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版,第1卷,4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版,第1卷,584~5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6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参见[德]威廉·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版,第21卷,459、4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9年9月15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版,第37卷,2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7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曾任农民军指挥官的骑士圭茨·冯·伯利辛根,曾生动地叙述他与纽伦堡的紧张关系。他经常袭击纽伦堡的商人。有一次,一个商人第三次被俘。商人划个十字说,我原想即使天塌下来,你今天也抓不到我,因为几天前大家还议论你可能在另一个地方抢劫货物,我很奇怪你能如此迅速赶到这里来。伯利辛根也很奇怪,他的行踪如此迅速地传到纽伦堡。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2版,540~54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第11卷,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苏]普里舍夫:《十五至十七世纪德国文学概论》,俄文版,147页,莫斯科,1955。
[10]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61~4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奥古斯丁修会又译“奥斯定会”,系根据北非希波城主教奥古斯丁制定的会规成立的一个隐修会,后成为托钵修会。
[13]据说圣安娜是圣母马利亚的母亲。在当时人的思想里,耶稣是一位严厉的审判官,而慈悲的圣母和其母亲可代为向耶稣求情。
[14]在基督教诞生的初期,受犹太教影响很深。犹太教认为上帝只降恩于犹太人,据说只有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保罗提出:人称义与否不在于是不是犹太人,而在于是否信仰上帝。这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得救论”,或译“因信称义”。路德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故称“唯信称义”(JustifibyFaithAlone,SolaFide),或狭义的“因信称义”。
[15]罗马教皇宣称:人死后灵魂洁白无瑕者升天堂,生前犯大罪者下地狱(永罚),犯小罪者应到炼狱(涤罪所)里接受暂罚,净炼后才能升天堂;基督、圣母和圣徒的功德无量,用不完剩下的归入功库里(TreasuryofMerits,亦译“宝藏”),教皇、主教有权从中取出免除世人罪罚。14世纪起,教皇公开发行赎罪券,进行搜刮。
[16]E。GordonRupp,BeinLuther,London:EdwardArnold,1970,p。41。
[17]《路德选集》,上册,233页,香港,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参见[德]威廉·戚美尔曼:《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上册,17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路德选集》,上册,185页,香港,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
[19]E。GordonRupp,BeinLuther,London:EdwardArnold,1970,pp。43-44。
[20]E。GordonRupp,BeinLuther,London:EdwardArnold,1970,p。47。
[21]见孔祥民:《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159~16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2]《路德选集》,上册,321页,香港,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
[23]教皇训令的中译文,参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2版,556~57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2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德]亨利希·海涅:《论德国》,24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2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E。GordonRupp,BeinLuther,London:EdwardArnold,1970,pp。58-60。
[2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2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版,第46卷下册,4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2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苏]斯米林:《托马斯·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和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俄文版,68、69页,莫斯科,1955。
[32][苏]斯米林:《托马斯·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和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俄文版,69页,莫斯科,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