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记忆书店读后感 > 记忆之始(第3页)

记忆之始(第3页)

他回答得很简短,随即把带来的《谚简牍》展示到镜头前,书册被放大在屏幕上。

“《谚简牍》成书于朝鲜[1]后期,内容是讲如何用谚文[2]来写信。当时用谚文写作的群体主要是士大夫家庭中的女性和平民,这本书也是以他们为目标读者的。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谚简牍》在19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刊行了。不过在那之前,很可能已经有好几个版本流通在市面上。”

等刘明愚介绍完,男主持人又问:“那就是类似于咱们现在的写作指导书吧。作为旧书,它的市场行情如何?”

“根据时代和版本不同,价格会有一些差异,最贵应该不会超过100万韩元[3]吧。”

听到这个报价,两位主持人和其他嘉宾都有些忍不住笑意。刘明愚翻开了书的第一页,问女主持人:“看到这里写的汉字了吧,您知道写的是什么吗?”

尽管稿子里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女主持人还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

“是什么呀?”

“九九乘法表。这里按顺序写着汉字‘二’和‘二’,下面写的是‘四’,看到了吧?”

[1]朝鲜:指李氏朝鲜(1392—1910),朝鲜后期一般指光海君时期至高宗时期,即17世纪初至20世纪初。

[2]谚文(??):记录朝鲜语的表音文字,创制于15世纪朝鲜世宗时期。

[3]根据2022年下半年汇率,1万韩元约等于52元人民币;100万韩元约等于5200元人民币。

“哇,真的欸!用汉字写的九九乘法表,好神奇哦!”

“手抄本上添加了原文没有的内容,身价会更低,这本也就值个50万韩元吧。”

男主持人和嘉宾们一直在听他们对话,这时都笑了起来。让他来介绍旧书,没想到他竟带来一本便宜货,这笑声里怕是掺杂了几分讥嘲。

刘明愚从容地继续说了下去:“我之所以买下它,是因为围绕着这本书发生的故事。它原本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赵阿难’的老奶奶。老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忠清北道的沃川,从没离开过家乡,现在已经过世了。她出生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上不起学,只能去夜校学习。可她父亲见到女儿和陌生男人一起读书,大发雷霆,她连夜校也不能去了。”

“唉,好难啊,想读书却读不成。”女主持人一脸惋惜。

刘明愚回答道:“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夜校开在一间传统韩屋的厢房里,阿难奶奶就自己一个人在屋外,侧着耳朵去听屋里老师说话的声音。”

嘉宾们听了不约而同地叹息了一声。

“夜校老师也觉得阿难奶奶很可惜,就把这本《谚简牍》当成礼物送给了她。于是阿难奶奶站在夜校教室门外,一边听着里面传出来的讲课声,一边一页页地翻着这本书。”

刘明愚顿了一顿,缓缓为手中的《谚简牍》翻页。

“我们来看上边这一角,是不是颜色略微有些不同?

这可能是用大拇指蘸唾沫翻书导致的。这是翻了多少遍,才把书都翻到变色了。遥想当年,天寒地冻,她要呵气暖着手来翻书。夏日炎炎,她热得汗如雨下,又翻过了一页。只因为在那个时代,女性是被禁止读书识字的。”

此时嘉宾和主持人都不再说话,聚精会神地听他讲故事。刘明愚放下手中的《谚简牍》,凝望着镜头的方向。

他沉吟片刻,看上去似乎在压抑自己的感情:“生而为女,就无权读书,我甚至想象不出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仅仅因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阿难奶奶虽求知若渴,却没办法安心读书。可她并未放弃,依旧认真学习,所以我才认为它是我的藏书中最珍贵的一本。因为这本书里有那个沉重黑暗的时代,也有人们为了战胜那漫漫长夜,无论如何都要读书的执着信念。”

“唉,真是个令人难过的故事啊。”

女主持人感慨着,其他几位嘉宾也附和了一两句。等他们都说完了,男主持人说道:“所以,比起古旧书本身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刘教授,您更看重这本书承载的故事?”

“因为故事更能打动我。我还想向大家介绍另一本书。”

“那又是本什么样的书呢?我们拭目以待。”

男主持人说着过场的串词,刘明愚借着这个空当望向现场导演。只见现场导演打了个手势,一台摄像机转向了摄影棚一角。那里摆了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刘明愚带来的书全都被铺开展示在桌上。主持人和嘉宾们通过大屏幕看到了这些书,满脸都是惊叹。

女主持人对刘明愚说:“这些书的封面放在一起好像马赛克装饰画啊。”

“正是如此。这是1925年由光文堂出版的谚文小说《洪娘子传》,一共有十二册。按照第一册到第四册、第五册到第八册、第九册到第十二册的顺序摆放好,拼出来的就是洪娘子的脸。”

“封面设计都能有这样的巧思,咱们的老前辈可真是太厉害了。”

“他们应该是想着怎么能卖出去下一本,才设计成这样的。即使续篇没什么看头,为了完成拼图,恐怕也会有人买—比如我。”

刘明愚巧妙地开了个小玩笑,大家都被逗乐了。镜头在桌上摆放着的《洪娘子传》和笑着的嘉宾之间来回切换。

待大家都止住笑,刘明愚接着说:“20世纪20年代是这么一个时代:三一运动[4]遭到日本的武力镇压,死伤无数,运动随之落幕,成了一段沉痛的记忆。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继续独立运动而流亡到中国的东北和上海,留下来的人只能噤若寒蝉、忍辱偷生。日本假借‘文化治理’之名,非但不给人们喘息的机会,反而用更精巧的方式来压迫人民。《洪娘子传》正是在这个压抑到窒息的至暗时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