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过了些日子,冯凭去太后处请安,就听见太后在同身边的侍臣说话。
“臣方才听人说,御医诊脉,李氏怀孕了。”
“怀孕了?”
常太后坐在榻上,诧异道:“她是何时入宫的,这还不到一个月吧,怎么这么快就怀孕了。”
“这也太荒唐了。”
常太后说:“李氏进宫才不过半个月,还不到一个月。她先前是嫁过人的,是李效的妻子。她肚子里八成怀的是李效的种。皇上也太糊涂了,怎么可能刚进宫就怀孕,这个女人还是遣出宫去吧,她肚子里那孽种也不能留。”
太后不喜欢皇帝的这位新宠,抓住这个由头要将她遣出宫。左右说:“话虽如此,可皇上那里怕是不好说。皇上而今很宠爱李氏。”
太后说:“太荒唐了,老身现在要见她,把她给我传召过来,老身要亲自问她。皇上呢?把皇上也请来。”
太后让人去请皇帝,不一会儿皇帝来了。皇帝笑容满面,精神奕奕,一边疾行一边解下身上的白狐裘披风递给宦官,欢声笑道:“恭喜太后,太后要做祖母了。”
太后将眉一皱:“你这混账小子,做的这荒唐事,还好意思夸!我问你,她入宫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就有孕了?你确定这孩子是你的?”
拓跋叡道:“兴许是那日在北苑的时候,距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断然不会有误的。”
太后道:“你这个皇帝可真是做的荒唐,什么样的人你都弄到宫里来。这李氏可是李效的妻子,这李效死了,她不晓得为丈夫尽节就算了,还好意思入宫来侍奉皇帝,求恩取宠。不看就知道是个凉薄没有心肠的。”
拓拔叡说:“太后这话不对,做臣子的尚可弃暗投明,何况夫妻。丈夫是个好丈夫,妻子就为他尽节,丈夫不是个好丈夫,她弃了他,来投奔朕,不是正好吗?太后不用太苛责。咱们大魏的江山,那一块不是兵马打下来的,原先道武皇帝和太武皇帝拔擢了多少人,都是从罪人中起来的。太后当年入宫不也是罪人吗?冯氏原先也是罪人,朕不一样赏识吗?若没有这样的宽宏大量,咱们大魏又怎么能有今日之大呢?”
常太后说:“这怎么能一样。皇上难道忘了当年的贺夫人和清河王了?”
当年十六岁的道武皇帝初至贺兰部,看上了自家老娘贺氏的亲妹妹贺夫人。贺夫人当时已为人妇,道武皇帝迷恋贺夫人美色,硬将人娶过来了,后来甚是宠爱。贺夫人为道武皇帝生下了清河王拓拔绍。道武皇帝病重之际,欲立清河王绍为继承人,将贺夫人召进宫中,欲将其赐死,又不舍,一直犹豫未决。贺夫人暗中送信给清河王绍,清河王绍政变杀死了道武皇帝。太武帝死在宦官手里,道武帝死在儿子手里,这两位皇帝,都是不可一世的雄主。
拓拔叡正为有子高兴,闻言顿时不悦,说:“这怎么能相提并论。”
这个比方确实打的不妙,常太后也不说了。拓拔叡脸冷了一下,很快又和缓过来,转而说:“朕想给李氏加封号,立她做夫人,太后觉得呢?”
他貌似询问太后的意见,然而太后知道他已经做决了,只是顺嘴告诉自己一下而已。
太后心想了想,觉得眼下正是机会提那件事了。她看了一眼冯凭,说:“我和皇上有几句话说,凭儿,你先退下。”
拓跋叡道:“是什么事?”
这是旧事重提了,太后说:“立皇后的事,皇上心中已经有打算了吗?”
拓拔叡问道:“太后有什么意见?”
常氏说:“凭儿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年纪虽然小,不过素来懂事,也识大体。她跟皇上自幼也亲厚,对皇上最为忠诚,我想立她为皇后。”
拓跋叡道:“朕赞同太后的提议。”
太后看他意见和自己一致,高兴之余,又迟疑起来了,说起了心中对此事的顾虑:“不过冯氏是汉人,我朝还没有立汉人做皇后的先例。”
拓拔叡说:“皇太后不也是汉人吗?太武帝当初也亲近汉人,信赖倚重汉姓的大臣,依靠那些汉姓高门贵族的支持才统一的中原。”
太后说:“你要拔擢李氏,老身认为也无不可,只是李氏原先嫁给李效,都知道她是李效的妻子。皇上把她纳进宫里来就算了,这才刚入宫不满一个月就怀孕,皇上还要封她做夫人,这不是招人非议吗?正好此时立皇后,将这件事盖过去了,免得那些人盯着议论。”
晚上,乌洛兰延进了宫。
皇帝躺在太华殿的那张金丝楠木大榻上,象牙的大席,上面又铺着一层雪白的厚厚的羊毛毡。他身穿了薄的白色羊皮袍子,凑着火盆在烤火,手里拿着玉石蛋子在玩。乌洛兰延到榻前请安,拓拔叡让他平身,笑说:“朕今天见太后,太后提起了立皇后的事。”
乌洛兰延坐在榻下:“皇上是怎么打算的?”
拓跋叡道:“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想。朕打算要笼络一下汉姓的贵族,本应当在汉姓贵族当中挑选一位立为皇后。比如李氏,崔氏,朕细细一想,又觉得不太好,李氏是汉人高门,儒学渊源,朕不与胡人,与汉人高门结姻,恐怕有人要不满意。所以朕想立冯氏,冯氏虽然是汉人,但是家族胡化颇深,其子弟素来衣鲜卑服,说鲜卑语,同胡人婚姻交往。立冯氏为皇后,既能表示朕笼络汉族士人的决心,又不至于招致太多不满。再者,冯氏家族衰微,人丁单薄,即便立为皇后,根基有限,来日也不至于外戚过强,威胁皇储。而且,朕同她,也有情谊,朕曾经许诺过她,要娶她为妻。”
乌洛兰延说:“臣也赞成皇上的打算。冯氏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年崔浩国史之狱的事。太武皇帝当初重用汉族士人崔浩,得到一些汉姓高门贵族的支持,后来统一中原之后,太武皇帝就将他弃之不用了,命他修国史,后来又杀了他,又杀了很多汉族士人。崔浩死了之后,许多汉族士人都不敢再入朝了,朝中也无人再举荐汉人。朕想再重新拉拢他们,需要费一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