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二战各国伙食 > 第四章 日本篇03(第1页)

第四章 日本篇03(第1页)

第四章日本篇03

进入大正时代后,小松料亭的生意渐渐冷清。首先,以白沙青松出名的田户海岸于1913年被日本政府划为填海地区,使得小松失去了风景名胜的地利;其次,受到一战后世界范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衰退,消费力下降,小松的客源大量减少;再次,受经济危机冲击,横须贺的服务行业从业者生活困顿,为了改善待遇而举行了罢工。

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山本小松于1919年被迫关闭料亭,专心经营艺伎馆“大和屋”。

小松料亭里保存的著名海军军人的手迹:上方横幅由冈田启介手书,下方字幅由左至右分别为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铃木贯太郎、上村彦之丞和东乡平八郎工,小松料亭于1923年11月重新开业。小松新店为两层木造建筑,面积约175坪,周边空地都修成幽雅的日式庭院,以花草竹石精心装饰。料亭重开得到许多海军军官的捧场,生意逐渐重回正轨。同时,向贵宾求赐墨宝的传统也被延续下来,后来在昭和时代叱咤风云的海军大人物,比如铃木贯太郎、冈田启介、山本五十六等人都在小松料亭留下了手迹,令小松成为一面亮堂堂的金字招牌。

虽然小松料亭东山再起,但是年届七旬的山本小松却为继承人的问题苦恼不已。小松终身未嫁,先后收养了两个侄女,悉心培养,以期继承衣钵,不想她们都嫁给了海军军官,无心接手经营,后继乏人成了小松的心病。1924年,小松将刚满15岁的侄外孙女吴东直枝收为第三个养女,改名山本直枝,后者不负厚望,后来成为小松的二代掌门人,打理生意直到平成时代。1925年,在纪念开店40周年之际,小松料亭开始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扩建。1927年,18岁的山本直枝与逗子木材店的二公子桐谷耕二结婚,同年正式接过料亭的经营权。1930年,日本与英美签订《伦敦海军条约》,引发不少年轻海军军官的不满,他们跑到小松店内,将支持缔约的冈田启介大将书写的匾额取下来丢进池塘里泄愤。

1933年至1934年,在山本直枝的主持下,小松料亭开始新一轮扩建,将原有建筑西侧的庭院推平,另建新馆,在1923年至1925年间建成的店面则被称为旧馆。新馆一楼设有西式包厢与7间和式包厢,其中西式包厢曾经招待过山本五十六等高级将领,并且沿用到战后,成为旧日本海军资料的展示厅。7间和式包厢分别采用紫檀木、枫木、柏木等名贵木材进行装饰,室内家具陈设也都用珍贵木材制成,格调高雅奢华,以符合来宾的尊贵身份,其中一间以枫木装饰的包厢经常用来接待横须贺镇守府长官等海军高官,因此被称为“长官包间”。新馆二楼是两间连通的大宴会厅,连同走廊面积达160块榻榻在绿树掩映下的小松新馆,是在二代掌门人山本直枝主持下于昭和初年修建的米,十分宽敞,用于举行大型宴饮活动。二楼房间的装饰同样毫不吝啬地使用高档木料,房间中粗大的黑檀木梁柱价值不菲。同时,新馆采用了单立柱倒三角桁架结构,比旧馆更加结实耐用。毫不意外,小松新馆使用的高级木料都是由山本直枝的婆家逗子木材店提供的。

山本小松将生意交给养女后,仍然在背后给予指导,还经常出席店内的宴席。1935年,山本小松在隆重庆祝了自己的88岁大寿后,就在旧馆二楼新建的房间里过起隐居生活,不再过问店内事务。山本直枝成为料亭的最高管理者,延续一贯的经营路线,与海军高层过从甚密,小松始终扮演着海军御用料亭的角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小松的常客,已经出任第4舰队司令长官的井上成美中将找到山本直枝,希望小松料亭能在前线开设分店,为出征的军官提供服务。已经退休的山本小松对此非常赞成,山本直枝也表示同意。最初计划在新加坡开分店,但考虑到那里陆军居多,又远离前线,于是改设在第4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特鲁克群岛,那里后来成为联合舰队在南太平洋前线的大本营,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众多舰艇都将停泊在那里。在海军的大力协助下,小松料亭分店于1942年7月在特鲁克群岛的夏岛开业,命名为“特鲁克·松”,起初有20~30名厨师、艺伎和其他服务人员从本土远赴特鲁克,后来又增加了50~60人,小松分店的服务水准与总店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受到舰队上下的热烈欢迎,包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在内的各级军官都经常前往聚餐玩乐。小松还计划在拉包尔开设第二家分店,但由于战况恶化,未能实现。

