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二战各国士兵食物 > 第二章 美国篇03(第2页)

第二章 美国篇03(第2页)

混蛋!排队去!”两人以为碰到了不识相的愣头青大兵,转身正准备发飙,却看到发声斥责他们的人的衣领上别着四枚亮闪闪的将星,正是第3舰队司令,人称“蛮牛”的哈二战时期,一艘美军巡洋舰的水兵们在领取冰激凌,就算军官也要耐心排队等候

尔西上将。两人立马?了,在讥笑声中灰溜溜地跑到了队列末尾。这一幕的出现其实有悖于海军的常识,众所周知海军舰艇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无论食宿官兵都泾渭分明,因此菜品和用餐地点官兵之间差异明显,唯独在领取冰激凌时无视军衔高低,官兵一视同仁,就算贵为海军上将也必须和普通水兵一样耐着性子排队。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冰激凌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消暑解渴的良品,更是士气斗志的源泉。

盛夏时节,冰激凌一直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最热衷的冰凉甜品,它以乳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糖分、水果或香料经冷冻搅拌制成,成品呈半凝固状,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根据添加成分的不同,又可呈现出多姿的色彩,入口凉爽绵滑,味道甜美醇香,具有令人痴迷的魅力。据报道,2019年全球冰激凌市场的消费额高达912亿美元,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消费额仍达到886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人类对于冰激凌的由衷热爱。

人类制作冰冻甜品的历史十分久远,欧亚大陆上的各个古代文明均有记录。据传早在公元前550年,古波斯帝国的皇室就已食用玫瑰味冰糕,中国的殷商王朝也有类似的食物,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枭雄凯撒都曾把牛奶、蜂蜜和冰雪混合后饮用,罗马暴君尼禄(Nero)命人从亚平宁的高山取来冰雪,混合牛奶、葡萄酒和果汁,制成原始的冰激凌。在诸多远古传说之外,现代人普遍认为冰激凌的源头在中国,唐代段成式在笔记《酉阳杂俎》记载了一种用果汁与牛羊奶混合经低温凝固而成的冷饮,称之为“冰酪”。另一种说法认为冰酪源自北方蒙古部落,并在宋朝十分流行,到了元朝冰酪的制作被宫廷垄断,作为御膳秘不外传。后来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Polo)造访中国,元世祖忽必烈特许将冰酪制法相告,由他传入意大利,经过改良后成为今日冰激凌的雏形。1533年,佛罗伦萨豪门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ede'Medici)嫁于法王亨利二世为妻,在炎热夏季,冰凉甜美的冰激凌是人们最喜爱的消暑食品将冰激凌的做法传到法国宫廷,在一个世纪后又传到英国王室,而法王路易十六的御厨使用奶油最早制作出近似现代冰激凌的冰冻甜品。18世纪,英国移民将冰激凌传到北美,很多美利坚的建国先贤都是冰激凌的狂热爱好者,据说开国总统华盛顿在1790年夏天花费200美元购买冰激凌,相当于今日的5000美元,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更是远赴法国巴黎抄录制作香草冰激凌的18个步骤并带回美国。

早期冰激凌使用天然冰雪进行冷冻处理,只能在冬季收藏冰雪以供夏季使用,为权贵精英阶层专享。16世纪初,意大利学者发现了水与硝石的吸热反应,从而催生了人工冷冻技术的萌芽,使得冰激凌的制作摆脱了对季节的依赖,即使炎热夏季亦可制备。19世纪初叶,隔热冰柜被发明出来并用于制作冰激凌,但费时费力。1843年,美国家庭主妇南希·约翰逊(Nan)发明了一种手摇曲柄式冰激凌搅拌机并申请了专利,使制作冰激凌变得更加容易。1851年,马里兰州巴尔的摩(Baltimore)的牛奶经销商雅各布·富塞尔(JacobFussell)为了处理多余的鲜奶油创办了第一家冰激凌制造厂。1867年,制冰机的发明以及畜牧业、乳制品行业的发达,促使冰激凌生产日益工业化。1885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烹饪专家阿格尼丝·马歇尔(AgnesMarshall)发明了更高效的冰激凌机,可以在5分钟内制作1品脱(约合0。56升)冰激凌,并在制作工艺上颇有创新,获得了“冰之女王”的雅号,使得冰激凌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到20世初叶,冰激凌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一种广为普及的消暑甜品,尤其在美国更是受到全民的热捧。在20世纪20年代的禁酒运动期间,冰激凌取代酒精饮料成为人们日常消遣的必需品,据统计在1916年到1925年,美国人口增长了15%,而冰激凌的消费量增长了55%!直到今日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爱吃冰激凌的国度,人均每年消费冰激凌达20升。某项调查显示,80%的美国小学生认为自由女神像高举的不是火炬,而是冰激凌蛋筒!

