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水田里有一种鱼,当地人称“鳝鱼”。那家伙土黄颜色,尖头细身,像蛇又像大泥鳅。那鱼入菜入汤香滑可口,味美肉鲜,不过一般人可逮不到它。鳝鱼多藏在水田的泥巴里,喜在田埂上打洞,要有经验的人才能摸到它。
自打田里灌水秧苗长高以后,每天总会有人摸回几条鳝鱼来。一听到哪班哪人摸回鳝鱼了,准能引起不小轰动,一窝人就端着饭碗跑去打牙祭,去晚了就没份。
连里有几个高手,只要有机会就在田边转悠,王西云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从春城来的城市兵,可就不像城里人。他父亲以前在云县那边工作,他自小也在那边长大,农村里的活计田地里的营生他都明白不少,这连队一搞起生产来,就显示出他的本事来了。田边摸条黄鳝,溪水里逮个小鱼,沟边撮些小虾,山坡上找朵蘑菇,这些他都在行。他每天没事就在外面转悠,晒得跟条黑泥鳅似的,他们班里的人没少沾他的光。
连队搞生产后,人员就比较分散,管理也就相应松散一些。由于各班平日里工作吃饭的时间不太固定,连里就给各班发了一支小行军锅,让大家随时可以小煮煮,补补自己的肚子。有时候,弄到些小野味或是什么好吃的,大兵们也会给几个连首长送去几口,尝尝新鲜。这也是官兵平等,有福共享,同得其乐。
英志这人怕蛇,自然也就不能像王西云那样到水田里去摸鳝鱼,口福就少。不过有一次,来了机会。这天休息,他和几个人去永城街上耍,路过卫生队门口的水田,忽见一物在水面上游。那物身子弯曲,尖头在上,弧形前进。英志一见高兴欢呼,向前奔去,伸手便抓。猛听见几个人在身后高喊:“逮不得,逮不得,那是蛇,是水蛇呀!”英志听罢,急急缩手,身上顿时冷汗淋淋,眼睁睁看水蛇消失在田头。
此笑话在连里传笑多天,英志从此不摸鳝鱼。
一天,冉福找到英志,让他到山上去一趟。赵旭才和尧弟武在山上看苞谷。
苞谷地在东面桥头边的山坡上,离连队有三里地。英志左思右想,去看老友也不能空着手哇,于是就到永城街上买了一斤肉带上。连队生活标准低,每天大米饭管够,菜也量多,但油水却不足,肉类更是少见,每星期两顿,定量,吃肉跟过年一样。
英志手中提着肉,脚下迈着闲步,悠然而行,一路看尽永城景色。风儿轻,田野绿,人也快活,就想着到了山上怎样吃这口猪肉了。谁料到了山上,却撞上更好一餐美味,真是让人飘飘欲仙。
赵旭才和尧弟武在山上守苞谷地,也苦,住草棚,睡干草,夜半还要竖着耳朵听动静,防野猪防路人,那旱苞谷已有籽了。两个人吃饭自己做,天天米饭青菜咸菜疙瘩,对付。这天忽见英志提着肉来,大喜,立马生火烧水煮肉。“别急,等着!”赵旭才又发声喊,快步走到草棚后面,端出一盆鸡棕来。英志一见,又是欢呼,猪肉煮鸡棕,绝美之佳肴!
那鸡棕为云南独特之物产,一般长在山坡苞谷地中,是一种菌类,味极鲜美,入汤有鸡肉的味感。此物以小头长茎为上品,赵旭才今天采到的便是这种小伞头长根茎的上品鸡棕,每根鸡棕足有尺来长短!