1943年4月19日,小松料亭的创始人山本小松去世,享年94岁。就在前一天,小1935年7月,时任“比睿”号舰长的井上成美大佐在卸任前在小松举行送别宴会,与客人和店内员工合影,前排穿深色和服者就是已经隐居的老店主山本小松松的老主顾山本五十六大将在所罗门前线被美军飞机伏击殒命。随着联合舰队主力从特鲁克撤回本土,小松分店的生意大不如前。1944年3月30日,特鲁克基地遭到美军舰载机群的大规模空袭,小松分店也被破坏,并有人员伤亡,被迫停业。战后不久,井上成美特地拜访了山本直枝,拉着她的手就开设分店的事情向她表示歉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小松料亭也随之闭门休业。自从建店以来小松就与日本海军联系密切,眼看海军的惨淡结局,山本直枝感到心灰意冷,打算与海军共命运,将店铺转让给他人经营。然而,随着美军的到来小松的命运出现了转机。8月30日,美军进驻横须贺,将原横须贺镇守府官厅改为驻军司令部,留守日军人员被赶出来,只能借用停业的小松料亭作为临时办公地点,后来又将部分房间作为跟美军接洽的外务省职员的宿舍,因此美军人员也经常出入小松办理公务。山本直枝借机向美军官员旁敲侧击,打探可否重新开门营业。美军正愁没有地方给驻军官兵提供休闲餐饮服务,山本的想法正中下怀,受到美军欢迎。1945年10月,小松料亭作为横须贺盟军司令部指定的第一号饭店重新开张。

前不久还想着与海军同生共死的山本直枝迅速转变角色,开始挖空心思地迎合新客人,她在店内改建了西餐厅、酒吧和音乐沙龙,请来了爵士乐队和西餐厨师,增加了很多符合美军官兵趣味的娱乐设施,陪酒女郎更是不可缺少。总而言之,在战后初期的混乱时局中,小松渐渐适应了新的时代,由日本海军御用料亭变成了美军钦定的军人俱乐部。许多进驻横须贺的美国海军军官也和他们先前的对手一样喜欢上了小松。为了更好地为美军官兵提供服务,山本直枝决定对店员进行英语培训,她想到了战后在横须贺长井隐居的井上成美,精通英语又交情匪浅的井上当然鼎力相助,还亲手编写了针对小松店员的英语教材,教授在餐饮服务中必要的实用英语会话。此举效果极佳,令美军官兵大有宾至如归之感,自然客似云来,小松料亭里的灯红酒绿与战后日本的满目疮痍形成火灾扑灭后小松料亭的残垣断壁,这座百年老店连同店内保存的历史资料被付诸一炬了鲜明对比。

1952年,日美签订《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为了庆祝和约生效,山本将小松旧馆的一部分改建为夜总会,招待驻日美军和陪同前来的日本人,此时一些旧海军中的昔日熟客也重新现身小松。1955年,小松料亭迎来了70周年店庆,以此为契机在新馆基础上又增盖了两层瓦顶楼房,扩大了经营规模。战后的横须贺是美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重要基地,战前横须贺海军料亭中唯一存活到战后的小松也继续为美军和自卫队官兵服务,同时还保存了许多旧日本海军的传统痕迹,特别是那些海军将领的墨宝,成为了解日本海军历史的珍贵资料,吸引着不少旧海军军人前来感怀往事。2003年,小松旧馆的一半建筑被拆除,用于新建公寓,战后改建的夜总会也被拆掉,但修建于大正时代的玄关和采用名贵木料装饰的新馆继续保留。

2016年5月16日,小松料亭突发火灾,当天是星期一,正好是闭店公休,因此店内无人发觉火情,还是一位路人发现后报警。横须贺消防局派出23辆消防车前往灭火,当消防员赶到时,火势已经失去控制,加上小松新馆以木制材料为主,火势猛烈,浓烟弥漫,连附近公寓的居民都被迫暂时疏散。这场大火在燃烧了14个小时后才被扑灭,但整座店铺被烧成白地,所幸无人伤亡,至于起火原因至今没有查明。就这样,拥有百年历史的小松料亭带着有关日本海军历史的记忆在冲天烈焰中消失于人世间。

最强战舰亦是最豪海上饭店——“大和”舰饮食传说1945年4月1日,美军登陆冲绳岛。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海军策划了一项疯狂的计划,派出堪称联合舰队最后象征的“大和”号战列舰前往冲绳海域实施单程的特攻作战,炮轰美军登陆舰队,进而抢滩搁浅,作为水上炮台做垂死一搏,此次行动被称为“天一号作战”。4月6日下午,由“大和”号、“矢矧”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特攻舰队在第2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指挥下,从德山湾启航,作为“一亿总特攻的先锋”