20世纪初担任海军部长的约瑟夫斯·丹尼尔斯,他的禁酒政策有力推动了冰激凌在美国海军中的流行Daniels)出任海军部长,作为禁酒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他于1914年6月1日颁布第99号行政通令,禁止在军舰和海军基地内饮用任何酒精饮料。此举取消了美国海军延续上百年的配给烈酒和啤酒的传统,使水兵失去了排遣寂寞、消除疲劳、纾解压力的重要渠道,对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弥补措施,用冰激凌替代酒类大量供应海军,收到了良好效果,冰激凌的甜美味道带给海军官兵别样的愉悦感受,因此受到热烈欢迎,此后冰激凌就成为美国海军的固定配给被一直保留下来。

在美国海军舰船上,冰激凌的制作比较简单,主要使用预制的冰激凌粉和水来调制,也可以使用全脂奶粉和鸡蛋粉来制作,此外还会添加香草、咖啡、巧克力、水果、坚果等其他配料做出味道多样的冰激凌。二战时期印刷出版的《美国海军烹饪书》中明确写明冰激凌是海军菜单中的常规品种,其中关于冰激凌的内容用去了整整3页,除了详细记载基本做法和用料配比外,还收录了16种不同口味的冰激凌的添加配方。军官餐厅偶然还会提供一些特殊类型的冰激凌,在第3舰队旗舰上担任空中管制官的卡尔·索尔伯格(CarlS)在战后撰写的《决策与分歧:与哈尔西在莱特湾》(DedDissent:WithHalseyatLeyteGulf)一书中写道:“我们在尉官舱用餐,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有烤牛排或排骨,配有调味沙拉,而且每晚的甜品不仅有普通冰激凌,还有火焰冰激凌。”这是一种在冰激凌外面裹上蛋白霜,经过短暂烤制的点心,有时还会在表面淋上烈酒点燃,以燃烧状态上桌,让人体验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

二战时期,其他国家为了控制砂糖的消耗纷纷减少冰激凌的供应,而美国反其道而行,加大了冰激凌的产量。仅仅在1943年,政府就向各处战场的部队提供了6。1万吨冰激凌,因为对于美国海军而言,冰激凌是关乎士气的重要军需品。有种夸张的说法认为,如果没有冰激凌,海军官兵甚至会发动叛乱!当时美国海军巡洋舰以上大中型战舰都装有专门的冰激凌制造机,不过每舰仅有一个冰激凌室,只能排队领取,而且在冰激凌面有着奇妙视觉感受的火焰冰激凌,即使在海军战舰上偶尔也能品尝到前官兵平等,军官也没有特权可言,于是就出现了本节开头哈尔西斥责插队军官的一幕。

比较特殊的是,潜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作战风险极高也安装了冰激凌制造机,甚至被视为与鱼雷、火炮同等重要的作战装备,如果潜艇的冰激凌机出现故障无法工作,潜艇将不被允许出海作战。美军水兵对冰激凌的喜爱程度到底有多高,从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中的一件事就可见一斑。当时“列克星敦”号航母被日军飞机重创,行将沉没,舰长下令弃舰,可是一群吃货水兵并不急于逃生,而是一窝蜂地跑到冰激凌室,将冰箱内储存的冰激凌装进钢盔里狂吃一通后才心满意足地离舰,真是哪怕下地狱也要吃够冰激凌再上路啊!

