厅,建筑质量实在令人触目惊心。陈旧、残缺、破损、老化,特别是八十年代急急忙忙兴建的一些校舍,很多都已经成了危房。即使不是危房,有很多都是老式预制板结构。老大的一个教室,两排薄薄的砖墙上面撑着几块水泥预制板,相连的缝隙,有的连石灰都没有抹,看上去比危房还糟糕,稍有个风吹草动,立刻就会整块塌下来。这种状况,让刘绍敏心惊肉跳,寝食难安。

别说是汶川那样的大地震了,就是来个三四级地震,都保不准会出大事。一旦出了大事,他这个当过校长、局长的副市长,就是跳了楼、上了吊也不能免责。

整个市的校舍安全工程,中央、省里和市里的拨款,总共算下来给了将近二十个亿。这在临锦市教育口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笔巨款。

但经过这些天的摸底,刘绍敏经过认真测算,如果所有的校舍都按八度设防,那这个工程至少也得二十六七个亿。

再加上那些七七八八的开支,缺口至少七八个亿。

九百多所中小学,摊到每所学校,也就一两百万。而一两百万,要完成整个学校建筑的八度设防,特别是那些山区学校需要重建的旧房危房,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资金无法到位,唯一的结果就是逼着人造假。

但这次又有所不同,每所学校的重修重建,是要登记在案的。校长是谁,施工队是哪家,监理是哪个单位,都要一笔笔记录在册。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一查一个准,谁也别想跑,谁也跑不了。

就是这种硬性规定和要求,让他这个分管副市长度日如年,每天像只热锅上蚂蚁。下面的局长、校长天天往上跑,天天找他倒苦水。

一句话,没有钱,你让我怎么做?

学校又不是企业,也不是权力机构,现在都是义务教育,什么都免费,连学杂费也不准收,你让局长、校长到哪里找钱去?

而他这个副市长也是处处找他要钱的官,可他除了找市长要钱,又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大一笔钱!

他去找市长程靳昆,市长摊开两手对他说,今年市里总共能用的钱就那么多,额外拨给教育的款项已经大大超出预算了,再给你拨款,其他口你让我怎么应付?我这个市长还干不干了?

市长阴沉着脸,没发脾气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到底该怎么办,他现在也没辙。

真是困坐愁城,度日如年。

稀里糊涂吃了顿早饭,不到七点半,刘绍敏就已经坐在了车里。

血糖高,又不想吃药,所以饭后他都要在外面走走。但今天没时间了,吃了饭就登车,窝在车座上,昏昏沉沉,迷迷瞪瞪。

刘绍敏和杨鹏不太熟。过去杨鹏在工信厅、发改委工作,虽然认识,但很少打交道。

这次杨鹏分管教育,完全出乎刘绍敏的意料。所有的副省长里面,就数与杨鹏陌生,没想到却是最陌生的杨鹏分管了教育。

他好几次想上去找找杨鹏副省长,看能不能给临锦市的校舍安全工程再拨点钱。临锦老区多,贫困区县多,虽说是能源大市,但国贫县、省贫县几乎占了一半。而这些贫困区县,又大部分是老区山区,很多都是结构性贫困。穷山恶水,农田瘠薄,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有时候颗粒无收。一旦下雨,又必然伴随洪涝水灾。像这样的地方,除非大面积移居,否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所以这里的老百姓,只能把下一辈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全家受苦受累,省吃俭用,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就是为了能让孩子读书上大学。

教育,几乎成了这些山区乡镇干部的头等大事。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如今重建重修学校校舍,他们的要求自然更高,何况又是在汶川地震之后,如何确保校舍安全工程质量,上面三令五申,层层严厉告诫。从村落、乡镇到县里,各个负责干部,各个对口单位,胆子再大也没人敢偷工减料,草率从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