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宁夏地质工程学校 > 第四节 农业地理特征(第2页)

第四节 农业地理特征(第2页)

(2)盐同干旱区

盐同干旱区秋作物面积大于夏作物,以抗旱性强的糜、谷、马铃薯、大麻等作物占优势。分为3个亚区,分别为盐灵糜、谷、荞麦区,盐同北部糜、谷、春冬麦区,盐同南部糜、谷、冬麦区。

(3)西海固彭半干旱区

西海固彭半干旱区是宁南山区的主要粮油产地,分7个亚区,分别为清水河川小麦、糜、谷、胡麻区,清水河东北糜、谷、小麦区,清水河东冬麦、春麦区,茹河川塬地冬麦、玉米、胡麻区,清水河西春麦、糜区,葫芦河春冬麦、糜、胡麻区,祖厉河麦、糜、胡麻区。

(4)六盘山阴湿区

六盘山阴湿区的作物种类以适应凉爽湿润气候的作物为主。粮油生产较稳而产量不高,夏粮面积大于秋粮,分为2个亚区,即东南部冬麦、蚕豆区及西北部冬麦、春麦、莜麦、胡麻区。

2。蔬菜、瓜果类区域特征

(1)宁夏平原灌区

宁夏平原灌区土地肥沃,排灌便利,城镇及工矿集中,是宁夏蔬菜、瓜果主要产地,分为3个亚区,分别为城郊区、银北区、卫宁区。城郊区包括银川平原各县市城郊,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种类多,栽培面积大。银北区土地较广,是白菜、辣椒、西瓜、籽瓜的主要产区。卫宁区光热资源丰富,蔬菜上市早,是辣椒、西瓜的主要产区。

(2)西海固彭半干旱区及六盘山阴湿区

西海固彭半干旱区及六盘山阴湿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原州、泾源、隆德及盐池、同心南部。除城郊外,蔬菜多零星种植,商品菜较少,以耐旱、耐寒及喜温菜的早熟种为主。

(3)盐同干旱区

盐同干旱区包括盐池及同心大部、海原县北部及中卫、中宁、青铜峡、灵武、吴忠5市县的旱地,蔬菜以耐旱的甘蓝、南瓜为主。

(4)扬黄灌区

扬黄灌区包括灵盐台地扬水灌区和固海扬黄灌区,光热较好,以耐旱性强的叶菜、果菜及瓜菜为主。

二、畜牧业

宁夏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种黎牧畜”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畜牧为天下饶”,“中卫山羊”、“宁夏滩羊”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全区草场面积233。1×104hm2,其中,天然草场217。8×104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4。86%;人工草场面积约7。5×104hm2;其他草场面积7。8×104hm2。河套灌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在生产大量粮食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畜牧业既是宁夏传统的民族产业,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和产业化水平较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相继建设了卫宁青瘦肉型猪基地、盐同灵及贺兰山东麓绒山羊基地、盐池县牧区示范工程等14个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畜牧业由小农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目前,以灵武涝河桥、平罗宝丰镇、银川纳家户、西吉单家集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及同心皮毛绒流通实验区、中卫宣和禽蛋市场、中宁生猪运销网络为主体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已培育出“夏进”乳品,“涝河桥”、“穆和春”、“金福来”清真牛羊肉,“雄鹰”皮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2012年,宁夏肉类总产量26。5×104t,牛奶产量103。5×104t,禽蛋产量6。2×104t。全区成年奶牛年均单产达6700kg,居全国第四位。育肥肉牛出栏胴体重约210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档肉牛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滩羊主产区70%以上规模养羊场(园区)实现了“两年三产”,小群饲养户基本实现了“一年两产”。种鸡生产销售能力超过1×108羽。

宁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2012年,宁夏全区畜牧业总产值10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7。3%。全区人均牧业收入为1630元,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26。4%,畜牧业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畜牧业区域特征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自然地理特征和畜牧业发展方向,全区划分为以下7个畜牧业功能区。

贺兰山林地浅山控牧区:本区属于贺兰山林管局管辖范围,以保护为主,控制放牧,保护林木和珍贵生物物种。其中,浅山草场因地制宜适当放牧,自然保护区缓冲地带季节性控制放牧,缓冲带以外常年控制放牧,核心区严禁放牧。

贺兰山东麓滩羊、奶牛良种基地区:包括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的10个乡、7个区属农场。

灌区畜牧业综合发展区:包括引黄灌区11个市县的灌区和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灌区(平罗县东部除外),畜牧业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以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食草家畜养殖为主。

平罗东部台地羊、驼区: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滩羊、山羊、骆驼养殖为主,同时发展皮、毛绒、肉等产品。

盐同香山半荒漠裘皮羊区:包括盐池、同心、灵武、沙坡头、海原北部、原州东北部。以耐干旱风沙的裘皮羊养殖为主,同时发展裘皮、毛绒、羊肉商品生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