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二战各国士兵食物 > 第四章 日本篇(第2页)

第四章 日本篇(第2页)

美军飞机一波接一波前赴后继地突击虽然未能给日军造成实质性损害,但也让日军疲于应付,牵制了日军战斗机和防空火力。更凑巧的是日军侦察机又发回发现美军舰队的情报,而空袭中途岛的飞机也同时返航归来,这让南云中将陷入两难困境,是立即出动待命飞机搜寻攻击美舰,还是先回收飞机再全力出击,最后南云选择了后者,然而时机转瞬即逝。就在日军航母忙于加油补弹,进行出击准备之际,来自美军“企业”和“约克城”号的大队SBD俯冲轰炸机飞临战场。美军飞行员幸运地铺捉到日军的破绽,从高空俯冲而下,短短几分钟内“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就连续中弹,堆积在机库内的弹药发生殉爆,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机动部队的战力瞬间损失四分之三,仅剩“飞龙”号航母,悍勇的山口多闻少将收拢了残余的飞机,发起绝地反击,成功重创了“约克城”号,该舰在撤退时被日军伊-168潜艇击沉。然而,这一战果已经无法改变中途岛海战的结局,“飞龙”号也在当天下午被美军舰载机发现并击沉。至此南云机动部队的4艘精锐航母全军覆灭,日军的中途岛作战一败涂地,在后方坐镇“大和”号的山本大将试图以战列舰夜间追击美军航母未能成功,只能无奈收兵。

对于突变而危急的战况,始终在甲板下忙碌的主计兵们是很难知晓的,但高桥孟因这幅画作表现了中途为奉命前往上层甲板的蔬菜库取食材,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在距离‘雾岛’号大约2000米的海面上,一艘我军航母已经被笼罩在熊熊的火光之中……那一瞬间,我十分怀疑眼睛看到的一切,然而那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我们的友舰中弹起火的悲惨情景。至于这艘燃烧的航母是‘赤城’号,还是‘加贺’号,我无法确定。我看到火焰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四处蔓延,舰桥以下都被浓烟遮蔽无法看到,我隐约看到在飞行甲板后部有黑色的物体落入海中,那会是什么呢?总之,我似乎看到了不应该看到的东西。我心中充满恐惧,目瞪口呆地看着拖着黑烟继续与我们同行的友舰,不知不觉中泪水溢满了眼眶。”

当天“雾岛”号上的气氛是压抑而沉默的,每个人都默默工作,不愿言语,舰内广播也没有像袭击珍珠港时那样不时兴奋地播报战况,只是偶尔发布简单的命令。后来舰员们看到了转移来的伤员,病房内人满为患,每天都有人死去,高桥还偶尔听到举行海葬时的枪声,总之所有人都清楚他们输掉了这场海战。在落败中途岛的当天晚上,“雾岛”号的厨房制作了年糕红豆汤作为宵夜,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甜品,将红豆、水、白糖和少量盐放入锅中煮成甜汤,将糯米粉和小麦粉加水慢慢揉合,揉成面团后做成大小易于食用的丸子,放入锅中与甜汤同煮,待丸子煮熟后即可连同甜汤一起盛出食用。然而,这甜甜的红豆汤又怎能冲淡海战失利、损兵折将的苦涩呢?

零战飞行员的空中快餐——卷寿司1942年8月7日晨,一封来自远方的急电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驻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在中途岛海战当晚,“雾岛”号制作了年糕红豆汤,以冲淡战败的苦涩的日本海军第8舰队司令部:“庞大的美军船队在强有力的海空支援下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

(Tulaghi)奇袭登陆,当地警备队及设营队正在苦战中。”美军的突然进攻出乎日军大本营的预料,尽管两个月前在中途岛遭遇惨败,日军大本营依然判断美军的反攻最早也要在1943年才会开始,起初认为美军登陆不过是试探性的“威力侦察”。

然而,美军此次代号“瞭望塔”的行动绝非侦察,而是派出精锐的陆战1师2万余众强袭登陆,志在夺取瓜岛上即将完工的日军机场,消除日军对美澳交通线的威胁,并吹响对日反攻的号角。

