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宁夏的位置地图 > 第七节 自然灾害(第1页)

第七节 自然灾害(第1页)

第七节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宁夏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之间,又处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环境脆弱,对气候波动反应敏感,属环境变化频率高、幅度大、多灾易灾的地带。宁夏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大风、热干风等,各种灾害每年均不同程度地会发生,影响农业生产,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9亿元,受灾最严重的年份达19亿元。

干旱是宁夏发生次数多、影响面积广、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各地干旱的指标难以统一,一般在5~8月间连续一个月降水较常年少8成为旱;连续二个月降水较常年少5~8成为旱,少8成以上为大旱;连续三个月降水较常年少2。5~5成为旱,少5成以上为大旱。宁夏民间广泛流传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表明宁夏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13年就有旱灾记录,北地(今宁夏固原)旱大饥,人相食。自公元13年至1949年间,宁夏发生干旱年份达463次,平均4。2年出现一次较重的旱灾。1950年以来出现过1957年、1962年、1965年、1974年、1991年、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共8次大的干旱,平均每6年一遇,但不规律,每次大旱都会造成农业的严重减产(局部地方绝产)和牲畜死亡以及人畜严重缺水。据统计,1978年至2010年的33年中,全区因旱灾造成的大牲畜死亡206499头(只),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4857万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62294万元。

冰雹是宁夏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尤以固原地区最为严重,宁夏平均每年受雹灾面积达2。66×104hm2,约占总播种面积的3。2%。重雹灾年受灾面积均在6。66×104hm2以上,如1970年、1984年、1988年;受灾最轻的1955年也近0。67×104hm2。冰雹还造成人畜伤亡和砸坏房屋。宁夏冰雹一般发生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冰雹日数的50。2%,高峰期在6月,占全年冰雹日数的19。7%。年冰雹日最多达43d(1973年),最少为8d(1963年)。冰雹所造成的灾害往往与雹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越大,对作物、人畜的危害性就越大。宁夏冰雹一般单粒重量不超过3g,直径5mm左右。1984年7月20日海原县贾墒、郑旗雹灾,最大冰雹单粒直径6。4cm,重65。4g。

霜冻是宁夏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2年,宁夏遭受秋霜冻害,是霜冻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宁夏春霜冻危害的关键期,川区为4月中旬到5月上旬,山区为5月上、中旬,在这段时间内正是胡麻、大麻、油菜等作物处在幼苗期和部分果树开花期,抵抗能力较弱,一般气温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秋霜冻危害的关键期,山区为9月上旬,川区为9月下旬。在这段时间内南部山区糜、谷等大秋作物处在灌浆期,最低气温低于0℃,将使这些作物遭受严重冻害。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是作物生长活跃季节,在此期间发生霜冻,显然会产生严重冻害。

宁夏大风以春季为最多,夏季和冬季次之,秋季最少。这是由于春季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地面增热快,大气层结不稳定,易引起高层动量下传所致。夏季多为雷暴过境大风,冬季多为强冷空气过境大风,秋季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大风最少。风受地形的影响很大,由于贺兰山、六盘山的影响,宁夏大风的主导风向均以偏北为主。全年大风日数分布很不均匀,北部多于南部,山顶、峡谷多于盆地,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d,最多年份为50d以上,其中以贺兰山、六盘山为最多,分别达156d和126d,贺兰山在1971年和1976年大风持续最长时间为17d。惠农因处在贺兰山和桌子山之间的峡谷,平均每年大风天数达48d,最长持续天数为7d。大风最少的地区是隆德,平均每年只有4d。贺兰山多次出现最大风速40ms的大风,惠农(1990年12月21日)和麻黄山(1983年2月16日)出现过30ms的风速,石炭井、永宁、隆德最大风速<20ms,其他地区为20~30ms。

大风往往伴有沙尘暴,宁夏沙尘暴的分布以盐池为最多,平均每年21d,同心、兴仁为10d,宁夏平原为3~10d,固原不超过2d。春季沙尘暴最多,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少。

