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班长日志记事怎么写 >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4页)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4页)

水库有人在打野鸭子!

这消息传到团部,团长勃然大怒,立刻派保卫干事前去调查情况。部队纪律严明,竟还有胆大的小子私自携枪外出打猎,这还了得?查,抓,处分!

可是,那保卫干事查了几天,连个人影子也没见着!只听到附近连队的哨兵讲,见到有人从那个方向回来,好像是四连的兵。得,这下子冉福和刘德新有事干了,连续摸查了几天,终于找到人了,谁?高玉平!那小子胆子够大,星期天一个人跑到水库去打野鸭,而后便到老乡家去打牙祭。那小子行踪诡秘,竟连他的排长都不知晓!冉福和刘德新哭笑不得,那高玉平还有道理,“我就是想练练枪法。”“屁!嘴馋就是嘴馋,扯什么谎话?”刘德新故作严厉,“下次再私自外出打猎,纪律处分!”

最终,高玉平还是做了检讨,写了检查,子弹是从外连一个当文书的同乡那里要来的,也交了。他态度好,没挨处分。冉福私下里却笑,“哼,年轻啊,玩得没个谱,军纪都不要了。”

于金顺也够神通,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和二排长叶帮元挂上了钩,约上英志、李雄仁,还有袁义远和炮连的柯卫亚,几个人借口去小罗五办事从连里边溜了出来。为了走路方便,袁义远还弄了驾马车。一行人坐着马车,悠然前行,奔小罗五而去。十几里山路,观风望景,欢声笑语,一路风光,小秘密,去吃鸭子。

到了小罗五生产基地,叶帮元热情接待,单间伺候。于金顺施展手艺,里外张罗,什么红烧麻辣,松枝烤鸭,忙活半天,弄了一大桌子。于是一行人放开肚皮,胡吃海吃乱吹,热闹了一个下午。

热闹倒是热闹了,不过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门窗外走过的二排士兵们的眼光……

果然,第二天,吃鸭子的消息就传到了连队。冉福把那几个人找到了连部,好一顿臭骂!排长?对袁义远也不客气,好批!末了,还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公开批评,“了不得了,有点权力就搞特殊化了,就胡吃乱吃起来了,不要脸!那些鸭子是大家养的,是给连里边大家补身体的,你们这样吃就是在喝当兵的血,不是人干的!别以为搞生产就不要纪律了,就可以自由自在胡干乱干了,那是不行的!反响极坏!外连队的怎么啦?外连队的人违反纪律也不行,我要通知他们的领导!这里是军队,不是你们家,想吃就吃,想拿就拿,一天就想着吃不花钱的好事。哼,别以为吃完就完了,吃鸭子的那几个人给我听好喽,明天每人拿两块钱交到司务长那里去,检查交到党支部。这类事情以后要坚决杜绝,再犯就纪律处分,决不留情!”

得,写检查吧,要不然会影响今后入党的问题呢!

鸭子好吃,脸面却丢了,影响极坏。指导员是受过苦的人,生活十分节俭,他最恨吃喝玩乐占大家便宜的人。骂是应该的,处分却没给,指导员的心肠还是好,他不轻易处理人,以教育为主。“哼,你还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呢,咋就不明事理头脑发热跟着乱干呢?给你留个面子,以后可要自觉喽?”

冉福这样对英志说。

新兵怕号,老兵怕哨,夜半三更那尖厉的哨音一响,甭管你睡得多香,都得立马爬起来。三分钟出门,全副武装,紧急集合!所以,新兵老兵一提这事,没有不怕的。而每一次紧急集合或夜训归来,大家都免不了大呼小叫地牢骚一番。尤那一晚上搞个两三次紧急集合再拉出去走个几公里田埂的夜训,就更是让人恼火至极!