由于舰内空间狭小,驱逐舰等小型舰艇没有配备冰激凌机,航行期间舰员就很难享受到冰激凌的美味,除非有突出表现受到舰队褒奖,才有机会从大型战舰那里得到一定分量的冰激凌作为奖励。不过,驱逐舰的舰员还有另一个方法可以得到冰激凌,那就是救助落海飞行员。在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场的主宰,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更是最珍贵的人力资源,美国海军宁愿失去10架飞机也不愿损失1名飞行员,但在战斗中难免有飞行员跳伞落海,航速快且机动灵活的驱逐舰自然最适合执行搜救任务。为了激励驱逐舰营救飞行员,美国海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搭救飞行员的驱逐舰可以从航空母舰上获得与

一名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正狂吃一罐冰激凌。如果他坠海获救,其所属的航空母舰将为营救他的驱逐舰提供与他体重相等的冰激凌作为酬谢

了尽可能地挽救飞行员,美军舰队动员了大部分驱逐舰展开搜救,并且明码标价:每救起一名飞行员可以得到20加仑冰激凌,如果是飞行指挥官可加码至25加仑,要是王牌飞行员的话还能讨价还价!在如此重赏之下,驱逐舰舰员们热情高涨,打开探照灯全力搜索海面,在他们眼中,漂浮在海上的不仅是自己的战友,更是一桶桶**难挡的冰激凌。搜救行动进行到大半夜,“企业”号的飞行大队长,有“杀手”之称的王牌飞行员威廉·凯恩(WilliamKane)依旧下落不明,“企业”号为他开出了最高赏格95加仑冰激凌!最终一艘驱逐舰幸运地救起了凯恩,赢得了这份头彩,让友舰羡慕不已。当晚共有209名飞行员落水,在积极搜救下有160人生还,即使按照最低赏额美军航母也要向各艘驱逐舰支付3200加仑冰激凌!

1945年1月在帕劳群岛海域巡逻的F4U“海盗”战斗机编队,属于VMF-122中队,它们也被用于制造“飞行冰激凌”

第一次飞行以“测试氧气系统”的名义进行,但是结果未达预期,只得到一箱冰镇可可奶,众人在畅饮后总结经验,认为挂在机腹的副油箱靠近引擎,废气的热度妨碍了牛奶冻结。于是,在以“测试增压系统”之名进行第二次飞行时,两个子弹箱被挂在两侧主翼下方。这次取得了初步成功,牛奶被冻结,但质地较硬,口感不够绵软。地勤人员开动脑筋,在子弹箱上加装了一个小型螺旋桨,在气流驱动下对混合物进行搅拌,第三次飞行大获成功,10加仑完美的巧克力冰激凌被带回了地面,让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

此后每天VMF-122中队都会安排一架飞机上天制作冰激凌,还恰如其分地命名为“冰冻”行动。赖因伯格要求部下对此事守口如瓶,不得外泄,直到某天飞机下降时一个冰激凌箱意外脱落,掉在其他部队的营地中央,这个秘密才被曝光。当天上级指挥官并没有因此处罚赖因伯格,而是打电话给他索取一份冰激凌配给!赖因伯格并不是唯一想到这个窍门的人,在陆军航空队的B-17、P-47部队中也有人如法炮制,制作出独特的“飞行冰激凌”。

即使后勤部门全力以赴,前线对于冰激凌始终供不应求,以至于1944年在新任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里斯特尔(JamesForrestal)的案头出现了一份报告,声称“在涉及部队士气的重要因素中冰激凌最受轻视”。福里斯特尔将保证冰激凌供应作为优先事项,批准了一项1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改造一艘特殊的冰激凌驳船。海军从美国陆军获得一艘长81米的混凝土驳船,在船上设置了冰激凌生产车间和大型冷库,能在7分钟内制作10加仑(38升)冰激凌,每日产量可达1500加仑(约5700升)。冷库内除了储存2000加仑(约7600升)冰激凌外,还能存放1500吨肉类和500吨蔬菜,其正式名称是“大型冷藏驳船”。1945年,这座浮动的“冰激凌制造厂”被拖行到西太平洋前线最重要的乌利西锚混凝土驳船“石英”号,它在1945年被美国海军改装为冰激凌驳船地中,为舰队和陆战队批量提供冰激凌,极大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后来陆军也改装了3艘类似的驳船,让陆军大兵们也能一饱口福。如果评选那些帮助盟军赢得二战胜利的食物,冰激凌将毫无疑问地榜上有名,而且极有可能占据榜首!