无论美军意图如何,在充满进攻思维的日本军人脑子里,对此举的第一反应必然是立即反击。驻拉包尔的海军部队行动迅速,当天原定轰炸莫尔兹比港的空袭计划临时改变目标,第4航空队的27架一式陆攻在台南航空队的18架零战掩护下长途奔袭瓜岛,准备给予美军以迎头痛击。在当天奉命起飞的日军飞行员中,就包括台南航空队的零战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一等飞行兵曹。

坂井三郎于1916年8月26日出生在日本佐贺县的农家,因为学业不佳且生性顽劣而中学辍学,回家务农。坂井自述从小梦想成为飞行员,曾两度报名参加“海军少年飞行兵”的征募,均因为学历不足而被淘汰。不服输的坂井不顾家人反对于1933年志愿加入海军,在接受了严苛的新兵训练后成为普通水兵,并进入海军炮术学校进修。他通过刻苦努力补足了文化上的短板,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榛名”号战列舰担任二号主炮塔炮手。在当时盛行大舰巨炮主义的日本海军中,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但坂井初心不改,始终以成为海军飞行员为人生目标。1937年,坂井三郎终于愿望成真,加入霞浦航空队接受飞行训练,尽管年龄偏大,但坂井训练认真勤勉,显露出飞行天赋,在第38期操纵练习生中以第一名毕业,并得到了天皇恩赐的银表作为奖励,还获得了驾驶战斗机的资格。

坂井三郎的空战之路始于侵华战场,他于1938年10月作为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的一员,在汉口空战中驾驶九六舰战击落了1架中国空军的苏制伊-16战斗机。1940年10月,坂井调入高雄航空队,座机更换为新锐的零式战斗机,并于次年4月再度逞凶华夏,参与了残暴的重庆大轰炸,先后击落2架苏制战斗机。在1941年10月作为一名空战老手调入台南航空队前,坂井在中国战场上至少取得了4次空战胜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零式战斗机王牌坂井三郎,先后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作战

坂井三郎在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战场的空战中再添斩获,跻身王牌行列。1942年4月,台南航空队进驻新几内亚莱城(Lae)基地,在与驻守莫尔兹比的美澳空军的较量中,坂井三郎大放异彩,战绩突飞猛进,并与另外两名王牌西泽广义和太田敏夫一道被视为南太平洋前线最出色的零战飞行员。关于他们3人最传奇的逸闻是在1942年5月27日战斗任务结束后,3人结队擅自飞到盟军机场上空进行了高难度的编队特技飞行,以示炫技。不承想次日盟军飞机就在日军机场上空抛下表示赞赏的信件,邀请他们再次前往表演,结果3人被上级一通臭骂!

8月7日晨,当瓜岛警报传来,坂井三郎作为当时台南航空队中战绩最高的零战飞行员自然被选入出击名单,负责为一式陆攻护航。开战以来的累累胜绩让日军飞行员斗志高昂,信心满满,唯一让坂井等人担忧的是燃料问题。从拉包尔到瓜岛的直线距离超过1000千米,往返飞行需要6~8个小时之久,即便以续航力长而著称的零战也有些吃不消,此前零战还从未执行过距离如此遥远的战斗任务,因此指挥官再三叮嘱务必要注意燃油消耗,所有零战也都挂载了副油箱。飞行时间长还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就算飞行员在登机前吃饱喝足,飞到中途也难免会感到饥饿,所以零战飞行员都随身携带了一份卷寿司充饥。坂井三郎在战后撰写的回忆录《空中武士》中写道:“在飞往瓜岛途中,我看到友机的战友为了减轻紧张情绪,打开座舱风挡,吃起了卷寿司。”

寿司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日式料理之一,如今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都能发现寿司的身影,不论是高档日料店,还是街边小摊,这种用米饭、鱼生、海苔及其他配料构成的异国美味总能刺激食客的味蕾,带来舒爽回味的口腹之乐。寿司在日本的历史超过1000年,根据史籍记载,寿司早在日本奈良时代已经存在,在平安时代中期记录官制和礼仪的律令《延喜式》中就有寿司制作方法的记录,并且各地将特产寿司当作税赋缴纳给朝廷。到了室町时代,寿司已在大众饮食中得到普及,在江户时代随着握寿司的出现和广泛流传,最终奠定了寿司在日本料理中的地位。