可连队自打转入生产以来,这夜半紧急集合的事就再也没有过。许是连队人员分散士兵们白天劳动过累的缘故,连里的军事训练都停掉了,早操不出了,集合号都不响了,谁还想着夜间紧急集合的事?所以,连队转入生产以后,大家都睡了不少的好觉。可谁料,这天半夜,连队里却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哨声!大家迷迷糊糊地忙着爬起来,全副武装地跑到连部门前,茫然不知所措地望着指导员和副连长。“抬上来!”刘德新神情严肃,厉声喝道。四班副和两个兵抬着一个火盆来到大家面前,当刘德新讲明情况后,顿时把大家的鼻子都气歪了!原来,夜半三更的,四班副睡不着觉,和两个兵偷着烧胡豆吃,副连长查哨逮个正着!就为这事也搞个紧急集合?队伍里一片嘘声!刘德新大批一通:军队不是你家,想干啥就干啥,搞生产也不能丢了纪律,白天多吃几顿不要紧,半夜三更就不要点火了嘛,要检查,要批评!大家哭笑不得,回来后骂天操地,那个挨千刀的,搅了大家的好觉,明天还要去薅秧呢,他娘的!

秋天来了。

秋天,那火热的收获

夏天里,英志和赵旭才有个约定:待秋天苞谷熟了,到山坡上去烧苞谷吃。可是到了秋天,他却没了机会。

秋天就是火热,秋天就是喜悦,秋天里就是没完的忙碌。

永城周边的群山依然青绿,坝子里的田野却黄了。这里虽然没有北方秋天的红火,却也是有着南国的锦绣。坝子里稻浪翻滚,谷香飘溢,山坡上的苞谷穗大籽满,连队周边的菜地里结满瓜豆,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迎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士兵们像在训练场上冲杀一样,操起镰刀背上箩筐驾上马车,冲向了金色的田野。秋阳似火,大地似火,人们和着秋天的火热去收获,人们沉浸在金色的喜悦之中。

自开镰以来,全连的人都奔向了田间地头,兄弟连队也前来帮忙。汽车马车,肩背人扛马驮,白天黑夜的干,就那么拼力地往回收啊!

连队的操场上堆满了晾晒的稻谷,各班的宿舍里堆放着装满稻谷的麻袋,大会议室里也堆满了从山上收回来的苞谷,整个连队简直就成了丰收的粮仓!

由于士兵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这收割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那镰刀宽窄不一,刀柄长短不等,还有人干脆就用手拔!白天里,大家在田里摆上几个大方斗,将割下来的稻谷直接在木斗里摔打脱粒,然后将脱下来的带壳的毛谷装袋运走。等到了傍晚时分光线弱下来的时候,就将来不及脱粒的稻谷成捆成捆地装上车,拉回到连队里去。晚间,就在大会议室里支上几台脚踩的脱粒机,连夜地轮着班地打谷脱粒。

那往连队运稻谷的方式也是多样,汽车马车不说,这人背谷的样式也多,有用肩扛的,用扁担挑的,有用背篓背的。而几个民族兵的背法就更特别,他们将捆谷的绳索放长,直接套在头顶上,是顶是背?总之是方法古怪。

士兵们就这样拼力地干哪,忙啊,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大兵们收获着自己辛勤劳作换来的果实,收获着青春的欢悦。

秋收接近尾声的时候,冉福突然接到报告,连里少了一车粮食!消息是从小罗五那边汇报上来的,拉回到连队的粮食出入账对不上号。那车不大,是从炮连借来的拉炮的小车,也就拉个十袋八袋稻谷。这让冉福吃惊不小,他连夜召开了支委会。

袁义远倒也痛快,很快就承认粮食是他拉走的,现存在老乡家,准备日后换成粮票寄回家去。“家乡那边遭灾,生活太困难了……”他低着头,小声道。

冉福哼道:“哼,再困难也不能这样干哪?这是什么样的行为,不说你们也知道,传出去又是什么影响?家乡困难国家会帮助我们解决的,要相信党和各级政府嘛!再说,现在再困难也比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好多了嘛!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干都拿一点,哪个国家都耐不住的!”冉福沉思一下,又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为了引以为戒,该同志要在支部会上做检查,并以最快的速度把谷子拉回来,我们好向团党委有个交代。至于家里边困难的问题,会后打个报告上来,连里会请示团党委给予一定补助。同志们,丰收啦,我们有吃的啦,可是我们不能乱来,我们还是要有党性要有人格的,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给我们的这身军装!这种私自拉粮食的事情以后就不要干了。散会!”

