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废江河万古流翻译 > 五 江东父兄何怜我a(第1页)

五 江东父兄何怜我a(第1页)

五江东父兄何怜我a

a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3。龙王庙里的历史

飞雁号悠悠地顺着大运河北上,几日之内,从淮安行驶到了宿迁,这是在江苏的最后一站了。

宿迁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更是南北中枢。

宿迁还有秀美风景,如此好地方,柳生阳与杜丽培自然欣欣然下船游玩,第一站便是龙王庙行宫。那地方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乃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途经宿迁的下榻之处。其原建于顺治年间(1644—1661),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翻新扩建,形成了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

到了龙王庙行宫的时候,杜丽培东张西望,引得柳生阳好奇地问道:“你在找寻什么人?”

杜丽培点了点头,说道:“对,我就是在找人。之前每到一处,不是来了漕帮的‘十二地支’后裔,就是莫名其妙的花间派‘茉莉花’,回回如此,我都有些慌神了。眼下来到宿迁,与其让他们找上门来,还不如我主动去找他们。”

柳生阳哭笑不得,说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漕帮的‘十二地支’后裔,那‘茉莉花’估计也在忙着琢磨加料的‘韦氏的秘宝’,没空理会我们。”

杜丽培说道:“那好,希望这次的宿迁之行,能够安稳一点。”

两人便开始游览龙王庙行宫,该行宫之所以用龙王命名,是因为大殿正中,供奉的乃是东海龙王,左右八大水神,威严壮观。

到了最后一进院落禹王殿,为乾隆皇帝曾经居住过的寝宫,杜丽培一边游览,一边问道:“生阳,我突然想到了一点,刚才你说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漕帮的‘十二地支’后裔,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几百年繁衍下来,人口至少破千吧。”

柳生阳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漕帮的‘十二地支’后裔,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人。”

“这么少?人死光了?”

柳生阳说道:“主要有一个原因——‘十二地支’,其实根本没有十二个家族!”

杜丽培一惊,失声道:“什么?”

柳生阳指着寝宫说道:“自然是拜这位皇帝所赐!”

杜丽培瞅向寝宫,愣了一下,反应过来说道:“乾隆皇帝与漕帮的战争?”

杜丽培经过耳濡目染,对于漕帮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知道乾隆皇帝与漕帮曾经展开过激烈的斗争。

柳生阳点了点头。“正是!胤禛毙命以后,弘历即位,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轻易地掌握了一个庞大的朝廷以后,蓦然发现眼皮子底下还有一股不由自己控制的势力存在,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年轻气盛的皇帝自然容不下漕帮的存在,于是发动了对漕帮的战争。”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与年轻气盛的皇帝相比,经历了雍正时期长期和平的漕帮‘十二地支’,个个垂垂老矣,显然已经忘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性。‘十二地支’当中,甚至有几家试图以妥协换取皇帝的垂青,他们倒向了皇帝。讽刺的是,皇帝根本不认可他们的忠诚,反而恐吓威胁漕帮剩余的‘十二地支’,下令将投降的几家满门抄斩!血淋淋的事实残酷地教育了剩下的人,他们知道,除了战斗,别无选择,否则只能选择死亡,皇帝与漕帮的战争展开了。皇帝采用打击和分化的手段,逼得漕帮一度濒临瓦解。”

杜丽培想了想,说道:“历史告诉了我们最终的结局,皇帝与漕帮和解,并且加入漕帮,赐予他们象征权力的龙棍。这令我很奇怪,为什么皇帝在明明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妥协呢?这不太符合弘历这个人好大喜功的性格。”

柳生阳淡淡地说道:“从现有所知的情况来看,我怀疑,漕帮的‘十二地支’,在生死关头,最终动用了那个能够颠覆天下的‘九鼎之问’,迫使皇帝不得不妥协。”

杜丽培眼睛一亮,说道:“我越来越对那个‘九鼎之问’感到好奇了,究竟是怎么样的秘密,能够逼得权势滔天的皇帝妥协呢?生阳,你那同学把‘韦氏的秘宝’破解得怎么样了?”

柳生阳眉头皱了起来,说道:“情况比较复杂。”

“怎么说?现代的高科技,还无法破解古代的加密吗?”

柳生阳说道:“‘韦氏的秘宝’采用了双层加密。第一层加密很简单,用几个苏州码子代表一个数字,这个很容易地被破解了。但是第二层加密的难度就大大提升了,数字之间的规律莫名其妙,经过分析,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个密码本。”

“密码本?”

“对,很常见的加密手段。用一本书,比如《西游记》《论语》等,什么书都可以。以数字指定不同页面不同行的字,形成加密。这对于破解而言,难度是顶级的,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书,就要面对海量的数据。我同学估算,按照现在的破解速度,可以在一百年内完成解码。”

杜丽培顿时傻眼了,失声叫道:“一百年?都天荒地老了!”

柳生阳说道:“所以我们还得找到密码本,我问过了韦斯利,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如果我能够找到更多的‘十二地支’后裔,说不定会发现一些线索。”

杜丽培一翻白眼,说道:“得了,说到底,即使那些‘十二地支’的后裔不来找我们,我们也得找他们。是不是在宿迁,就有‘十二地支’的后裔?”

柳生阳狡黠地说道:“是的,就是之前‘茉莉花’冒充的来家。”

“那还浪费什么时间,快走吧!”

24。来家村的“神经病”

柳生阳事先打探到,来家聚居在宿迁皂河镇,距离龙王庙并不远,开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他们打了车,赶赴来氏聚居地。

赶到那里,赫然就见到了一个崭新的牌坊,上书“来家村”。

和柳氏、钮氏、孙氏、韦氏等“十二地支”一脉单传不同,来氏人丁兴旺,一百多年下来,繁衍众多,甚至聚居为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