巴斯托涅是比利时东南部卢森堡省阿登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但在1944年阿登战役之前几乎默默无闻。只要展开阿登地图,略懂军事的人都能明白这座小城对于德军“守望莱茵”作战的意义,巴斯托涅正处于哈索·冯·曼陀菲尔(HassovonManteuffel)装甲兵上将指挥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冲向安特卫普(Antwerp)的攻击轴线上,同阿登战役期间,率部坚守巴斯托涅的麦考利夫准将和两名军官手持巴斯托涅的地名标志牌合影留念时是7条主要公路的交汇点,如果德军占领该城,就能通过它向前线运送补给和调遣部队,保持向西的进攻势头。曼陀菲尔深知其中要害,将占领巴斯托涅的任务交给海因里希·冯·吕特维茨(HeinriLüttwitz)装甲兵上将的第47装甲军,其麾下有两支公认的装甲劲旅:德军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然而,由于道路拥堵加上零星美军的顽强抵抗,德军进展迟缓,第101空降师于12月19日抢先进入巴斯托涅建立防线,挫败了德军在行进间占领该城的企图。

在强攻未果后,德军装甲部队从巴斯托涅南北两侧绕过,于12月21日中午切断了所有通往该城的道路,将第101空降师包围。吕特维茨认为城内只是轻武装的美军空降兵,不足为虑,命令装甲部队继续西进,只留下实力受损的第26国民掷弹兵师和装甲教导师的1个装甲掷弹兵团负责围攻巴斯托涅,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错误,实际上巴斯托涅守军远比围困它的德军更强大!除了万余名精锐空降兵外,城内还有来自美军第9、10装甲师的两个战斗群残部(合计40多辆坦克和1个坦克歼击营),以及收拢的美军其他单位的近千人,包括11个炮兵营,其中3个营装备155毫米重炮,炮兵出身的麦考利夫手里有约130门火炮可以使用,而城外的德军火炮远没有美军数量多,更别提坦克数量了。这些部队的存在有效弥补了空降兵部队缺乏重武器的弱点,使守军总兵力达到约22000人。美军以巴斯托涅为中心,利用周边村落构成环形防御阵地,如洪流中的磐石般坚强地抵御着德军的攻击。

当第101师乘车前往巴斯托涅时,除了武器弹药外全师还携带了3日份的K口粮,这是他们挺过围困初期的主要食品来源。K口粮是美国陆军在1941年为空降兵、坦克兵、摩托化步兵等机动单位开发的一款应急单兵口粮,最初是由一名大学教授根据军方要求,从超市里选择一些廉价但热量高的食物搭配成套餐。重量871克,含热量3200大卡,在空降部队中试用,尽管口味不佳,但能消除饥饿,补充体力。不过,真正的K口粮则是在美国陆军后勤试验室里诞生的,经过多个版本的改良,最终版本于1942年5月首先配发给空降部队,因此也被称为“空降兵口粮”,所以说K口粮是第101师的老搭档了。

K口粮旨在紧急的战场条件下满足士兵一日的饮食需求,一份完整的K口粮包括早中晚三餐,分装在3个硬纸板盒中,每餐由罐装肉类、饼干、巧克力、速溶饮料和调味料进行组合搭配而成,总共设计了15种菜单,同时配有香烟、厕纸和开罐器等必要附件,一日份的K口粮重量仅为930克,最多可以提供3726大卡的热量。K口粮的包装纸盒涂有蜡层以防水防潮,后来士兵们利用这个特点将空纸盒作为应急燃料使用。K口粮最大的优点是轻便易携,其包装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塞进军用挎包或背包中,士兵可以轻松携带一日份的口粮,后来美军在M43野战服上专门设计了可以收纳K口粮的大口今日在博物馆内展示的二战时期美军K口粮样品,一日三餐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包装盒相区别袋。战争期间,美军采购了1。05亿份K口粮,大量发往世界各地的战场。

