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宁夏地形分布 > 第一节 自然概况(第2页)

第一节 自然概况(第2页)

贺兰山暴雨通常发生在7~8月,暴雨期常常出现洪水,大面积发洪的情况较少,局部地区或沟道发生较多,历时短且涨落急剧。贺兰山东麓坡面侵蚀主要来自暴雨冲刷,年平均输沙量为176×104t,侵蚀模数较大的区段为大武口沟流域一带,年侵蚀模数平均值超过1000tkm2,中段的苏峪口、插旗口一带则为500tkm2左右。贺兰山东坡大多数沟道,特别是中段沟道水质很好,pH值7。5左右,矿化度不高,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宜饮用。北段沟道水质状况复杂,除少量可饮用外,大部分沟道或区段水质差,仅可供林牧业和农田灌溉用。

四、土壤与植被

贺兰山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受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类型也较复杂,包括高山土纲、半淋溶土纲、干旱土纲、初育土纲、钙层土纲和漠土纲6个土纲,有9个土类、14个亚类和30个土属。9个土类分别为高山与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新积土、石质土、粗骨土和灰漠土,以粗骨土、山地灰钙土、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土为主。

粗骨土是一种石块为主、土石混合的非地带性(隐域性)土壤,分布于低山区中段的陡坡和北段各坡面上。坡度多在30°以上,局部缓坡坡度也在20°左右。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0。02%~0。048%,pH值8。2~8。6,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以上,少部分不足1%。主要生长灰榆、锦鸡儿、刺叶柄棘豆和白莲蒿,坡度平缓处有针茅生长。

山地灰钙土:为荒漠草原气候带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海拔1400~1900m的浅山和山麓地带,汝箕沟以北可达2000m的高度,多见于阴坡、半阴坡。坡度一般为30°~40°,较缓处为15°左右。母岩多为砂岩、片岩和石灰岩,平缓处多为坡积物和洪积物。土层较薄,一般20~40,而侵蚀严重的汝箕沟以北地区厚度仅为10cm左右。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有紧实的钙积层。表土含盐量平均为0。038%,pH值8。1~8。4,有机质含量3%左右,缓坡及接近上部林缘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地带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日照强,只能生长一些耐旱的植物,主要有灰榆、蒙古扁桃、锦鸡儿、刺叶柄棘豆、白莲蒿、灌木亚菊和针茅等。

山地灰褐土主要分布在中段山地海拔1900~3100m的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也有小面积的分布,坡度为30°左右。在地形缓和、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的小环境下,分布高度可下延到1900m以下。包括山地淋溶灰褐土和山地普通灰褐土两个亚类,山地淋溶灰褐土分布在海拔2400~3100m的范围内,土体较湿润,地表层有1~2cm的苔藓层,表土有机质层厚20cm左右,有机质含量8。3%,pH值7。2,可溶性盐含量0。032%。下部为褐色或棕色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有明显黏化现象并有一定的钙质沉积,地表植被为青海云杉林。山地普通灰褐土分布于海拔1900~2600m的山地,土体干燥,地面有1cm左右的枯枝落叶层,表土层有机质层厚20cm,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74%。心土层具有黏化现象,并有明显的钙斑沉积。全剖面含盐量为0。023%~0。045%,pH值8~8。4,且有石灰反应。地面生长油松林或油松、山杨混交林。

山地草甸土为贺兰山高寒灌丛、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分布于海拔3000~3100m以上,即贺兰山主峰一带。由于地形较为平缓,温度低,降水量多,土壤的相对湿度大。表土层10~20cm中根系密布盘结;有机质层厚度30cm左右,颜色深暗,结构良好;有机质层下为棕色土层,厚度大于30cm,有一定的盐类淋溶。全剖面可溶性盐含量低,均在0。06%以下,有机质含量7%~10%,pH值随土层加深而由表土的7~7。5增大到中下部土层的8~8。4,全剖面无石灰反应。

贺兰山山麓到岭峰相对高差2000m左右,从山体基带到主峰形成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图8-1)。(1)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带,分布海拔1400~1600m,为垂直带谱的基带。该带气候比较温暖而干旱,年均温8℃左右,年降水量200~300mm,土壤为山地灰钙土。植被以短花针茅和灌木亚菊为建群种,荒漠草原占绝大部分面积。该带植被旱生化现象十分明显,种类贫乏,以蒙古草原成分为主,还含有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和少量地中海成分。(2)山地疏林草原带,海拔1600~2000m,与基带相比,气温稍有下降,降水量约250~350mm,土壤为山地灰钙土。植被以耐旱的灰榆与大量蒙古草原区系植物相结合,形成疏林草原带。该带内有大量蒙古扁桃灌丛。(3)山地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900~3100m的中山和亚高山地带,年均温-0。8℃,年降水量429。9mm。土壤从下部向上分别是山地灰褐土和山地淋溶灰褐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水分条件为乔木生存提供了条件。该带内海拔1900~2350m间为油松林亚带,以油松纯林、山杨油松林面积最大。另有片状山杨林及少量的油松、青海云杉林;海拔2350~3100m为青海云杉林亚带,下部局部地段有山杨林。山地针叶林带是贺兰山植被垂直带谱的核心和关键部分。(4)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3100m以上的贺兰山主峰周围地区,这里气候严寒,风力强劲,限制了乔木的生存,冷湿的气候有利于耐寒的中生灌丛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存。该带分别以毛蕊杯腺柳、鬼箭锦鸡儿、多种嵩草、珠芽蓼等为建群种形成亚高山灌丛与高寒草甸,在分布上呈现相互穿插的镶嵌状况。总之,贺兰山山地垂直带分异明显,带谱完整,汇集了多种植物地理成分,显示了半干旱与干旱山地环境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特征。