火热的丰收仍在继续,没人注意到这丰收中的一点变化。

终于,在全连官兵们的努力之下,在兄弟连队的帮助之下,人们将田间的稻谷和山上的苞谷全部收割了回来。

连队放了几天假,杀了猪会了餐,还开起了庆功会。

庆功会上,冉福嘿嘿地笑了:“同志们哪,经过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取得的成绩可不小嘞!首先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党委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打下了两万多斤稻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我们的负担。同时,我们自己也创收了几千斤粮食,对我们今后的军事训练和生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嘛!而更喜人的是,经过了艰苦的劳动锻炼,使我们广大官兵的体力增强了,身子板硬朗了,青春的朝气更加焕发了!你们自己相互看看吧,晒黑了吧,身子骨结实了吧,体格健壮了吧?个个生龙活虎,还有的人胖得都挺起了小肚皮嘞……”

满堂大笑淹没了冉福的声音。

“当初生产动员时有的人还想不通,不愿意干,现在怎么样?搞生产苦是苦了点,可还是安逸的。吃得好睡得香,还不用搞训练,你们说划得来不?”

众人齐声喝好。

“可是,同志们,好事只能享受一次,不能天天过这种日子的。咱们是军人,还是不能忘了咱们的根本,军队就是要打仗要训练的。军队不能养,要练,这种搞生产是休养生息也是一种锻炼嘛!种地不是目的,主要是锤炼我们的体力。毛主席说了嘛,‘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军人在种地打粮食减轻人民负担的同时,也是教导大家不要忘本,军民之本。同志们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就是种地打粮之人,当兵打仗保卫国家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可是当兵不是来当大爷在军队里什么也不干的,日后诸位还要退伍回家乡的,到时候连种地打粮食的手艺都忘了咋个行?有人就会问,你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的几年都干些什么了?所以,不能忘本,我们来自人民回归于人民,军队搞生产就是让你不要忘记你是农民这个根本!好了,大道理我就不多讲了,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今后的许多任务。我们的秋收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我们还要搞好秋种的工作,各班排要把各自的田亩整理好,把小春种好,把麦子和蚕豆撒下去,给下一轮搞生产的兄弟连队打一个好基础。而更重要的,是全体同志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在完成秋收秋种晾晒秋粮的工作后,我们又将重整旗鼓,迎接明年艰苦的军训任务。同志们有信心没得?”

冉福又嘿嘿地笑:“这一年的生产搞下来,许多人还会打枪吗?战术动作还会搞吗?手榴弹恐怕也扔不远喽,单双杠恐怕也上不去喽!所以同志们一定要重鼓干劲,在新的一年之中,再把我们的军事训练搞上去,使我们大家成为既能生产又能作战的合格士兵!”

庆功会过后,连队又忙活了一阵子。

战士们将一些收割后的已经没有水的田亩一块块地刨开,晾晒几天后,再将土块砸碎,平整成大块的田亩,然后挖好排水沟,撒下春麦。而播种蚕豆的地块就不用翻整,直接将豆种撒在田里,然后用人踩实就行了。几天一过,那豆子就会发芽了。

就这样忙忙活活的,秋天一过,田野里又亮起了一片新绿。

过年了,遥远的北国早已是冰天雪地,而南方依然是春意盎然。北方的广阔,南方的锦绣,祖国大地气象万千。英志曾在北方的土地上耕耘,也曾在南方的稻田里插秧,他曾在北国的疆土上守卫,也曾在南国的大门边站岗,他把青春播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既能生产又能作战的军队,英志曾是其中的一员,他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