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弗农在1740年发布命令,要求朗姆酒必须掺水饮用,从而确立了英国海军朗姆配给的传统规则
配给被直接称为“朗姆配给”(RumRation)。
风帆时代在军舰上当水兵绝对是一件既苦又累,还随时可能掉脑袋的高危职业,当时的水兵都来自社会底层,或为生计所迫从军谋求温饱,或根本就是被抓来的壮丁。他们在军舰上不仅受尽漂泊之苦,还要从事繁重的劳作和训练,吃着粗劣难咽的食品,深受严苛纪律的约束,忍受老兵和军官的刁难斥责,轻则挨顿鞭子,重则绞架伺候,如果碰上海战,断胳膊掉腿甚至葬身大海都只能听天由命。在饱受煎熬的航海生涯中,对于缺乏娱乐的水兵而言,每天饮酒求得片刻放松就成为一种解脱和消遣。相比酒精度数较低、多喝不醉的啤酒,朗姆酒度数较高,味浓而劲足,少饮即醉,因此受到水兵的热爱,将其视为快乐和活力的源泉,宁可受罚吃点皮肉之苦也不愿失去朗姆酒的配给,军官深知朗姆酒对于水兵的重大意义,于是将增减朗姆酒配给作为重要的奖惩手段。
朗姆酒虽然有效调节了水兵的情绪,有利于保持士气,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英国海军最初配给烈酒是将未经调制稀释的纯正酒汁直接分发给水兵,让他们混着水喝,但朗姆酒的魔力造就了一大批贪杯之徒,他们一般不会将酒和水混合饮用,而是单独饮酒。而且有的人觉得配给的量太少,就会通过出钱购买或赌博的方式获取他人的配额,来满足自己酒瘾,甚至有人将每日配给积存下来,然后一醉方休。军舰上的老酒鬼们都不喜表现1805年10月21日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中将中弹倒在“胜利”号甲板上的画作,他的遗体被保存在朗姆酒桶内运回英国欢冲淡的朗姆酒,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测试酒精浓度的简单方法,就是将朗姆酒和黑火药混合,如果度数够高(至少有50度),经过酒汁浸泡的火药仍然能够点燃。不过,大量饮用高度烈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水兵的健康,而且醉酒的水兵常常行为失控,打架斗殴,冲撞长官,无法正常执勤,严重破坏了军舰上的纪律和秩序,反而削弱了军舰的战斗力。
1739年,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爱德华·弗农(EdwardVernon)海军中将奉命率领一支舰队远征加勒比海。在朗姆酒的原产地,英国水兵得到更多的机会痛饮佳酿,导致军中因酗酒引发的问题日趋严重,最后弗农中将于1740年8月21日发布了一项著名的命令,要求每日分发给水兵的朗姆酒必须掺水之后饮用,酒与水的比例为1比4。这项命令实际上恢复了海军配给烈酒的初始目的,即解决淡水变质的饮用问题。将水与朗姆酒混合饮用有三点好处,一是酒精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降低导致疾病的概率;二是酒香能够消除变质淡水的臭味;三是经过稀释的朗姆酒度数较低,不易喝醉,而且掺水后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能够防止水兵私下囤积烈酒。
此外,弗农还改变了每日配给朗姆酒的时间,之前是在每天中午11时到12时之间配给,他下令改为一天配给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到12时和下午4时到6时。这样水兵们在完成上午和下午的工作之后都能饮酒放松,每次饮酒量比较少,不会喝醉,而且对于私藏烈酒的行为将给予严厉惩罚。弗农的命令有效解决了军舰上的酗酒问题,虽然引起不少酒徒的不满,但仍然在整个英国海军中推行,最后在1756年成为一项固定制度,并沿用了200多年。弗农因为下令饮用掺水朗姆酒而在英国海军的历史上留下了特殊印记,因为他爱穿由格罗格兰姆呢制作的外套而获得了“老格罗格”()的绰号,于是水兵们将兑水的朗姆酒也称为“格罗格”(Grog),这一称呼流传下来,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掺水烈酒的泛称。弗农由于战功卓著晋升海军上将,退役后从政并担任国会议员。
弗农因为确立了英国海军的朗
姆酒配给制度而青史留名,而另一位海军中将则为朗姆酒增添了更为传奇的声誉,他就是英国海军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舰队统帅霍拉
肖·纳尔逊(HoratioNelson)。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大胜法西联合舰队,令当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放弃了入侵英国的企图,拯救不列颠于危难之际。纳尔作为博物馆舰的“贝尔法斯特”号轻巡洋舰,使用模型再现了分配朗姆酒的情景
逊因此被视为英格兰的民族英雄,不幸的是他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中弹身亡,倒在旗舰“胜利”号(HMSVictory)的甲板上。
