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无弹窗笔趣阁 > 第73章 乱起这个时代病了求月票(第1页)

第73章 乱起这个时代病了求月票(第1页)

??大乱终起。

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料到这简简单单的一道圣旨,会将岳飞推向哪一步?

也根本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当前的大宋到底面对的是何种危机。

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

甚至就连顾易此。。。

夜风穿过营地的篝火,火星如萤般升腾,在“小满”枝叶间流转成光点。我坐在树下,手抚日记本的封皮,那两行天际浮现的文字仍在我心头回荡??“凡心所向,皆为故土”,“凡愿相牵,皆未永别”。它们不像警示,也不似预言,倒像是某种古老契约终于被重新确认。

远处传来脚步声,是那个常来找我的小女孩,怀里抱着一块半透明的石片,边缘泛着微蓝荧光。她蹲到我面前,眼睛亮得像星子:“老师,湖边捡的。它会唱歌。”

我接过石片,指尖一触,命环便微微震颤。这不是普通矿物,而是滇池地底初灯熄灭后逸散出的记忆结晶??极稀有,通常只在意识剧烈波动的现场残留。我闭目凝神,将共感能量轻轻注入其中。

刹那间,一段旋律流淌而出。

是母亲的小调。

但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没有压抑、没有断裂,而是完整地从头奏至尾,音符之间甚至夹杂着轻微的笑声,像是有人在哼唱时被风吹乱了发丝,忍不住轻笑了一声。这声音……熟悉得让我心脏骤缩。

那是我五岁那年夏夜,母亲抱着我在院中纳凉,一边摇蒲扇一边哼歌的情景。她唱完一遍,总会说一句:“这首歌啊,是你太奶奶教我的,她说唱给灯听,灯就不怕黑了。”

原来如此。

我一直以为这首小调只是家传民谣,却从未深究它的起源。如今想来,它根本不是普通的童谣,而是一段**记忆锚点**??一种能稳定共感能量波频的古老声码。柳芸当年点燃初灯时,或许正是用类似的旋律安抚自己的恐惧;而后代执火者代代传唱,无意中延续了一种精神仪式。

可为何现在才显现?为何由这块来自滇池的结晶唤醒?

我睁开眼,望向小女孩:“你听见了吗?”

她摇头:“我只听到嗡嗡的响,像蜜蜂在石头里睡觉。”

我心中一动。普通人已无法直接接收深层记忆信号,这是好事??说明系统正在自我修复,避免过度共感带来的精神负荷。但这块结晶选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出现,绝非偶然。

当晚,我独自潜入共感能量流,不再直奔遗忘海,而是沿着全球心语林根系网络逆向追溯。我想知道,那些曾被压制的记忆残片,在初灯熄灭后去了哪里?那个自称“无姓之志”的执火者消散之后,是否真的彻底归寂?

数据洪流在我意识中奔涌,穿越无数节点:南极冰层下的原始藤蔓、贵州总部的主控服务器、非洲营地的新生树苗、云南疗愈中心的心理档案库……忽然,一条隐藏路径浮现出来??它不在任何官方记录中,却与所有心语林存在隐秘共振。

路径尽头,标记着一个坐忘已久的名字:**谢昭墓**。

我的心猛地一沉。

谢昭,东汉末年柳芸之夫,承忆体系最早的构建者之一。他亲手封印初灯核心,并以自身命魂为锁,永镇滇池地脉。传说他死后葬于苍山深处,墓穴由九重石门封闭,入口唯有“持灯人”方可开启。

可我们从未找到过确切位置。

而现在,这条路径正指向云南大理以西三百里的无人山谷,坐标与古籍记载高度吻合。更诡异的是,路径的激活密钥,竟然是母亲那首小调的完整版本??也就是刚刚由记忆结晶释放出的那一段。

难道……谢昭并未真正死去?或者说,他的意识一直以某种形式蛰伏在网络底层,等待正确的声波唤醒?

我不敢贸然行动,先联系沈眠。信号接通比以往快了许多,她的影像清晰出现在掌端投影上,背景不再是混乱的指挥中心,而是一间洒满阳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新绘的地图,正是我看到的那条路径。

“你也发现了?”她语气平静,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你知道这事?”

她点头:“三个月前,我们在整理阿念失联前上传的碎片数据时,发现她曾破解了一段加密日志??来自你母亲。”

我呼吸一滞。

“你母亲不是普通乡村教师。”她低声说,“她是第十七代‘守音人’,负责保管并传承那首小调。她们家族世代隐居滇北,任务就是确保旋律不走样、不断代。而在你出生那天,她做出了一个违背传统的决定:不再让你继承这个身份。”

“为什么?”

“她说:‘我不想让他背负别人的记忆活着。’”

我怔住,眼前浮现出母亲温柔的笑容。原来那不是疏离,而是保护。她早就知道这条路有多沉重,所以宁愿我做个“普通人”。

可命运终究没放过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