热干风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有干害和热害两种作用,风加剧了大气干旱并造成作物的机械损伤。宁夏发生热干风的气象因子比较复杂,其主要特点是大气高温、干燥,有时风的持续时间较长。宁夏热干风每站平均每年产生0。9次,近一年一遇,出现范围较广,平均7年有一次较严重的危害。就月季分布来看,自6月上旬至7月上旬,平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尤以7月上旬出现最多,其次6月中旬,6月上旬出现最少。青干近两年一遇,发生时间同热干风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其次为6月下旬。宁夏热干风发生最多的地区为盐同干旱地区,其次为银川平原和西海固半干旱区,隆德、泾源等阴湿地区发生最少。从地形上看,海拔越低危害越重,低洼盆地、沙漠边缘、河谷川道、山脉背风坡、盐碱地一般成灾较重。

二、地质灾害

宁夏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灾害。宁夏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多次遭受严重的地震灾害,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破坏。

(一)地震灾害情况

据史料记载和现代仪器测定,公元876年至2015年,宁夏共发生震级6级以上的地震14次(不包括强余震)。其中,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2次,7。0~7。9级3次,6。0~6。9级9次(表2。8)。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银川、平罗、吴忠、中宁、中卫、海原、固原等地。1920年12月16日发生的海原大地震,震级为里氏8。5级,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特大地震之一。从分类上来看,它们均属于构造地震。1950年以来宁夏地区共发生烈度Ⅵ度以上的地震12次,平均4年左右发生一次。

表2。8宁夏历史上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及灾害情况[19]

续表

(二)地震灾害特点

1。地震灾害频繁,受灾面积广

自公元876年以来,宁夏平均约75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不包括强余震),平均35年发生一次5。5级以上的地震。除彭阳和盐池少有地震发生外,其他市、县(区)历史上都曾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其中,北部的银川平原1739年发生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中部发生过1561年中宁和1709年中卫南两次7级以上地震,南部发生过1622年固原北部7级和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全区遭受烈度Ⅷ度以上地震破坏的面积达到66。3%。因此,宁夏是一个地震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的区域。

2。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根据史料记载,宁夏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的极震区烈度都在Ⅷ度以上,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1739年的银川—平罗大地震和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灾难极其惨重,其原因除地震震级大以外,还有不利的地质条件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地震极易造成崩塌或山体滑坡,而房屋建筑非常简陋,过去多为土坯房和土窑洞,基本没有抗震能力。因此,同等震级的地震在宁夏所造成的灾害远比其他地区严重。1970年,西吉一次5。5级地震,即造成当地土窑全部震坏,这在全国同等级地震灾害中是非常少见的。宁夏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位高,地层松软,大地震造成的灾害也很惨重。此外,宁夏发生的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处于15~27km范围,此范围内的浅源地震造成的灾害一般比较大。

据史料统计,公元1000年以来宁夏因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超过30万人。1739年,银川—平罗大地震造成5万余人丧生,1920年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后者是中国有史以来仅次于1556年华县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的大地震。

(三)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

宁夏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主要有地裂地陷、砂土液化、涌水、滑坡和崩塌。

地裂地陷是地震地表破坏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震断层错动形成的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分布,断裂穿过的地面建筑都会遭到破坏。对于大地震,这种破坏是毁灭性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断裂错动导致沿断裂分布的城镇完全被震毁。另一种是在松软地层地震造成裂缝或地面陷落带。1739年银川—平罗大地震的中心地带,就形成了这种类型的地裂地陷。南部黄土高原区地震造成的地裂和地面陷落也十分常见。

砂土液化是指由地震引起的饱和松散土层的各种破坏,如斜坡地带的流滑、地基沉陷、饱和砂层对上覆地层的冲击和破坏等。在宁夏平原地区,地震造成的砂土液化非常普遍。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