“寿司”本意为“酸”,源于古时腌制保存肉类和海鲜的方法,最初并未加入米饭,日本海军台南航空队零战飞行员的一张著名留影,其中西泽广义(后排左一)、太田敏夫(中排左一)和坂井三郎(中排左二)都是顶尖王牌只是将鱼、肉、贝类经过盐渍,用重物压紧,经自然发酵产生酸味,目的是长期保存食物,不过同时也产生了别样的风味。在后来的演变中,人们将鱼和肉夹在掺了盐的米饭中,由米饭产生发酵作用,生成酸味,这种食物被称为“熟寿司”,但只食用鱼和肉,经发酵后酥烂酸臭的米饭则弃之不吃,其实依然是为了远途运输鱼肉而采取的储存手段。

到了室町时代末期,寿司的吃法出现了变化,人们不再等待米饭完全发酵,只要略有酸味就连同鱼肉一起吃下,相比此前的“熟寿司”,这种新型寿司被称为“早寿司”。后来,有人又进一步以醋拌米饭取代了发酵米饭,节约了制作时间,同时搭配的食材也更加丰富,制作手法更为多样,最终确立了今日寿司的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日本寿司衍生出繁多的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握寿司,顾名思义,即全靠寿司师傅将米饭和配料手握成形,非常考验手法,也最能体现食材的原始美味;卷寿司是另一种十分常见的寿司,将海苔、米饭和配料一层层卷成圆柱形,切成小段,拥有富于层次的口感;押寿司流行于日本关西地区,将配料和米饭逐层铺放在押箱内,压实后倒出,切成小方块;稻荷寿司则是用油炸豆腐皮、煎鸡蛋等配料将米饭包裹起来的寿司。此外,还有类似盖浇饭的散寿司等其他类型。

无论形态和做法如何,大部分寿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做成可以一口吞食的小块,便于携带和食用,因此早在日本古代寿司就被视为出门旅行和行军作战时的便携口粮。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也将寿司列入战斗食品,尤其是充当飞行员的航空口粮。日本海军在二战前对军用飞机的航程有着极高的要求,动辄具有数千千米的续航力,体型小巧的零式战斗机挂载副油箱时航程甚至能超过3000千米!在广阔的太平洋战场,日军飞机常常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对于飞行员的精神和体力都消耗很大,因此在中途有必要食用口粮,补充能量。如果是多人驾驶的大型飞机,机组成员可以携带用饭盒盛装的色彩艳丽的握寿司便当,而零战等单人驾驶的小型飞机,因为座舱空间狭小,又要时刻操纵飞机,无法双手进食,因此可以单手食用的寿司就成为飞行员最理想的战斗口粮。

卷寿司在零战飞行员中非常受欢迎。海军航空队主计科的炊事兵在制作卷寿司上花费了不少工夫,花样翻新,比如用鸭儿芹、菠菜、油菜作为配料的杂蔬卷寿司,用干香菇、葫芦干制作干菜卷寿司,使用梅肉的日之丸卷寿司,内裹煎鸡蛋的鸡蛋卷寿司,使用红姜的红姜卷寿司等等。除了卷寿司外,油豆腐寿司在飞行员中也有很有人气,这种寿司是把寿司饭和配菜混合搅拌后塞入剖开的油豆腐中制成,类似于中国某些地区的豆腐酿。与飞行战斗口粮搭配的饮料包括汽水、柠檬饮料、红茶、咖啡等,热饮会装在保卷寿司可以切成小块,方便入口,零战飞行员携带的卷寿司并不切开,而是整条食用温瓶中一并发放到飞行员手中,这样即使在低温的高空中也能享受热饮,帮助御寒。