几个人一阵忙活……这顿饭他们足吃掉了三斤面条,一斤猪肉和一脸盆的鸡棕汤……直把三个人吃得肚胀腹圆,动不了地方。他们就那样坐在山头上,海吹胡侃,直到落日。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夕阳辉映着三个人的身影,苞谷的阔叶在随风摆动,两支步枪斜倚在草棚边。
尧弟武说:“真想回家呀,还是家乡安逸。”
赵旭才道:“我想去下关生活,那里有我的朋友。”
“谁知道以后会干什么啊?我只有回春城了……可,可我还想再当几年兵……”
青春的梦。
夏天的时候,永城雨多,田野里禾苗茁壮,白鹭飞翔,四外群山林木青青,云雾飘浮,一片清新景象。
夏天的时候,田坝里可以摸鳝鱼,路边的小河沟里可以抓河虾,还可以堵水逮泥鳅。山上呢?山上的物产也不少,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上山采菌子。永城周边多山林,夏天雨水多,菌子就多。菌子在北方叫蘑菇,不过北方的蘑菇种类少,而南方菌子的种类可就多得数不过来。随口就能点上不少名字:什么鸡棕青头菌,黑牛肝黄牛肝,见手青奶浆菌,铜炉菌白风菌松蓉菌,还有最有名的香干巴菌,等等。种类繁多,色彩不一,味道不同,总之就是鲜美!不过一般色彩单调难看的菌子才能吃,才好吃。而色彩鲜艳的菌子却多是有毒的,碰都不要碰的,吃了要死人的!每年都有人因误吃菌子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情发生。
有一次,英志和几个人在小罗五的山上采菌,见到过一支奇菌。那菌子盘子大小,血一般鲜红,闪亮绝美,像一把小红伞,让人欢心喜兴。可是不敢碰,只有远远地观赏着它的美丽,边感叹着自然界的神奇造化。有人说那是鸡血菌。
部队纪律严,作战连队是不允许私下开小灶自己做饭吃的,更不允许私自上山去采菌子,所以,有些兵馋了,就悄悄地跑到附近熟悉的老乡家里去打牙祭。连队转为生产后,这方面就开了禁,每天总会有人从山上采回一些菌子来尝鲜。
总是要出点事情。
菌子刚出土菌帽还没有张开是为上品,而菌子出土几天菌盖完全打开了就不大受欢迎了。菌子只有几天的美丽光景。菌子味儿美鲜嫩,天赐佳肴,总想着上山弄几朵回来。
英志喜看山峰的巍峨山峦的壮阔,却不喜山林里的阴森,而李雄仁、谭术明那几个山里娃却对此不以为然。
星期天,几个人约英志上山。英志犹豫。李雄仁安慰他,“不怕,不怕,带上枪不就得了嘛!”英志勉强同意,立刻全副武装,手枪匕首,还带了颗真的手榴弹!号兵谭术明见状大笑:“咋个会弄成这个样子,我们都不怕你还怕哪样?”
“不是说山上有土豹子吗?那可得小心着点!”
“嗨,那东西跟小狗一样的,不怕啦,见着打一只回来煮着吃!”
三个人有说有笑地向桥头那方的山林走去。
山青青,林静静,阳光透过树荫洒进林间,林中亮丽静谧。山里娃儿爱山,李雄仁和谭术明进了山林,几下子就转了个无踪影。英志心里有些紧张,就在林边潮湿的草地上寻觅起来。
雨后的林间空气清新,草木的气息异常浓郁,菌子就在这林间的草地上生长出来。东边几朵,西面几丛,黄色的,淡绿色的,土色黑色还有粉红色的菌子让你眼花缭乱,喜不自禁。还不能乱捡,要看要分辨,颜色越是艳丽的就越有毒就不能要。
不一会儿工夫,手里就有了几朵青头菌。那青头菌刚从土里冒将出来,鲜嫩轻柔,菌帽和菌杆上带有淡淡的绿色,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手中有菌,心中欢喜,忽见不远处草地上有一朵巴掌大的青头菌,品相更佳,色更鲜绿。英志大喜,急奔过去,弯腰去采。刚伸出手去,却忽然发现那菌盖下盘着一条筷子般粗细的小黑蛇!英志大惊,急缩手,一身冷汗!那小蛇在菌盖下躲雨,见有人来,便缓缓展开,爬开了去。英志心里恐惧,还是不由大叫一声,以此壮胆。一会儿工夫,李雄仁和谭术明闻声赶来,见状不由大笑。“我以为见到了土豹子呢!”“不怕,不怕,那大个子还怕蛇,哈!”英志兴趣全无,跟着两个人走开,再无心采菌。
还是山里娃行,小半天工夫,两个人就采了半背篓的菌子,各种模样的都有。回到连队,几个人忙活半天,又洗又涮又生火,弄了一锅汤,把个冉福和刘德新乐的,急来搭伙,大家美美地打了一顿牙祭。
只是英志从此不捡菌,怕蛇了,那家伙弯弯曲曲的,吓人。
于金顺会弄吃的,他在自己那个卫生所的小屋里支了口小锅,没事就悄悄地小炒炒。这天,有人采了点干巴菌回来,到他这里来搭伙。于金顺在菜地里摘了几个辣子,炒了一大盘,约了几个老乡就干上了。热闹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更热闹,参加会餐的一个苏姓战友吃出了急性肝炎,送进了医院,其他几个人也是跑肚拉稀,吃药打针,乱作一团。
冉福听罢,急下令全连各班排不许吃菌子,发现就处分。
所有的人都惊吓了一回,关上了嘴巴。
永城坝子北边,有一座小水库,水面波光闪烁,四外景色迷人,偶尔,还有鸟儿在水面上飞过。
这几天,水库边忽然响起了枪声!
蓝天白云,水面上风平浪静,远远的,有几只水鸟在水中漂浮。那鸟儿不大,色黑土,挺灵活,有人就叫它水鸭子。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嬉戏,时不时地还潜到水里边去寻找食物。就在这时,岸边的草丛中慢慢地伸出一支乌黑的枪管,紧接着,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一只野鸭子倒在了水中,其余几只惊慌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