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往事
1
于克功检阅完部队,和老首长、老同志们凝重地握手话别,没有参加会餐,也没有回军区大院,而是偷偷去了王琼家。
满院子都是王琼喜欢的丁香花,一团一团的香气扑鼻,熏得于克功咳嗽不止。
“老于啊,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唉,让你检查也不检查……”
于克功食指竖在嘴唇上,“嘘”了一下,意思是不要出声,把王琼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家里多出了第三者。
“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本钱怎么革命?”于克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喘着粗气说。
“对啊,懂得道理,为什么还不去医院?”王琼更糊涂了。
于克功凝视着一脸狐疑的王琼,似乎很陌生。唉,恐怕永远也不会产生默契了。
“哼,你看哪个在职的去医院?谁有住院的本钱?政治生命取决于身体状态,记住,是状态,是表现出来的状态,不是真的有没有病。”
王琼略微听懂了,小声问道:“任职命令下了?”
“不谈这个,功名利禄皆粪土,我是来告诉你老吴的事儿。”
“老吴?”王琼越来越觉得这“于疯子”怪得可怕,几十年也摸不透他的脾气。好像不是来谈事,更像是安排后事。
王琼比吴天明小十岁,当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吴天明年方二十八,在于克功营当教导员,王琼高中才毕业,在一所医院当护士,并不太显得老夫少妻。可比吴天明大一岁的于克功,早一口一个自称老夫了,孩子生得比耗子下崽还勤,三男一女快半个班了。
王琼和那个年代的女学生一样,对军人无比崇拜,听于克功作了两场英雄事迹报告,就爱得发疯,跟现在追星的粉丝一样,追星似的追到军营。后来才知道,于克功已成“老夫”,被另一位气质高雅美丽端庄的女大学生搞到手快五六年了。
不过王琼并没白忙乎,军营门口等签名,终于等来了更年轻,更帅气,更有书卷气的战斗英雄吴天明。
结了婚王琼才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她甚至后悔自己的幼稚,战斗英雄只在战场上英雄,对付柴米油盐还不如普通人,好像不识人间烟火,不懂得浪漫柔情。尽管吴天明苦孩子出身,还当过勤务兵,可是能干活的人没工夫照顾家里,啥活不干更可气。娇小姐王琼没等蜜月过完,就再没感觉到什么甜蜜,和天底下所有夫妻一样,浪漫不再,剩下的只有家长里短了。
吴天明和于克功刚从朝鲜回来,官职不大,正营职,按照当时的配给制,下部队可以骑马,吃烙饼,每月二十斤小米。这二十斤小米就代表他们的身份、官职、待遇。于克功一家老小,二十斤小米连他一个人都吃不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还得吃吴天明家的。后来吴天明也有了革命的后代,小米也不够吃。好在于克功、吴天明官升一级,当上了团长、政委,下部队不用骑马,有吉普车坐,小米也多了几斤。
等到二人当到师长、政委的时候,两家的女人都觉得终于盼到了好日子。生活可以没有浪漫,但总得能填饱肚子。没承想,老公官当得越大,饭越不够吃,“三年自然灾害”紧跟着“大丰收”屁股来了。当时好像说是苏联修正主义卡我们的脖子,王琼没觉得脖子被卡,只觉得肚子咕咕叫得难受。
王琼和吴天明的第一次争吵就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眼看孩子饿得眼睛发蓝,家里不够吃,可吴天明还要每月把十斤小米送到于克功家,那家的四个孩子饿得只剩下几把小骨头了。
刚调到部队大院担任“八一小学”校长的王琼,看到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没办法只好领着孩子们停课出去找食物。
校门口高达十几米的老榆树是她的首选目标,落在地上的榆树钱(榆树的果实)早被饥肠辘辘的人们吃光,树皮都快扒没了,只剩最高处的树梢上那些白花花的榆树钱没人敢动。王琼一声令下,于克功的大儿子于继军等几个身材较高动作灵活的男生,猴子似的爬到树上,掰下带着榆树钱的树枝往下扔,女生在下面掀起裙子兜着接。王琼迫不得已出此下策,怕出危险,也多长了个心眼,让女孩子们在下面围成一圈,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不知她怎么想的,小瘦胳膊小瘦腿,薄薄的裙子哪能兜住十几米高掉下来的活人啊?一旦掉下人,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
吴天明的车正好路过,看着几个孩子在十几米高的树上,吓得目瞪口呆。大声喊王琼过来,又让警卫员和司机一个个把孩子们接抱下来。
“王琼,你疯了?孩子都饿成这样,你还让他们上那么高的树,摔下来,你能接住?责任你能负得起?”
“不这么干怎么办?你们打下的江山,还要解放全人类。全人类的事咱管不着,咱们的孩子快饿死了,你就不能想想办法?”王琼实在憋不住了,大声质问着老公。
“你给我小声点,不要命了?”吴天明一把将王琼拽到车后面,“你这是反动言论,知道不知道?”
王琼像当年发疯地追求军人一样,疯劲又上身了,使劲挣脱吴天明。
“人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反动?”
吴天明二话不说,一双大手捂得王琼几乎窒息。眼泪哗哗地从王琼的手指缝中渗出,一双小手狠狠地掐着他受过重伤的胸膛。
“别闹了,影响多不好,我会想办法的。”
“晚上用你的车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我等你的办法,让孩子回家吃一顿饱饭吧。”
“王琼,这是公车,不能干私事,你也是党员……下午我还有会,你自己去接孩子……”
王琼眼看着一溜烟没影的吉普车,远望着车里瘦骨嶙峋的吴天明。他还是那个一把冲锋号退敌的战斗英雄吗?人一被卡住脖子,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2
开了两天会,吴天明带着一脑袋问题,更带着一肚子肌饿赶回家。开会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不过,他已经习惯于开会,最大的好处就是边听边往小本子上记,还不时地讲几句,台下的众人都要拿出小本子认真地记,他喜欢这种一呼百应的效果,但无法压制一肚子咕噜。
“王琼,孩子呢?”
“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