员们熬过了这段长达3个小时的远程飞行,于8月7日13时左右抵达瓜岛上空。轰炸机群向聚集在滩头的美军运输船和战舰实施水平轰炸,而零战机群与赶来拦截的8架F4F“野猫”战斗机展开对决,它们来自“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Saratoga,CV-3),这是台南空的飞行员首次遭遇这种美军舰载战斗机。在空战中,坂井击落了詹姆斯·萨瑟兰(JamesSoutherland)上尉的“野猫”,他在回忆录中声称是在一场经典的狗斗中战胜了对手,并对“野猫”机体的坚固程度深感惊讶。但实际上萨瑟兰是在座机出现故障,机枪卡壳的情况下被4架零战围攻击落的,日方记录也将这个战果记录为合作击落,萨瑟兰上尉跳伞幸存。之后,坂井又锁定了“黄蜂”号航母(,CV-7)的1架SBD俯冲轰炸机,美机以后座机枪拼力抵抗,一枚子弹打穿了零战的座舱盖,但坂井最终占据了上风,以精准的射击将目标摧毁,飞行员达德利·亚当斯(DudleyAdams)上尉跳伞生还,机枪手哈里·埃利奥特(HarryElliot)不幸牺牲。

油豆腐寿司在飞行员中也颇有人气,采用以剖开的油豆腐填入寿司饭的制作方法

身负重伤的坂井三郎被送回日本治疗,但他的右眼还是没能保住,只能被调离前线部队,留在后方担任飞行教官,事后看来这反而是幸运的,坂井的两位挚友西泽和太田均战死沙场。1944年夏季,由于战局恶化,独眼的坂井三郎再度披挂上阵,参加一线战斗,曾经陷入15架F6F战斗机的围追堵截,最后凭借经验和运气侥幸逃脱。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坂井的幸运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并且在1945年8月18日参加了二战中的最后一次空战,在房总半岛上空与其他飞行员一道击伤了2架美军B-32轰炸机,最终以中尉军衔结束了海军飞行员生涯。

战后,坂井三郎一度生活困顿,后来经济状况改善后开设了一家印刷厂,照顾阵亡战友的遗孀亲友。1955年,坂井与美国记者马丁·凯汀(Martin)合著了自传体回忆录《空中武士》,在西方引起轰动,畅销一时。坂井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旧日本海军飞行员的代表人物,甚至被认为是日本海航的头号王牌。实际上,他在书中宣称的64架战果中只有28架能够得到确认,他的某些言论和作为也被视为“过度吹嘘”而颇受争议,但无论如何坂井三郎都已经是西方世界最知名的零战王牌。2009年9月22日,84岁高龄的坂井三郎在厚木海军航空基地参加驻日美军举办的餐会后感到身体不适,送医后不治身故。

此次海战中,日军出动了大型航母“翔鹤”、“瑞鹤”,轻型航母“瑞凤”和改造航母“隼鹰”号,共计4艘航母,搭载飞机199架,是自中途岛海战以来最强大的日军航母编队。同时日军还投入包括4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在内的大批水面战舰进行支援,分为机动部队、前卫部队和前进部队三部分投入战斗。美军因为此前战斗的连续损失,只有“大黄蜂”号和“企业”号2艘航母出战,拥有舰载机136架,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美军舰只配备了雷达和较强的防空火力,攻守能力更为平衡,在托马斯·金凯德(ThomasKinkaid)少将指挥下迎战日军舰队。双方指挥官都汲取了此前作战的经验教训,积极强化侦察,攻击坚决果断,在26日拂晓后便相互发现对方并全力展开对攻。在一番相互突击后双方均遭受可观的损伤,日军的“瑞凤”号和“翔鹤”号航母遭重创,退出战斗,美军的“大黄蜂”号航母也被重创,“企业”号航母同样被击伤。此时,姗姗来迟的“隼鹰”号进入战场,与战力尚存的“瑞鹤”号一道准备实施决定乾坤的最后一击。

“隼鹰”号与参战的其他3艘日军航母有所不同,它是利用商船改建的改造航母。战前,日本海军自知造舰能力相比欧美存在差距,因此非常重视商船的战时改装,对于民间优秀船舶的建造给予支持,作为战时改装舰船充实战力的手段。1937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优秀船舶建造助成施设”政策,为民间高性能船舶的建造提供资助,1938年又进一步推出“大型优秀船舶建造助成施设”政策,而“隼鹰”号及其姊妹舰“飞鹰”号就是这项政策的受惠对象。它们原本是日本邮船公司在1938年订购的橿原丸级大型高速豪华客轮,准备用于跨太平洋航线的客货运输,其六成的建造费用由日本海军承担,预定战时改装为航空母舰。1939年3月,“橿原丸”号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由于日美关系恶化,于1941年初被军方收购并着手航空改装工程,于1942年5月竣工服役,被命名为“隼鹰”号。该舰标准排水量24140吨,载机48架,但最高航速为25。5节,不便伴随航速30节以上的正规航母行动。