K口粮的设计初衷是作为应急口粮,在战争中却被更多地作为日常野战口粮配发,一度占到前线口粮的80%。实战证明K口粮的分量和热量都偏低,不能满足高强度作战的消耗,而且口味相对单调,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到战争后期已被士兵厌弃。

但是,在1944年12月的隆冬时节,在巴斯托涅之战的最初几天中,制服口袋中的K口粮是支撑美军士兵坚守阵地的力量之源,他们只能在积雪的战壕里一边啃着饼干,或用易燃的纸盒烧火煮上一杯咖啡,一边仰望天空,期待阴霾散去,阳光重现。好天气意味着盟军航空兵可以重新出动,它们不仅会为被围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更会带来充足的弹药和更好的口粮。

随着空投的恢复,巴斯托涅的补给状况得到改善,在投送物资清单上弹药和药品具有优先权,但口粮也同样重要。现在,已经耗尽K口粮的大兵们可以分到分量和口味都更好的C口粮,来填饱他们的肚子。

C口粮是二战时期美军的标准战斗口粮,也是世界军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一款产品。C口粮开发于1938年,目标是为士兵提供一种口味合适、营养均衡、便于携带、即开即食的单兵战斗口粮。美军于1940年的野战演习中首次测试了C口粮,部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陆军有史以来得到的最好的野战口粮。”陆军部随即订购了150万份,并在美国参战后大量采购,供应出征海外的美军部队,也作为军援物资提供给盟军。

C口粮的全部食品都封装在铁皮罐头内,能够长期保存。一份C口粮由6个圆柱形罐头和1个附件包构成,每个罐头高11厘米,直径7。6厘米,重340克,全套口粮总重2。58千克,无论尺寸还是重量都比K口粮大不少,当然内容也更为丰富。C口粮中的3个罐头装有肉制一名美国陆军军官在试吃C口粮,他面前摆放着一日份的全套C口粮

品,被称为M单位,起初只有3种肉菜配餐:扁豆猪肉、土豆泥肉和蔬菜炖肉,后来经过改良菜品日益丰富,包括烤猪肉、炖牛肉、鸡肉、熏肉、香肠、火腿、鸡蛋、各种豆类等等。另外3个罐头盛装谷物制品,被称为B单位,主要内容包括饼干、奶酪、麦片、葡萄干、糖衣花生、速溶咖啡或果汁粉末以及糖果等。附件包中包含调羹、盐包、糖包、胡椒粉包、口香糖、香烟、厕纸等。C口粮的食物种类多样,美国陆军专门制定了配餐菜单让后勤人员参考组合搭配。一份C口粮可以提供4437大卡热量,保证士兵三餐所需。

C口粮的所有菜品都由美国国内的食品工厂批量加工后封装,堪称现代食品工业的典范,然而这些流水线制造的食品在口味上缺乏变化,味道普遍偏淡,连续食用令人腻烦。1943年的测试表明,在没有其他补给的情况下,士兵最多只能连续5天吃C口粮。尽管如此,C口粮依然是美军士兵在战斗状态下最好的即食口粮,尤其是处在围困中的巴斯托涅,就算是对饮食最挑剔的大兵也没有太多选择,比起K口粮至少C口粮能吃饱。当1944年的圣诞节来临时,C口粮就是前沿阵地上的圣诞大餐。对于士兵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C口粮的味道,而是难以加热冻硬的罐头,某位空降兵战后回忆在圣诞夜他只能将冻结的罐头肉切成小块,含在嘴里慢慢融化,然后咀嚼吞咽下去。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平民在家中储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这几乎是常态做法,而在阿登战役中这种未雨绸缪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在城镇被围之前,巴斯托涅市长就阿登战役期间,美军士兵在野外领取饭菜,他们极为渴望一顿热饭非常有先见之明地从外地运来一大批面粉,同时从周围的农场中收集肉类和乳制品,在城内建立了公共粮食储备,以维持围困下普通市民的生活,美军也成为这些储备品的受益者。在进驻初期,当K口粮出现短缺时,美军从巴斯托涅市政当局得到了部分面粉的援助,炊事兵用这些原料制作了烤饼和煎饼供士兵充饥。

