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终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版图从易北河畔到比利牛斯山南麓,从北海到本内文图姆,大致与原西罗马帝国的欧洲版图相当。公元800年圣诞节,当查理在罗马圣彼得教堂做弥撒时,教皇突然把一顶金冠戴在他的头上。[40]一旁群众三次高呼:“查理奥古斯都万寿无疆,永远胜利,上帝为伟大的、缔造和平的罗马人皇帝加冕!”[41]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西欧又出现一个罗马帝国,法兰克王查理竟成了罗马帝国皇统的合法继承人。查理大帝与苏格兰、阿斯都里亚和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后来拜占庭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其皇帝地位。
查理大帝是法兰克国家杰出的政治家。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他设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并派巡按使出巡以监视地方。他常驻亚琛,直接处理政务。他还注重立法,支持文化教育,聘请知名学者讲学,为巩固新兴的封建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对后来西欧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封建制确立和帝国的瓦解
在查理大帝及其子虔诚者路易统治时期,法兰克的封建化基本完成。几十年连绵不断的征战,使自由农大量破产。为了逃避兵役负担,以勇敢著称的法兰克人宁愿将土地和自由献给教会或豪绅显贵,自己沦为依附农或农奴,只求不上前线。马克思说:“兵役大大加速了罗马平民的没落,它也是查理大帝大力促使自由的德意志农民转化为依附农和农奴的一个主要手段。”[42]奴隶的实际地位已大大改变,他们大多被分给土地,有自己的家庭和独立经济,只是负担较重而已,与农奴的界限逐渐消失。采邑已变成封土,即世袭领地。不仅国家官吏如公爵、伯爵,而且连同主教、修道院长,都从国王那里得到封土,成为他的封臣,并向国王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43]大封建主在自己的世袭领地里拥有行政、司法、财政等种种特权,即“特恩权”,形成独霸一方的势力。
从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庄园是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44],其特点是将耕地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农奴除耕种自己份地外,还须自带工具无偿地耕种领主自营地,每周3~5天,农忙时增加天数,且须先完成自营地的生产和收获,是为劳役地租。份地上产品归己,自营地上产品归领主。农奴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一目了然。农奴还得向封建主献纳贡物,如鸡蛋、家禽和酒;交纳各种捐税,如结婚税、死手捐(继承税)、什一税等;做各种杂役,如修桥、筑路、盖房和运输。庄园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奴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而不是为了交换。
图1-2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不堪剥削压迫的广大农奴经常逃亡,或者掀起大规模起义。841—842年,萨克森爆发的农民起义提出“照往昔一样生活”的口号,要求恢复古老的农村公社。这次起义又称“斯特林加”(意为“古法之子”)起义。848年和866年,美因茨发生新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封建主把剥削限制在一定的不许超过的限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查理帝国是靠征服暂时联合在一起的,基础不牢固。帝国境内除法兰克人、罗马人外,还有其他日耳曼人和少数西斯拉夫人,他们语言不同、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缺乏经济和文化联系。并且封建化过程已经完成,采邑成为世袭领地,大封建主的独立性增长。再加上查理的帝国本来就缺乏有效的行政系统和赋税制度,没有常备军和统一的法律,更无长子继承制概念。814年,查理大帝死,享年72岁,葬于亚琛,由其子路易继承帝位。路易(814—840年在位)非常迷信,优柔寡断,被称为“虔诚者”或“软弱者”。817年,他认为自己行将就木,把帝国分给三个儿子:长子洛塔尔得到意大利,次子丕平分得阿奎丹,幼子日耳曼人路易分到巴伐利亚。这次分封立即引起意大利和奥尔良封建主的反抗。不久,路易想给他后妻之子秃头查理一块封地,遭到三个儿子的武装反抗,一度被囚禁。838年和840年,丕平和虔诚者路易先后逝世,由洛塔尔袭帝位,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联合起来反对。841年方特奈莱斯一仗,洛塔尔败北。842年2月,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会晤,发誓密切联合,是为“斯特拉斯堡誓约”。由于双方部下听不懂对方语言,誓约用两种语言即罗曼语和条顿语分别宣读,它们后来分别演化为法语和德语。
843年8月,三兄弟达成谅解并签订《凡尔登条约》,正式瓜分帝国。高卢和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法国。莱茵河以东,包括莱茵河西岸的沃尔姆斯、美因茨和斯拜伊尔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德国。介于东西法兰克之间、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的地区分给洛塔尔,称中法兰克王国。855年,洛塔尔死,洛塔尔二世据北方称洛林王国。870年,两兄弟签订《墨尔森条约》,大致以默兹河和索恩河为界,瓜分洛林王国。洛林南部后来形成意大利国家。《凡尔登条约》大致奠定了今法、德、意三国之间的疆界,所以马克思说:“查理曼的帝国是现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奠基的先导。”[45]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法兰克王国形成的特点。
2。怎样正确理解西欧的封建化过程?
[1]凯尔特人也操印欧语,比日耳曼人更早出现在欧洲,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
[2][古罗马]塔西陀:《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恩格斯:《论德意志人的古代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第25卷,1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琥珀海岸可能指盛产琥珀的北海沿岸。马西里亚即马赛,当时是希腊福凯亚城的殖民地,至今马赛人还喜欢称自己为福凯亚人。
[4]恩格斯:《论德意志人的古代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第25卷,2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古罗马]恺撒:《高卢战记》,7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古罗马]恺撒:《高卢战记》,1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古罗马]塔西陀:《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6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1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1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1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星期三是奥丁神之日,英语称Wednesday。星期四是敦那尔神之日,德语称D,瑞典语称T,英语称Thursday。星期五是弗列亚神之日,德语称Freitag,瑞典语称Fredag,英语称Friday。
[12]公元395年皇帝提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是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都于君士坦丁堡;西部是西罗马帝国,都于罗马。
[13]勃艮第建国年代说法不一,还有430年、443年之说。
[14][古罗马]塔西陀:《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56、69、7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5]最早出现“法兰克”名称的时间,有240年和257年两种说法。“法兰克”的意思是“自由”。
[16]墨洛温曾率部参加过451年击败匈奴人的卡塔拉翁战役,其子希尔德里克(即克洛维的父亲)曾帮助罗马人击退西哥特人的进攻。
[1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法兰克]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8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