小濑本国男是“隼鹰”号的一位舰爆飞行员,他最初在“苍龙”号航母服役,参加了袭击珍珠港和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海战前夕调入新组建的“隼鹰”号飞行队,随后参加了阿留申作战。他后来在回忆录《激斗舰爆队》中描述了南太平洋海战中出击归来的悲凉:“攻击结束后回到母舰,发现除了我谁都没有回来,我在空****的待机室内吃起了萩饼,刚吃了几口就听到‘飞行员集合’的命令。”在海战的尾声阶段,“隼鹰”号又派出了第三攻击波,仅有6架零战和4架九九舰爆,向已经被美军放弃的“大黄蜂”号发起最后攻击,命中一弹,无损归还。次日,奄奄一息的“大黄蜂”号被日军驱逐舰击沉。

至此,南太平洋海战以日军的胜利而落幕,这一天恰好是美国的海军纪念日,美方有人评论道:“自美国海军成立以来,还是首次迎来如此悲惨的海军纪念日。”在南太平洋海战中,日军未沉一舰,击沉美军航母、驱逐舰各1艘,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然而,日军损失了91架舰载机,更有148名飞行员殒命,这个损失几乎无法弥补,且日军夺取萩饼以糯米饭为馅,外包红豆沙,是日本传统糕点

小濑本国男在回忆录中提到的萩饼是“隼鹰”号在海战当天为飞行员准备的加餐。在航母作战中,舰载机往往要飞行数百海里进行攻击并返航,耗时数小时之久,飞行员体力消耗很大,因此航母厨房会准备些零食甜点,供返航的飞行员食用,以补充体力。

萩饼,又称御萩、牡丹饼,是一种在日本很常见的和果子(日式糕点),用糯米、大米和甜豆馅制成。萩饼的做法简单易学,口感软糯香甜,很受日本大众欢迎,常常被用来招待客人或作为小孩子的零食,农民在田间劳作休憩时也会把萩饼当作小吃来解解馋。此外,萩饼还被用于佛教法事,特别在彼岸节时作为供品用于祭奠故人、拜谒神明。根据佛教习俗,日本人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一周时间里要去扫墓,为已故亲友祈求平安,并在墓前供奉萩饼,因为萩饼外面裹以红豆馅,而红豆在日本被认为有驱邪的效力。

关于萩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源自中国的牡丹饼,这种中式糕点据说是由一代女皇武则天所创,将牡丹等花卉和米饭一起捣碎蒸制成糕,做出香糯可口的糕点,因为武则天喜爱牡丹,便命名为“牡丹饼”,也称“百花糕”。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牡丹饼的做法也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得到流传,逐渐演变成日式风格的糕点,因此萩饼也被称为日式牡丹饼。在日本,萩饼的确被称为牡丹饼,但并无明确证据证明与中式牡丹饼有直接联系,虽然两者在食材和做法上有相似之处,但萩饼以“牡丹”为名更多与季节有关,而不是原料。从目前的文献考察,萩饼更可能出现在江户时期,在1712年出版的由大阪医生寺岛安良编撰的百科类书籍《和汉三才图会》中就记载了萩饼的做法。

相比中式牡丹饼,萩饼的做法要更加简单,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粳米,两种米的比例通常为7∶3,也可以有所调整或单独使用糯米制作。首先,将米浸泡1个小时,再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将熟米置于研钵中捣碎制成米糊待用,不必完全捣细,残留米粒亦可;将小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开火熬至水干,制成红豆馅,也可使用黄豆萩饼在日本也叫牡丹饼,关于其名称存在很多说法,做法也有诸多变化粉加入糖和盐混合搅拌,制成豆粉馅;将米糊揉成大小合适的米团子,然后在外面裹上红豆馅或豆粉馅即可,现在也有用米糊包裹豆馅的做法。在日式点心工艺中,以盐来提升甜味是一种惯用的手法,因此在熬制甜豆馅时会加入少量盐,或者将双手浸在淡盐水后再捏握米团,裹以豆馅,更能凸显甜味。不过,加盐的分量要小心把握,一旦过量效果会恰得其反,而且无可挽回。在食用萩饼时可以沾上熟芝麻粉或黄豆粉,以增进风味。

