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班长记录本 > 第十八章 我们的连队(第5页)

第十八章 我们的连队(第5页)

于是,继续潜伏。

总算等来了进攻的命令。

黎明时分,进攻的信号弹升上了天空,官兵们一跃而起,呼喊着向对面山头冲去。

那座山头好高,跑了好一阵子,终于跑到了山顶。谁料,还没等站稳脚跟,没看看四外的风光,上面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于是,大家又忙活活地向山后的公路上撤去。

部队在攻占敌方阵地后要迅速撤退,以防敌人炮火反击。

那天夜半潜伏卧霜,人冻得半死,早上攻山头个个跑得大汗淋漓,撤退时人人又累得气喘吁吁,乱得可以!

那个会吹黑管的兵

一班有个会吹黑管的兵,叫于红林。天晓得他是怎么来到步兵连的!每天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拿着那个奇怪的黑管子呜呜地吹,连队干部也不制止。尤那副指导员喜欢得紧,难得的文艺天才,常叫他代表连队去团里参加文艺演出比赛,有时候也能得个小奖回来。

于红林不仅能吹黑管,嘴巴也厉害,常和英志、高玉平几个人在一起争论点什么,国内国外,天上地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没他不明白的,争论起来几个人常常不是他的对手。

不知怎么,他小子人缘还挺好,几年下来,还入了党,这叫英志几个调皮蛋很是羡慕。

也许是常吹黑管的缘故,小子的中气很足,那天潜伏过后发起进攻,就是他高举着红旗第一个冲上山头的。连队干部刮目相看,英志几个人也羡慕得直瞪眼睛。

他后来调到师部宣传队去了,大家还挺想他的。

四连的能人多,会吹黑管的兵,也是一道风景线。

打篮球

连队操场上有两个篮球架子,不过,这打球的时间可是不多。每天训练、学习,闲时还要侍弄菜地,洗衣写家信,每个星期能打那么一两次就不错了。

连里打球最热心的就是刘德新和陆夫银,常常是那边刘德新扯着嗓门一吼:“打球喽——”这边陆夫银马上就和,“走哇,上球场去喽——”于是,立马又会有许多人的和声响起:“走哇——”

于是,连队里立刻就会热闹起来,许多人涌向球场,乱乱地在那里打起球来。

没有指挥,没有裁判,也没有教练,就是许多人在那里抢球。抢到球的人就往篮筐里边扔,球落下来后再抢再扔上去。乱哄哄的,笑闹声一片。

连里边有时候也组织比赛,各排出几个人,组成个队,这就开赛。大家就围在场边,为自己排里的队员叫好,喝彩。那场面就更是热闹,几乎全连的人都围在场边,笑闹声此起彼伏。若是哪个队投进了球,还能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可有时候,几个坏小子就不打篮球,把那球当做足球来踢。篮球架子下边当门,几个人就一个个往里边踢。不过不好玩,篮球比足球大,踢不动。再一个就是会踢球的人不多,大家不愿意玩,很不热闹。

还是玩篮球热闹,那么多人在抢,那么多人在喊,人们生龙活虎,热闹非凡,一天训练的疲劳全消失在那热烈的欢笑之中了。

冬青树

宿舍门前有矮树,齐腰高,且修剪整齐。叶小,长绿,名冬青。

每每春天来临,那树也开花。那花小,白色,却也清香。满营飘溢冬青花香,沁人肺腑,醒脑提神,官兵们无不精神振奋,投入训练之中。

闲时坐在冬青树边,看看闲书,写封家信,也是快事。

冬青树给官兵们带来清香,大家也对它爱护有加,平日里打枝修剪,扫除残叶,清理杂草,浇灌清水,从不间断。

偶尔,也在那树上晒晒被褥,晾晾衣服,但很小心,尽量不去碰断枝叶。

若外出野营拉练,数日不归,冬青树枝叶繁茂,回来也是忙着修剪枝叶,打理平整。

连队里营房色彩淡黄,门前冬青翠绿,再有周边青竹、芭蕉、松柏、桉树相簇拥,俨然一座花园仙府。

那也是家。

红米饭南瓜汤

有一支老歌:红米饭,南瓜汤……

指导员冉福说,那是红军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光荣传统,歌子不仅要唱,红米饭南瓜汤还要吃。于是,连队里便时时能品尝到那歌子里的美味。

拉练的路上,那东西就吃得更多。

永城那个地方就产红米,新下来的红米煮出饭来,满锅里颜色鲜红,米粒饱满,香气四溢,不吃菜就能干上两大碗。可是待那米陈了,放了一两年,便吃不成了,没了香气不说,入口还牙碜,就像吃沙子一样,难以下咽。连队里就是经常吃这种陈米。

南瓜也是好东西,又香又甜又面,蒸也罢煮也罢,再洒上点盐和葱花,那味道也是喜人。只是,这要是天天吃,顿顿吃,可就让人甩头了。

拉练路上就干过几次,为了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那歌子天天唱,那红米饭南瓜汤就天天吃。吃得大家怨声载道,摇头晃脑,最后有人宁可去吃咸菜也不碰那南瓜汤了!

冉福不客气,“生在福中不知福,红军长征的时候哪里来的这么好的福气?吃糠咽菜,还不是要照样行军打仗?吃,大家要坚持吃,要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要把吃饭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

于是,只有继续吃下去。

每次开饭前那歌子还要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