与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适应,土壤也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图8-2)。阳坡从下到上大致分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栗钙土—山地石质土、新积土、粗骨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大致表现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山地灰褐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大的土壤带可简化为棕钙土—灰褐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3个带。

图8-1贺兰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结构[1]

图8-2贺兰山土壤垂直分布图[2]

五、矿产资源

贺兰山矿藏丰富、品种众多,其中10种矿产资源已被列入矿产平衡表。贺兰山的北段生成于距今20多亿年前,其变质岩系广泛发育且构造变动剧烈,同时还伴有火成岩侵入。这种地质环境有利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

当前在贺兰山还没有发现一定规模的矿床,但与其有关的铬、钛、铜、银、铍、铌、钽、铀、锂以及云母、长石、水晶等矿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在贺兰山中段和南段以及北段部分地区,十几亿年以来,长期处于海相、陆相或海陆交替相的沉积环境中,火成活动相对微弱,形成了以外生矿床为主的一系列矿产资源,如煤、磷、硅石、各种用途的石灰岩和白云岩、黏土等。已探明的有熔剂用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耐火黏土、磷、化工用石灰岩、玻璃用砂岩7种矿产的储量。贺兰山中的煤炭储量所占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其开采量却占宁夏煤炭产量的87%,而100%的焦煤储量蕴藏在贺兰山,享誉中外的“太西煤”仅产于贺兰山中。该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以下几种。

(一)贺兰石

贺兰石因产于宁夏的贺兰山而得名,形成于地质时期的震旦纪中前期(距今约18亿年),其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清雅莹润,石质镶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等形,是雕刻名砚等工艺品的上乘原料。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小口子一带。贺兰砚是以贺兰石雕刻的名砚,艺人用贺兰石雕出的仿形、随形、盖砚、素砚、油珍砚五类精品,图案新颖,形象生动,古朴典雅,千姿百态,具有不吸水、不损毫、易发墨以及加盖后砚内余墨可保持数月不干不臭等优点,被誉为宁夏的“五宝”之一。

(二)黏土矿

主要分布在石嘴山、石炭井等地。含矿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群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且与煤共生,矿层主要由软质黏土、硬质黏土及半硬质黏土组成,现已探明石嘴山及平罗浸水沟矿床两处。

(三)硅石和石英砂岩

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和北段,属浅海硅质碎屑岩建造。矿层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黄旗口群下部,主要由灰白、浅紫、粉红色石英岩、石英岩状砂岩夹杂色板岩组成。矿石质纯,出露甚好。现已查明的矿区有石嘴山正谊关、红果子玻璃石英砂岩矿床及银川市大口子熔剂硅石矿床。岩性稳定,质地纯净,层厚宜采,是良好的玻璃、硅铁合金及冶金辅助原料,目前已探明储量在1700×104t以上。

(四)白云岩

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含矿地层为下寒武统苏峪口组下部,与磷矿共生。矿层厚度大,出露良好,纵横分布稳定,矿石质地优良,多已达冶金熔剂级。目前,仅对紫花沟等地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证实其属大型矿床。由苏峪口经紫花沟至井子泉一带,在长40余千米的范围内,均有白云岩矿层分布,蕴藏量丰富,资源可观。

(五)煤

贺兰山地区的煤矿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北部的石嘴山地区。石嘴山地区煤形成于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早期,含煤层厚度30m,以气煤、肥煤为主,汝箕沟、大武口的煤形成于侏罗纪早期,煤层在5~14层之间,总厚度为20~30m。汝箕沟矿区无烟煤是宝中之宝,它的特点是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是国内最好的无烟煤,出口称“太西煤”,为国际市场争购的原料。

(六)磷

宁夏唯一具有工业价值的磷矿,位于贺兰山苏峪口一带,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中部。含矿地层分布的范围,北起苏峪口,经黄旗口、紫花沟,南到井子泉,南北断续延伸超过40km,面积约400km2。矿床的矿石类型为砾状磷块岩、砂质磷块岩和细粉砂质磷块岩三种。磷矿呈层状和似层状产出,含量一般为14%~18%,最高达20%。现已探明苏峪口、苏峪口南部扩建区、紫花沟3个矿床,累计探明储量为1。33×104t。

热门小说推荐

真武狂龙
暮雨尘埃真武狂龙
...
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小黑黑会挥花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
恶魔公寓
黑色火种恶魔公寓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