如前文所述,萩饼也称为牡丹饼,关于这两个名称的差异在日本各地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是以季节区分。在牡丹花怒放的春季制作就叫牡丹饼,而在萩花盛开的秋季制作则以萩饼或御萩命名,因为糕点的外形和颜色与上述花卉相近而得名,在某些地区甚至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称呼:春季叫牡丹饼,夏季叫夜船,秋季叫御萩,冬季叫北窓。

夜船和北窓的来历取自做法,萩饼的制作与年糕相似,但无需大力捣臼,发出响声,无声无息地就做出来了,就像夏天夜里船只悄无声息地入港,或朝向北面的窗户看不到月亮升起。此外,还有更多的区分标准,比如以外层包裹馅料来分,红豆馅为牡丹饼,黄豆粉为萩饼;以红豆馅的状态来分,细腻如泥沙状的为牡丹饼,保持颗粒状的为萩饼;以米糊的粗细程度来分,米粒完全捣碎(日文称为“皆杀”)为牡丹饼,米粒只捣至半碎(日文称为“半杀”)为萩饼;以粳米和糯米的比例来分,以粳米为主的叫牡丹饼,以糯米为主的叫萩饼;以尺寸和形态来分,大而正圆的为牡丹饼,小而椭圆的为萩饼;还有按照地域习惯来分的,关西地区叫牡丹饼,关东地区叫萩饼等等。

在日本民间,牡丹饼被赋予贵重、幸运的寓意,出现在很多谚语俗语中。例如“棚から牡丹饼”,字面意思是“牡丹饼从架子上掉下来了”,寓意福从天降,类似于中国人说的天上掉馅饼。因为砂糖在日本古代属于稀有之物,只有贵族才能享用,而像牡丹饼这种需要用到砂糖的甜点普通人是无法轻易吃到的,如此珍贵的点心如果凭空掉到头上,那可算是天大的幸运了。进入明治时代以后,砂糖在日本广为普及,牡丹饼也成为民众触手可及的美食,不过这种寓意依然被保留下来。

美的萩饼似乎的确给他带来了某种幸运,在南太平洋海战中两度驾机出击都平安返航,而身边的队友大多葬身大海,死不见尸。海战结束1945年9月26日,停泊于佐世保港的“隼鹰”号航空母舰,该舰幸存到战争结束,在日本海军航母中算是运气不错的一艘

后,他便被调回本土担任教官,最终活到了战争结束。至于“隼鹰”号也算是一艘走运的战舰,在南太平洋海战后,该舰继续担负反潜警戒和防空掩护任务,到1943年间将舰载机转移到陆上作战,自己干起运输舰的行当,在日本本土和南方前线之间运输部队和物资。1943年11月5日,“隼鹰”号在丰后水道附近遭美军“大比目鱼”号潜艇(Halibut,SS-232)攻击,舰艉中雷,无法直航,所幸离基地不远,被友舰拖回基地修复。1944年6月,“隼鹰”号参加马里亚纳海战,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直接命中2枚炸弹,还挨了6枚近失弹,烟囱被炸飞,甲板也被炸烂,但再度侥幸逃生,而它的姊妹舰“飞鹰”号却沉入海底。“隼鹰”号因为修复损伤错过了10月间的莱特湾海战,之后由于缺乏合格的舰载机部队只能再次跑起运输。12月9日,“隼鹰”号在佐世保外海再次遭到美军潜艇袭击,被2枚鱼雷击中,舰艏被毁,进水达5000吨,船体倾斜,好在损管控制得力幸免沉没,以单侧螺旋桨推进驶回港口。由于缺乏备件,“隼鹰”号受损的右侧引擎再未修复,从而躲过了1945年4月陪同“大和”号走上特攻死路的命运,以近乎报废的状态度过了最后数月时光,于1946年6月在佐世保拆毁。相比其他被美军鱼雷、炸弹干沉的日军航母,“隼鹰”号的结局可谓善终,或许也拜萩饼保佑吧。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