踏上不归征途。谁都没想到,舰队出发后不久即为美军潜艇发现。次日上午,位于冲绳以东海面的美国海军第58特混舰队派出的侦察机于九州以南海域发现日军舰队行踪,随即从11艘舰队航母上起飞了386架舰载机前往围攻“大和”号。中午时分,如同乌云般的美军机群出现在日军舰队前方的天际线上,而舰队上空没有一架日军飞机提供掩护。

4月7日12时30分,美机发起第一波攻击,日舰队防空火力全开,拼力抵抗,怎奈众寡悬殊,“矢矧”轻巡洋舰和“滨风”号、“朝霜”号驱逐舰被击沉,“矶风”号和“凉月”号遭重创,“大和”号也被命中2枚炸弹和1枚鱼雷,航速下降,但凭借舰体硕大,装甲坚厚,继续向南进击。从13时20分到14时15分,美军飞机又发动了第二波和第三波攻击,“大和”号成为众矢之的,遭到集中攻击,至少被8枚鱼雷和15枚炸弹命中,大量进水后舰体倾斜。14时02分,伊藤中将下令弃舰,但为时已晚,3分钟后“大和”号开始倾覆,大部分舰员都失去了逃生机会。14时23分,沉没中的“大和”号发生剧烈爆炸,冲天而起的浓重烟柱连200千米外的鹿儿岛都能看到。遭到重创的“矶风”和“霞”号驱逐舰无法航行,被迫自沉,最后仅有“雪风”等4艘驱逐舰侥幸返航。日军舰队伤亡3700余人,仅“大和”号就有2700余人殒命,全舰幸存者不足十分之一。尽管“大和”号装备了上百门防空火炮,但其作战效率极为低下,整场战斗日军仅击落10架美机,造成12名飞行员阵亡。

“大和”特攻是日本海军水面舰队的最后一次出击,全体舰员抱定必死的信念全力奋战,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高射炮组乘员在美机炸射下死伤惨重,境况惨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大和”舰体内部的厨房里也同样进行着激战,60余名主计科成员全体上阵,抓紧时间为舰员制作战斗餐。可叹的是,号称“大和饭店”的“大和”号在日本海军中素以饮食丰盛精美而著称,但在终结之战中为舰员提供的最后午餐不过是极为普通的盐水饭团,其做法简单至极,只是将煮好的米饭撒上盐,握捏成团,然后用洗净的竹笋皮包上而已。为了节约时间,“大和”号的主计兵采取了特别做法,在捏饭团时戴上用高浓度盐水浸泡过的军用手套,这样捏成的饭团自带咸味,无需另外撒盐。根据记录,每份饭团会配一份副食,其内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腌萝卜咸菜,另一种是牛肉大和煮罐头。这两种搭配都可能存在,视配置的岗位不同而有所选择。

表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最后一战的画作,包括该舰在内的6艘战舰被美军飞机击沉,伤亡3700余人当时,“大和”号上有约3000名官兵,按照每人3个饭团的分量,需要制作近1万个饭团,主计科每人平均要做超过160个饭团,此等作业强度不亚于甲板上的殊死战斗。

主计兵不知疲倦地将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一个接一个地捏成饭团,然后三个一组用竹笋皮包好,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将手浸在冷水中降温,即使隔着军用手套双手也被烫得又红又肿。主计兵还要把做好的饭团送到各个岗位上,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项豁出性命的任务,一些主计兵在送餐后再也没有回到厨房。总之,“大和”号的主计兵也和其他舰员一样,以必死的觉悟迎接最后时刻的到来。

“大和”号的最后一餐居然是简陋的盐水饭团,相比“大和饭店”的显赫名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不过考虑到必死之结局,估计手艺再好的大厨也没有心思调理美味佳肴了吧,在黄泉路上对付个半饱,别像陆军那样做个饿死鬼就可以了。不过,“大和饭店”倒不是浪得虚名,其饮食之精致就算与海军素有嫌隙的日本陆军亦为之叹服。

1942年9月24日,大本营陆军参谋辻政信中佐奉命前往日美正激烈争夺的瓜岛,途经特鲁克时前往“大和”号拜访山本五十六大将。在看到巍峨如山的“大和”号时,他喃喃自语道:“海军马鹿竟然花费如此多的人力财力建造这样的军舰!”辻政信登上甲板后,又被“大和”号的巨炮所震惊,半信半疑地问随行的陆军军官:“海军真的能发射这玩意?”让辻政信等陆军人员惊讶的不仅是“大和”号的体形和武备,还有舰上的伙食。