除了政府层面的给养支援外,当地百姓也乐于同美军官兵分享他们的食物,美军第106步兵师432团团属情报侦察排的萨姆·博德伦(SamBordelon)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突围途中他和战友们在一户农家借宿,风姿绰约的女主人热情款待了他们,几分钟内就在长桌上摆满了美食:一大锅炖肉、两大罐牛奶、水煮土豆和热面包切片,就好像变魔术般呈现在饥肠辘辘的大兵们面前,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当士兵们告别时,他们掏空了口袋,将所有的钱都放在桌子中间作为这顿美餐的回报。在巴斯托涅包围圈里,这样的慷慨行为也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美军仍维持了良好的军纪,很少出现劫掠平民的行为。相比之下,德军的表现就不那么体面了,有些部队会将所到之处的农舍谷仓洗劫一空,还伴有侵害平民的暴行。

除了来自比利时人的馈赠外,美军士兵偶尔也能得到额外的新鲜肉食。无论是前沿还是后方,时常会有些无辜的动物成为人类战争的牺牲品,那些被流弹击毙的牲畜家禽,或者误闯雷区被炸飞的野生动物,都逃不过大兵们灵敏的嗅觉,被拿来作为口粮之外的犒赏。有些美军官兵甚至会自行组织战地狩猎活动,用狙击步枪射杀野兔、野猪和鹿,以获取鲜肉补给。不过,当有人目睹野猪吃掉阵亡者的肠子后,士兵们对野猪肉就敬而远之了。

来自第502伞兵团1营B连的火箭筒射手阿莫斯·阿尔梅达(AmosAlmeida)一等兵对于在巴斯托涅包围圈中错过的一顿烤肉始终耿耿于怀。他当时身处包围圈北部的阵地上,看到一头受惊的猪被打死在前沿阵地外侧,他最初声称这头猪是被炮弹炸死的,第502伞兵团1营B

第26国民掷弹兵师对巴斯托涅的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迫使德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参与围攻,德国空军还出动轰炸机对城市进行了空袭。然而,随着天气转晴,重获空中优势的盟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位于战场南翼的巴顿第3集团军已经调转推进方向,向巴斯托涅驰援而来。12月26日16时45分,一支来自美军第4装甲师的坦克纵队突破德军封锁,进入巴斯托涅,与据守包围圈南部的第326空降工兵营会合,从而打开了一条狭窄的通道,第101空降师与外界恢复了地面联系。一支补给车队连夜全速开进巴斯托涅,同时第101空降师师师长马克斯韦尔·泰勒(MaxwellTaylor)少将也回归岗位,从麦考利夫准将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随后的两天里,美军经过激战击退了巴斯托涅南侧的德军,扩展了走廊,彻底打破了包围圈。

12月29日,数百辆卡车为第101空降师运来了大量补给,其中包括深受官兵喜爱的十合一口粮包,已经坚守了10天的空降兵现在终于可以吃到由野战厨房制作的热饭了。十合一口粮是美军在战争后期引入的一种集体战地口粮,其前身是1942年开发的五合一口粮。按照美军对战地口粮的划分,五合一及十合一口粮都属于B口粮,就是将半加工的熟食经过预先包装后送往部队,只需要简单烹饪加热即可食用,便于缺乏野战炊事设备的部队制作简便快捷的战地饮食。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4年12月26日美军援军抵达巴斯托涅与第101空降师会合的场面五合一口粮由陆军后勤部组织研发,每份口粮包含10个不同种类的肉罐头、听装面包或饼干、脱水蔬菜和蔬菜汤、干酪、黄油、果酱、果汁、布丁、饮料等等,还配有开罐器、胶带、饮水净化药片、肥皂、海绵、厕纸等生活用品,一份五合一口粮可以满足五名士兵一日的食物需求。五合一口粮首先被应用于北非战场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美军又借鉴了英军的集体口粮,开发了新的十合一口粮,从1943年中期开始取代五合一口粮供应前线部队,但已经生产的五合一口粮继续使用到战争结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