为保证纳尔逊的遗体在运回国内安葬前不腐烂,军官们决定将遗体置于一个朗姆酒桶中,浸泡在深黄色的酒水之中。当舰队返回英国时,人们打开酒桶盖惊讶地发现遗体还在,桶里的朗姆酒已经涓滴未剩。在将纳尔逊的遗体移出酒桶后,经过仔细检查发现酒桶底部被人用钻头钻了一个小洞,所有的酒就是从这个洞被偷喝殆尽,据说这是军舰上的水兵希望获得纳尔逊那样的英雄气概而钻孔偷酒。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浸泡遗体的朗姆酒并未被偷喝,而是被青年军官拿去开酒会,以表达对天才统帅的崇敬和缅怀。这则故事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但无论纳尔逊与朗姆酒的逸闻是否属实,崇尚英雄的英国人都会选择相信这是真事,从此之后朗姆酒在英国海军中获得了一个更加响亮且寓意深远的名字——“纳尔逊之血”(Nelson'sblood)。
自弗农时代之后的两百多年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上每天定时定量配发朗姆酒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规则,无论平时战时都得到严格执行。1756年,英国海军又规定在配给的朗姆酒中加入柠檬汁或酸橙汁以预防败血症。随着海军从风帆时代进化到钢铁蒸汽时代,海军水兵已经能够得到充足的淡水供应和医疗保障,彻底告别了发绿变臭的饮水和败血症的威胁,似乎失去了配给朗姆酒的必要,但英国海军依然将这项供给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仿佛每次饮下琥珀色的酒汁就能从纳尔逊等先辈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朗姆配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规范和仪式,成为英国海军悠久传统和海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海军配给朗姆酒始于1655年占领牙买加,从17世纪中叶开始,朗姆酒就成为英国海军最重要的供给品之一。数百年来,供应英国海军的朗姆酒主要产自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属于酒精浓度较高的浓香型朗姆酒,其度数通常在47度到54度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特供英国海军的朗姆酒品牌直到今天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牌。最初朗姆酒配给是面向全体舰员的,包括军官、士官和水兵,但军官在饮食上较士官和水兵更为自由,在饮品上也有更多的选择,对于是否领取每日配英国海军分发朗姆酒的传统工具“朗姆桶”,配有不同容量的酒杯给的朗姆酒态度较为随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海军明确规定取消军官及准尉的朗姆酒配给,此后只有士官和水兵能够继续享有此项配给。此外,配给士官的朗姆酒不必兑水,而供给水兵的朗姆酒必须按照弗农当年的命令掺水后来再进行分配。当然,士兵可以选择不领取朗姆酒,作为替代他可以得到每天3便士的补助,不过很少有人会放弃饮酒的快乐。此外,年龄不满20岁的水兵不能领取朗姆配给,那些由于过失犯错而受罚的水兵也可能被取消配给或者领取掺入更多水的酒。直到20世纪初,在英国战舰上还会对醉酒或工作疏忽的士兵实施配给“六分水格罗格”(sixwatergrog)的惩罚,即只给按照1比6的酒水比例冲淡的朗姆酒。
近代以来,英国海军中的“朗姆配给”已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习俗,具有特定的称谓和形式,比如水兵将每日配发朗姆酒的时间称为“提神”(Upspirits),显然每当这一时刻到来,所有水兵都会提起精神。在分配朗姆酒时要使用特制的酒桶,被称为“朗姆桶”
(RumTub),它使用上等橡木制成,外表经过精心打磨和装饰,装有锃亮的黄铜桶箍,桶壁上饰有黄铜铭文“上帝保佑吾王”。根据在位君主的性别,桶上的铭文会有两种形式:TheQueen,GodBlessHer(上帝保佑女王)或TheKing,GodBlessHim(上帝保佑国王)。