当天辻政信等人在“大和”号上享用了美味的盐烤鲷鱼和鲷鱼刺身,外加冰啤酒,食物都装在精致的黑漆餐盘内。辻中佐禁不住又是一番嘲讽:“海军还真是奢侈!”然而,在同一时刻的瓜岛前线,陆军士兵正嚼着生米、啃着咸萝卜干,忍饥挨饿进行着高强度的战斗,他们粗陋的饮食和糟糕的供给情况与海军旗舰上的精美料理实在是天壤之别!实际上,这顿饭不过是海军依据来访者的级别提供的普通一餐,而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和”号及其姊妹舰“武藏”号始终保持着冠绝全军的高标准食宿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和级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高战后日本商家复刻的“大和”舰最后一餐:

达72000吨,航速27节,装备9门460毫米巨炮,可以将1。4吨重的炮弹打到42千米开外,威力超过当时任何口径的舰炮。舰体要害都有厚重的装甲保护,最厚处达到650毫米,连烟囱里都装上了装甲,针对水面炮击的抗打击能力极强,因此被日本海军吹嘘为“不沉の战舰”,被视为决定胜负的终极武器。“大和”号和“武藏”号都担任过联合舰队旗舰,堪称日本海军的象征。然而,讽刺的是,这两艘威力无匹的超级战舰在整个战争期间从未得到与美国战列舰队正面对轰的机会,大部分时间都在柱岛和特鲁克的锚地中悠闲度日,直到战局危殆才被推上火线,双双被美军航母舰载机送下海底,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相对大和级可怜的战绩,它们更为出名的还是舰上优越舒适的居住条件和丰盛奢侈的餐饮水准,获得了“大和饭店”和“武藏旅馆”的绰号。

大和级舰体硕大,住舱空间宽裕,人均居住面积达3。2平方米,是长门级战列舰的1。2倍,是白露级驱逐舰的3倍!在日本海军舰船上,水兵基本上都睡吊床,而在大和级上连普通水兵都能睡床铺,还有私人储物箱,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大和级的军官舱,尤其是高级军官的住舱都装修考究,设施齐全,据说在建造时特意参考了大型豪华客轮头等舱的设计风格和装修标准。大和级还配置了完善的空调系统,由东京芝浦电气公司制造,值得注意的是,战列舰上的空调设备首先是为了确保弹药库的安全和弹药的稳定。日本海军历史上多次发生弹药库爆炸事故,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而且发射药对于温度十分敏感,其性质变化有可能改变炮弹的射程和弹道,最终影响命中精度,因此弹药库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保持在7度到21度之间,湿度在80%以下。大和级的空调系统功率充沛,完全有余力为住舱提供冷气,即便在热带海域作战舱室内依然凉爽宜人,还能支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也是日本海军的象征持大型冷库的运行。

大和级住得舒服,吃得更不赖,其饮食供应首先在于物资充足,数量庞大。“大和”

号的正常编制为2300人,包括150名军官和2150名士兵,而在战争期间多维持在2500人左右,到战争后期更增至3000人以上。即便按照最低人数,“大和”号的厨房每天都要制作6900份饭菜。日本海军规定,官兵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至少3300大卡,相当于食用900克米麦饭、300克蔬菜和180克肉或鱼,以2500人计算,这意味着“大和”号一天就要消耗2。25吨米麦、0。75吨蔬菜、0。45吨肉类,总计约3。4吨,在作战时“大和”号每次补给最低携带供全舰食用一个月的粮食,而远航时将增至三个月,这就是说“大和”号装载的粮食少则100吨,多则在300吨以上。为了容纳如此之多的粮食,“大和”号在各层甲板设有40余个仓库,用于储备大米、麦子、味噌、酱油、砂糖、罐头等食品,肉类、鱼类、新鲜果蔬则保存在第二船舱甲板的大型冷库内,其容积达223立方米,是长门级的2倍,是妙高级重巡的3。3倍,其内部又细分为蔬菜库、鱼肉库、禽肉库和冰库。由于食品仓库遍布全舰,主计兵们每天搬运食材就是一项非常考验脑力和体力的工作,新兵如果忘记地点或拿错食材而耽误备餐,少不了要被老兵用“海军精神注入棒”

教训一番。对了,主计科是用大号饭勺打屁股。

如此众多的食材都要在舰内厨房变成美味佳肴,“大和”号设有两处厨房,分别是船体后部右舷上甲板的水兵厨房和左舷对称位置的军官厨房,都有用于通风和照明的天窗和舷窗。前者为士兵准备伙食,后者为军官烹饪菜肴,又细分为士官厨房、舰长厨房和长官厨房。在士兵厨房工作的大多是大头主计兵,而在军官厨房服务的要么是经验丰富的老炊事兵,要么就是从岸上雇佣的厨艺高超的民间大厨。士兵厨房做好饭菜后就置于配餐箱内,放在配餐架上由水兵以班为单位自行领取,配餐架连通有蒸汽管道,保证饭日本海军主计兵们正在处理食材,在“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