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道其衷:说出自己的心事。
(23)惊沮:吓坏了。
(24)腆然:害羞的样子。
(25)纨绮间居:和妇女们在一起。纨绮,用为妇女的代词。
(26)不为当年,终有所蔽:从前所不做的事情(指追求女人),如今到底被迷惑住了。
(27)不自持:自己不能克制。
(28)恐不能逾旦暮:恐怕不能过早晚之间,意思是快要因相思而死了。
(29)纳采问名:古时订婚的手续。纳采,用雁为礼物送给女方。问名,问女方的姓名,去占卜吉凶,以决定婚事能否进行。
(30)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里的寓言;庄子在路上看见车道里有一条鲫鱼,它叫住庄子,请弄一点水来救活它。庄子答应到吴越去引西江的水来救它。它说:“我只要一点点水就可以活命;等你远道去引西江水来,那只好到卖干鱼的店铺里去找我了。”这个故事,比喻远水救不了近火。
(31)尔其谓我何:你说我该怎么办?
(32)非语:不合理、不正经的话。
(33)善属文:会做文章。把东西连缀起来叫作“属”;缀字成文,所以称做文章为“属文”。
(34)沉吟章句:指研究诗文作法。沉吟,本指迟疑不决,这里作思考、推敲。
(35)乱之:打动她。
(36)缀:作。
(37)梯:爬。
(38)必谓获济:以为一定会成功。
(39)不令:不好,不懂事。
(40)掠乱:乘危要挟。
(41)寝其词:不说破、不理会。
(42)觉之:唤醒他。
(43)修谨以俟:打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等待着。修,修饰。谨,恭谨。
(44)支:同“肢”。
【评析】
元稹的《莺莺传》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其对女主人公莺莺的刻画,尤为细腻传神。
选文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莺莺的言行:初次与张生见面,莺莺矜持自重,张生“以词导之”,她却“终席而罢”不交一言。然而当张生以春词二首赠之时,她却马上回诗,暗示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可是当张生如约而至时,她又义正词严地斥责张生,说得张生“自失”久之,“于是绝望”。数夕之后,她却自己来到张生房中自荐枕席,大胆表示自己的爱意,以至“朝隐而出,暮隐而入”。
其言、其行看似自相矛盾、匪夷所思,但是这种言行不一正是作品的神来之笔,是少女矛盾心理的真实表现。一方面,她作为大家闺秀,礼教约束很重,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当时的行为准则。唐代青年男女都清醒地认识到,两情相悦与婚姻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婚姻更讲究门当户对。这正是崔莺莺与张生两人同时忧虑的现实问题。莺莺家道中落,适逢父亲亡故,权且寄居庙宇,张生前途未定。现实如此,莺莺才会担心自己与张生婚姻上存在的阻碍。所以莺莺身上表现出来的想与说、说与做之间的矛盾,是她对所处现实环境的警觉和思考,是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但另一方面,莺莺偶遇张生,张生不但解救她家出于危难,她又是一个正当思春妙龄的少女,她有心相托,但又不放心于他,在不放心之余又难以抑制少女的爱慕之情。而最终莺莺自荐枕席,情感战胜了现实伦理和礼教。由此可见,在对莺莺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实际上仍是在突出一个“情”字。
总之,崔莺莺含蓄而多情、敢爱又矜持的形象刻画得极为鲜明,在中国小说史上大放异彩。
【辑评】
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据此,小说之文宜备众体。《莺莺传》中忍情之说,即所谓议论。会真等诗,即所谓诗笔。叙述离合悲欢,即所谓史才。皆当日小说文中,不得不具备者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