“朗姆配给”要遵循固定的程序,就像白金汉宫的警卫换岗一样成为舰上每天必行的1940年,“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上的水兵在分配朗姆酒仪式。在配给开始的时间,水手长就会用哨子吹响特定的哨音,向值班士官发出信号,后者立即前往后甲板从一名军官手中接过储酒室的钥匙,然后在一名箍桶匠和一小队陆战队员的护卫下前往储酒室,按照配给所需的分量将朗姆酒倒入酒桶中。两名陆战队员将酒桶提到甲板上,并在两边警卫,然后开始以舰上食堂为单位按顺序领取,每个食堂派出一名代表来领酒,他们被称为“朗姆水手长”(RumBosun)。首先是士官食堂的“朗姆水手长”带着酒罐前来,一名陆战队中士会在司务长的指导下将未兑水的朗姆酒按量舀入酒罐中。在士官食堂领酒完毕后,剩下的朗姆酒就会在一个大桶中与定量的水混合成为“格罗格”。调制完成后,水手长会再次吹响哨子,各个水兵食堂的代表就提着酒罐前来领酒,在值班士官的监督下陆战队中士用勺子将酒按量舀入酒罐。最后桶中如果还有残酒,就当众倒入海中,以示不能私藏。“朗姆水手长”们将酒罐拿回食堂后,再根据规定的配给量分配给每一名舰员。值得一提的是,水兵用来饮用朗姆酒的杯子严格区别于其他的杯子,在水兵中间流传着一种习俗:朗姆酒杯在清洗时只洗外面,不洗内部,因为水兵们相信杯底的残酒会让下次倒入的酒更加醇厚。如果遇到重大纪念日或王室事件时,或者舰员因为表现出色而获得奖励时,军官会下达“连接主桅操桁索”(Splicethemainbrace)的命令,向全体舰员或有功人员分发额外的朗姆酒,以示庆祝或奖励。
英国海军配给朗姆酒的习惯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海军,尤其是属于英联邦国家的海军,比如加拿大海军和新西兰海军都保持了同样的习惯,但澳大利亚海军没有继承这一传统。不过,在英国战舰上服役的澳大利亚水兵同样可以享有获得朗姆配给的权利,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1921年。创建于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海军最初也像英国海军一样每1970年7月31日,一艘英军护卫舰的官兵们聚集在甲板上,享用最后的“朗姆配给”
管理造成隐患,因此自19世纪初以来,英国海军高层一直试图取消朗姆酒配给,但来自基层官兵的反对和传统的惯性使得这个目的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才最终达成。
1824年,英国海军决定将每日配给的朗姆酒分量减半,由每人每天12品脱(280毫升)减少至14品脱(140毫升)。1850年,英国海军部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讨论取消朗姆酒配给的问题,最后决定进一步削减配给量,改为每人每天18品脱(70毫升),同时每日配给次数由两次改为一次,取消下午4时到6时的配给,上午的配给时间调整为11时至12时。进入19世纪下半叶,随着禁酒运动在欧美国家的兴起,英国海军的朗姆酒配给制度受到更大的冲击,军官的朗姆酒配给于1881年被取消,准尉的配给也在1918年被禁止,但基层士官和水兵仍然可以保证每天享用一次朗姆酒,虽然分量较之前减少了很多,但兑水比例相应降低,在二战结束前通常为1比3,战后又改为1比2。
1969年12月17日,英国海军部针对东伍尔维奇郡议员克里斯托弗·梅休(ayhew)关于朗姆酒配给的质询给予书面回复,在文中明确表示:“配给朗姆酒的做法已经难以同高标准的工作效率相协调,如今舰艇上每一位成员的职责都与精密复杂的机械和系统相联系,每一名成员的生命都依赖于准确的操作。”言下之意,贪杯英国海军“约克”号驱逐舰的水兵在分配朗姆酒,今日只有在重大纪念日里英国女王才会下达命令,向海军官兵分配朗姆酒误事带来的严重后果将威胁到全舰的生存。海军部的这一表态在议会中引发了激烈争论,1970年1月28日夜间,下议院就朗姆酒配给的存废问题举行辩论,后来被称为“朗姆酒大辩论”。议员们经过1小时15分的激烈讨论,于22时29分得出最终结论:朗姆酒配给已经不合时宜。在得到议会的支持后,海军部正式宣布自1970年8月1日起停止已经延续3个世纪之久的朗姆酒配给制度。
1970年7月31日,在英国海军的舰船上最后一次进行每日例行的“朗姆配给”。当天上午11时船钟敲响六次后,水手长们吹响了哨子,不少水兵领酒时在手臂上佩戴了黑纱,表示对朗姆酒配给制度的怀念,他们在饮下最后一杯朗姆酒后将酒杯抛入海中,以示告别。在一处训练营地,海军官兵还举行了模拟葬礼,宣告朗姆酒配给制度的寿终正寝。此后,英国水兵将这个日子称为“黑色杯日”(BlackTotDay)。作为补偿,英国海军恢复了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就取消的啤酒配给,允许每名水兵每天购买3个半品脱的啤酒。继英国海军之后,加拿大海军在1972年3月31日也取消了朗姆酒配给,但这项制度在新西兰海军中仍保留了20年,直到1990年2月27日才最后停止。至于美国海军,早在1862年9月1日就停止在军舰上配发烈酒了。
虽然朗姆酒配给作为一项制度已经被终止了,但把朗姆酒作为奖励的传统被保留下来。在1970年之后,只有王室成员(通常是伊丽莎白二世本人)才有权下达“连接主桅操桁索”的命令,通常是在重大纪念日表示庆祝,比如特拉法尔加海战200周年纪念日、英国女王登基纪念日等等。在2010年加拿大海军建军100周年时,伊丽莎白二世以英联邦国家元首的身份向加拿大海军下达了“连接主桅操桁索”的命令。2012年,为了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国海军官兵也得到了配发朗姆酒的奖励,在这一刻他们重新举起酒杯,饮下滋味醇厚的酒汁,去感受那份曾经充满在纳尔逊血管中的豪迈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